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軍為啥要用M249?擰巴的機械化步兵戰術是根源!

美軍為啥要用M249?擰巴的機械化步兵戰術是根源!

這段歷史說來有點話長了……

二戰時期,經過戰鬥實踐,美軍的步兵班編製和戰術逐漸成熟穩定下來了。到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美國陸軍的步兵班人數確定為9人,班長x1、副班長x1、「自動步槍手」x1,步槍手x6,其中「自動步槍手」就是班用機槍射手(「自動步槍手」是美軍特有的稱呼,因為美軍的BAR一開始是作為單兵自動步槍設計的,後來發現太重,只能當班用輕機槍用,但在美軍軍語中一直被稱為「自動步槍」,相應地,使用BAR的士兵也被稱為「自動步槍手」而不是機槍手),裝備勃朗寧BAR 「自動步槍」,其餘人包括正副班長都裝備M1加蘭德步槍(美軍步兵班裡不裝備衝鋒槍)。

到了1956年,陸軍步兵班又變成了11人制,此時出現了戰鬥組的概念,11人制步兵班除了班長1人(裝備M1)外,其餘10人分成兩個5人制戰鬥組,每個組都是組長1人(M1)、自動步槍手1人(BAR)、步槍手3人(M1)。

勃朗寧BAR自動步槍作為美軍步兵班的班用支援武器一直用到50年代後期

隨後,步兵班編製一直在9人到11人之間變化,但是一個步兵班分成兩個對稱的戰鬥組的做法被保留下來,陸軍步兵班的「自動步槍」也就是班用支援武器一直是2支,每個組1支,從最早的BAR到M14時代的M14A1,到了M16A1時代由於M16A1本身就能連發,所以「自動步槍手」的武器和步槍手其實沒有區別,但這個崗位名稱仍叫「自動步槍手」。

M14步槍裝備部隊後,班用支援武器變成了M14A1,就是能連發、有小握把和兩腳架的M14步槍。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陸戰隊一直執行的是13人制步兵班,班長x1,下面分三個4人制戰鬥組,每個組組長x1,「自動步槍手」x1,步槍手x2,武器和同時期的陸軍一樣。

從1946年到1980年代我們可以發現,美軍的步兵班裡並沒有裝備彈鏈供彈、開膛待擊、可更換槍管的機槍,美軍的M60通用機槍是作為排屬武器加強給步兵班的,並不是班裡的武器。

然而美軍有個很奇葩的特點,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並不慢,但是因為一些奇怪的要求,或者是純粹的官僚主義作風,會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很複雜很擰巴,事情就要從美軍步兵機械化開始說起。

1960年代起廣泛裝備美軍的M113裝甲輸送車,它的作戰方式是在衝擊出發線外停車,打開跳板尾門放出步兵,讓步兵徒步進攻。

1960年代起美軍廣泛裝備M113裝甲輸送車作為機械化步兵戰鬥載具,M113作為裝甲輸送車,本身不直接參加衝擊,通常的做法是成縱隊行軍到進攻出發線外敵人火力威脅不到的地方停車,讓步兵下車,展開戰術隊形在坦克支援下開始衝擊。因為M113是在停車情況下從容放出步兵的,加上美軍還需要M113作為技術裝備、貨物裝載車用,所以它使用了一個很大的跳板門,用液壓裝置放下門板著地變成跳板,供人員上下,也便於搬運大型貨物,但是這個跳板門有個缺點,只能在停車的時候使用,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為保證安全有機械聯鎖裝置鎖定,是不能打開的。

