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妙用小食材,解決孩子小問題!

妙用小食材,解決孩子小問題!

孩子生病,一般不是突然間從天而降,都有一段潛伏時間,所以,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的細節變化,發現異樣狀況時,用一些食療就可以解決,大大降低生病的幾率 。

有空時候,採購這些小兒常用藥食兩用的藥材,關鍵時候會助你一臂之力!採購時,量要少,因為藥材保存不當,也容易受潮發霉,造成浪費。

1、淡豆豉

【淡豆豉】

功效:性微寒,歸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鬱熱,發汗之力頗為平穩,有發汗不傷陰之說。辛開苦降,寒能清熱,入胃經,則能和胃消食。

用途:孩子常見的風熱、風寒、積食都可以用到。

風寒感冒初期:受涼了,流清鼻涕、打噴嚏、舌苔白、不出汗、低燒

配方:蔥白1段(大蔥,留根須)、生薑2片(帶皮)、淡豆豉5克

做法:大火燒開,轉小火5分鐘。飯後半小時服用。注意:煮不要超過5分鐘。

用量:三歲內,一次喝小半碗,3-6歲,一次喝半碗,酌量頻服,服後汗出熱退即可。

風熱感冒初期:黃鼻涕、喉嚨痛、舌苔黃、微出汗、低燒

配方:菊花6克、薄荷6克、淡豆豉5克

做法:大火燒開,轉小火5分鐘。飯後半小時服用。注意:煮不要超過5分鐘。

用量:三歲內,一次喝小半碗,3-6歲,一次喝半碗,酌量頻服,服後汗出熱退即可。

積食初期:舌苔厚膩、大便臭、睡覺翻來覆去、手腳心發熱、有口氣、厭食等。

用法:2歲左右,用淡豆豉5-20克,病情重用量可大些,煎一小時得100毫升,一天用2-3次。

2、紫蘇葉

【紫蘇葉】

功效:味辛,性溫,歸脾經、肺經二經。發汗解表、溫胃和中,通陽化氣,能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化痰氣。

風寒感冒初期:受涼了,流清鼻涕、打噴嚏、舌苔白。

用法:3克蘇葉,大火燒開轉小火3-5分鐘,當茶飲,汗出即可。或者用蘇葉泡腳,汗微出即可。

3、陳皮

【陳皮】

功效:味辛,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

食療方:白蘿蔔250克,陳皮3克。將蘿蔔切碎,與陳皮一同煎煮,蘿蔔熟了即可。

作用:可以消食積,還有化痰、止咳、消腹脹的作用。如果感覺孩子食積了,肚子脹脹的,或者有輕微的咳嗽,可以試試。

4、烏梅

【烏梅】

功效: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烏梅不但可以收斂外浮的膽火,而且還大補木氣,雖收卻不澀,生津止渴,效果特別好。

烏梅白糖湯

用法:烏梅4-5個、冰糖一兩勺

做法:取烏梅放置湯鍋中加適量的水,大火煮開,調小火煮至梅肉化開即可,也可以加點陳皮。

功效:夏天天氣過熱,或冬季天氣突然變熱,孩子流了大量的汗,人體出汗過多,就會導致身體津液短少,防禦部隊到達不了防禦位置,引起外邪入侵。這個時候就可以喝一點烏梅湯,生津止渴,迅速給身體補充津液,防止因體內津液太少,而發燒、喉嚨痛等問題。

5、焦山楂

【焦山楂】

功效:性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於肉食積滯。

用法:焦山楂6克,大火燒開轉小火15分鐘

用途:孩子肉吃多了,腹脹不舒服,就可以喝點焦山楂水,幫助消化,避免發生積食發燒等問題。但焦山楂只消不補,吃多耗氣,一般連吃不要超過三天。如果是其它東西吃多積食,用焦山楂沒什麼效果。

6、艾葉

【艾葉】

功效: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脾二經。燥濕散寒、溫經止血,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

用途:孩子長痱子,可以抓一把艾葉,煮艾葉水洗澡即可防治痱子。如果孩子著涼了,流清鼻涕了,也可以煮艾葉水泡腳,汗微出即可。

家中常備的小藥材,不止這些,比如山藥、金銀花 、炒麥芽、杏仁等是都可以隨時用來,解決孩子出現的小問題。 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到比較好的藥房採購一些優質藥材備用,因為藥材質量也直接影響了藥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身體通暢,才是孩子最好的補藥!
端午九毒日,記得低調養孩子!

TAG:中醫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