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醫經驗:張錫純運用白虎湯方經驗

名醫經驗:張錫純運用白虎湯方經驗

白虎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原為陽明實熱而設,亦即「陽明胃熱之葯也」。近代中西匯通名家張錫純,突破「白虎湯,陽明胃藥」的桎梏,將此方用治多種病症,如便秘、痢疾、鼠疫、消渴、中風、發斑、溫病等,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對後世臨床頗多啟迪。本文擬進一步對張錫純運用白虎湯之經驗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以饗讀者。

1、非大寒,救命良方

自張仲景創製白虎湯後.歷代醫家對此方均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叉畏其寒涼,用之小心謹慎。正如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所云:「白虎湯本為達熱出表,若其人脈浮弦而細者,不可與也;脈浮者,不可與也;不渴者,不可與也;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後世醫家更是變本加厲,形成了所謂「白虎湯四大證」,即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作為其應用指征。張錫純依據自己運用白虎湯之經驗,嚴厲地批評了這種既有違於經旨、又脫離l臨床實踐的框框理論,提出「則此救顛扶危挽回人命之良方,幾將置於無用之地」也。

張錫純如此看重白虎湯,基於其對該方,尤其是方中石膏之深刻認識。他說: 人之所以重視白虎湯而不敢輕用者,實皆未明石膏之性也。」《神農本草經》言石膏微寒而非大寒,張錫純的l臨床經驗亦證明了這一點的正確性。縱觀《醫學衷中參西錄》,張氏往往以大量之石膏,或單用,或伍於他葯之中,屢起沉痾於危難之間,而又無大寒傷人之虞。如張氏曾治一7歲男孩,因感受風寒,治療不當,寒邪化熱,其熱甚燔,舌苔黃而帶黑,張氏單用生石膏兩許(30g左右),煎取清湯,分3次令患兒飲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兩,亦徐徐飲下,病又見愈;叉煎生石膏二兩,徐徐飲下如前.病遂痊癒。讀罷此案.不禁拍案叫絕.既慨嘆張氏醫術之高超,更驚奇於石膏獨具之良能。

7歲之孩童.短期內竟用石膏六兩之多,病霍然而愈,而無絲毫之弊端,則石膏之性,不言自明矣。張氏石膏之運用,尚見於肺病、勞熱、瘟疹、梅毒、瘧疾、腦漏、痢疾、溫病、腹痛、便秘、消渴、中風、咽痛等諸病症中,正如張氏所言:「蓋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實熱,斷無傷人之理,且放膽用之,無論外感內傷,斷無不透熱之理 」。

既明石膏之性,則白虎湯之義亦可知矣。該方用石膏以清熱,知母之涼潤輔助之,更有甘草、粳米,既能顧護胃氣,又能使石膏之寒涼不致趨下太速。如此四味相合,則猛悍已去,而和平自存。誠如張氏所言:世人畏自虎湯如虎,是棄千古不祧之良方而不用也,確為金玉之言。

2、 治燥結,直逼承氣

張氏運用白虎湯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用其治療大便燥結不通。自從張仲景為陽明腑實證創製三承氣湯以來,後世之醫.凡遇大便燥結之症,動輒以承氣下之。然而,承氣湯終為峻猛攻下之劑,若體虛不耐攻下,或辨證不當,或用藥不得法,常致變生他病。而張氏獨闢蹊徑,用白虎湯或白虎加人蔘湯化裁治之,常常收到立竿見影之效。

張氏凡遇陽明病大便燥結者,以大劑白虎湯或白虎加人蔘湯,往往能使大便通暢而痊癒。張氏稱之為「避難就易之法 。其實,以白虎湯治大便不通,早有先例,汪苓友在《傷寒論辨證廣泛》中載有一案:一人得傷寒,不大便已六七日,煩熱,口渴,多汗,譫語,飲水不解。汪氏以白虎湯去粳米加陳皮、蘆根,服1劑而諸證悉去。汪氏因此言白虎湯有下走大腸之力。

張氏是否看過此案,《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未曾言及,故不得而知。但張氏運用該方治大便燥結之症無數,是非汪氏可比的,僅《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就錄有此類病案數十倒之多。可見, 白虎湯通便之功是不容置疑的。

臨床上,大便燥結難下多為熱盛津虧、無水而舟停所致,投白虎湯或白虎加人蔘湯,用石膏以清熱,知母既助石膏清熱.又取其多汁以潤燥,更有甘草、粳米調和之,氣虛者取人蔘以助推動之力。如此配伍,既沿標又治本,熱消燥去,大便自可通下。

筆者臨床曾治一老婦人,年70餘,大便不通已8日,腹滿微痛,伴有低熱,額上汗出, 時有心煩,且覺有氣自腹上衝心.舌紅苔薄黃,脈滑微數。自訴前醫皆以承氣湯類大下之,大便雖可暫通.而身體日漸虛弱乏力。思慮再三,隨予白虎加人蔘湯,並佐以陳皮、連翹、代赭石,以山藥代粳米。服1劑而熱退汗止,覺腹中有推動之力。又進1劑,大便即通,且自我感覺良好。以後每遇年老體弱、當下而又有所顧慮之人,均用此方.療效頗為滿意。

3、 退高熱,功效卓著

張錫純擅用白虎湯治療各種高熱,其特點為:(1)陽明經熱盛,無論脈之虛實,有汗與無汗,皆可加減用之,甚則熱邪擾心,昏憤不語, 用之亦有效驗。(2)溫病高熱,無論春溫、風濕、濕溫、伏氣化熱t均用之。臨床運用時須注意其煎服之法,即煎湯一大劑,分3次服下,此便是古人一劑三服之法。 (3)用於邪熱耗傷真陰,元氣欲脫之危象,表現為神昏譫語、目睛上竄、身體顫動、筋拘肉潤、肌膚高熱等。方中可酌加山萸肉以固脫。

如張氏曾治一女,溫病,表裡大熱.又因誤治,身體贏瘦,危證悉出。急投以自虎加人蔘湯,分3次服完.壯熱已退。又服2劑,調治而愈。

4、巧化裁,藥到病除

張錫純擅用白虎湯,亦體現在他對該方的精妙化裁上。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 張氏從白虎湯或白虎加人蔘湯化裁出許多可以獨當一面的方劑。如他制定的通變白虎加人蔘湯(生石膏、人蔘、杭芍、山藥),治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參半,下重腹痛、身熱、脈實;石膏粳米湯,僅取石膏、粳米兩味,治溫病初得,脈浮壯熱及一切感冒初得身不寒而心中發熱者; 白虎加人蔘湯以山藥代粳米湯治熱人陽明之府,而渴欲飲水者,鎖逆白虎湯(石膏、知母、半夏、竹茹粉)治白虎湯證俱,其人胃氣上逆,心下滿悶者;寒解湯(石膏、知母、連翹、蟬蛻)治周身壯熱,心中熱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黃,其脈洪滑.或頭痛.周身有拘束之意者;仙露揚(石膏、玄參、連翹、粳米)治寒溫陽明經熱,喜冷飲,但不燥結,脈洪滑等。白虎承氣湯(即白虎加人蔘湯藥味.而煎服法不同)治陽明當下而脈數之證;坎離互根湯(石膏、知母、玄參、野台參、山藥、甘草、雞子黃、鮮茅根)治鼠疫等。

可見,張錫純運用白虎湯,真正體現了「善用方不執方, 而無不本於方 之精神, 堪為後世之楷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西匯通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真正科學的宇宙觀,可惜無人能識!

TAG:中西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