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睡覺,為什麼做夢?請看科學家的最新解釋
人的一生中,大約三分之一的生命時光睡覺,六分之一的生命時光做夢。試問:我們為什麼睡覺?為什麼做夢?我們的夜間幻像服務於任何根本的生理目的嗎?
暢銷書《我們為什麼睡覺》的作者馬修?沃克表示:「睡眠無疑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持系統。」有神經系統的所有動物都睡覺。剝奪睡眠會導致疾病,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是致命的。
多數睡眠科學家認為,夢中出現的情緒和敘事確實具備一種在產生這些情緒的神經數據處理以外的功能。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沃克表示:「有很多證據支持夢的兩個功能性好處,一個是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另一個是情緒治療。」
哈佛大學首創的一類實驗給志願者提出一個難題,例如解決一個虛擬現實難題,然後讓他們在解決問題前睡一覺。報告做夢與難題相關的參與者,取得了比沒有做這種夢的人更好的結果。還有證據顯示,做夢會幫助人們化解痛苦的情緒體驗。
有很多著名的例子表明文學、藝術、音樂和科學理念是由夢帶來靈感的,儘管其中一些可能有吹噓成分。例如,19世紀化學家奧古斯特?凱庫勒號稱在夢到蛇吞下自己的尾巴後,提出了化學元素苯的環狀結構。然而,在所有這些不確定性中,睡眠研究人員對一件事有把握。福斯特表示:「一些人完全相信,夢可以預測未來。但其實它們根本沒有什麼預測能力。」
其實,人類「解夢」的願望與夢本身一樣古老。在古代,很多領袖看到了夢境內容的巨大重要性,用它來指導決策。宗教一直在夢境中尋找聖賢的啟示。心理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和榮格把夢視為思想的重要窗戶,卡爾?榮格在20世紀初列出的象徵性夢境圖像仍然被當今的從業者使用。
從進化論來看,隨著動物進化為在白天四處活動、進食和生育,自然選擇同時傾向於在夜間不活動,以避免受到天敵、病原體和意外傷害的侵害。一旦形成了晝夜周期,進化就推動了進一步分工,使得基本的生物管家功能發生在動物的休息時段。所有動物都有強大的睡眠驅動力,這種驅動力最終是不可抗拒的。
在睡眠過程中,被稱為神經膠質的大腦細胞體積收縮至多60%,在彼此間留下更大空間,讓腦脊液暢通無阻地沖刷而過。腦部類淋巴系統的存在,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睡眠不足會增加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睡眠不足意味著,可從大腦中排走與這種疾病相關的有毒分子的時間較短。
睡眠時運行的另一項關鍵功能是信息處理和記憶鞏固。在夜間以慢波形式發生在大腦中的兩大類睡眠快速眼動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都在複雜的數據處理「舞蹈」中發揮作用。
最近,卡迪夫大學心理學教授佩妮?劉易斯跟國際同僚提出了解釋最新證據的理論。他們的模型提出,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被大腦海馬體捕獲的記憶在那裡和大腦皮層中重放。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大腦皮層不再與海馬體同步,而是可以自由地以不同組合形式重放所儲存信息。這是由特殊的腦電波所促成的,這些腦電波似乎在近乎隨機地激活大腦皮層的各個區域。
TAG:入住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