美國對步兵戰車的認知並不晚,但是整個項目的管理搞得一塌糊塗,最後的M2布雷德利是種種奇葩思路的組合。

到上世紀60-70年代,由於看到蘇聯BMP步兵戰車的戰術價值,美軍也開始研製步兵戰車,這個項目就是後來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雛形。和裝甲輸送車不同,步兵戰車要求在行進中展開衝擊隊形直接參加戰鬥,步兵下車的過程中衝擊也不能停頓,在行駛中放下步兵,並用車載自動炮、並列機槍火力支援步兵戰鬥。美軍見識了蘇軍BMP系列步兵戰車的用法,意識到了步兵戰車在現代化陸戰中的作用,也研發自己的步兵戰車M2布雷德利,說明在思想觀念上是跟得上趟的,但是在M2步兵戰車具體的項目研發管理中,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整個項目被各種官僚主義掣肘,方案一改再改,最後的成品是各種奇葩思路的組合,其中有兩個影響深遠:

1、M2步兵戰車載員是7人,而美陸軍步兵班人數是9人,一車載不下完整的一個步兵班!所以美軍的機械化步兵排只能非常擰巴地搞成了3個班拆分成4輛車裝載。

裝備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後,美陸軍步兵排3個班拆分成4車裝載的方案

2、不知道為什麼,M2步兵戰車繼承了M113裝甲輸送車的那個跳板尾門。

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跳板門看似先進,給步兵分隊戰術帶來了很大麻煩。

不知道大家對蘇軍BMP步兵戰車載員下車的鏡頭有沒有印象?蘇軍的BMP載員艙內是兩排步兵背靠背坐,車尾門也有兩扇,這兩扇側開門看似簡陋,其實在行進中下車時很有用,只要兩扇門打開,不用停車只需要低速行駛,兩排步兵就可以一個個從尾門裡跳出來在車後展開成戰鬥隊形跟隨戰車衝擊;戰鬥結束收攏步兵時也很簡單,只要打開門,戰車低速行駛,大家一個個魚貫跳上車坐好,關門,就行了。

80年代東德人民軍一個軍教片片段,展示了摩托化步兵如何行進間從BMP-1步兵戰車上下車展開戰鬥隊形。

而美軍的M2布雷德利就大條了,它是跳板門,必須停車才能開門放下跳板,無法在行駛過程中讓步兵快速下車,而且別看M2又高又大,載員艙設計極其逼仄扭曲,步兵不是背靠背兩排坐好,而是前一個後一個左一個右一個,座位是面向各個方向的,即便在行駛過程中開尾門,也無法一個個快速跳下車。如果一個步兵排4輛布雷德利一同在衝擊出發線外停車放下步兵,那麼衝擊過程就中斷了,就談不上「步兵戰車行進中展開衝擊」,變得和M113裝甲輸送車沒有區別,還談得上什麼步兵戰車?結果美軍硬生生搞出來一個兩兩半排下車的戰術:機械化步兵排進攻時4輛布雷德利分A、B兩組,每組2車,排長帶A組、排軍士帶B組,需要下車時兩兩交替,先A組2車下車、B組2車繼續衝擊並用火力掩護下車的A組,打一陣,再替換成B組2車下車,之前下車的A組收攏步兵乘車衝擊,用火力掩護下車的B組,A、B兩組交替前進……怎麼樣?擰不擰巴?

搭載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半個排,兩輛車,這張圖中可以看到M2的載員艙非常逼仄,搭載步兵面朝各個方向互相掣肘,很難在行進中快速下車。

因為一個排在戰鬥中只能讓半個排的人下車,人少槍少,步兵武器火力就不夠了,所以對班用輕機槍的火力要求特別迫切,急切地希望下車戰鬥的班用輕機槍火力強!強!強!當時美軍制訂的下一代班用支援武器彈容量要求就是200發,槍族化的重槍管M16直接就game over了,200發的彈容量,彈匣、彈鼓都行不通了,只能彈鏈,選來選去沒得選,最後只有比利時的FN Minimi符合這個要求,所以被美軍選中成了M249班用輕機槍。

1980年代美軍換裝的早期型M249,此時它的外觀和原版的比利時FN Minimi基本一致

所以美軍選擇了M249不假,但是拋開背後的背景,拋開美軍步兵戰車混亂的項目管理導致的奇葩設計,拋開美軍擰巴的機械化步兵戰術,空談什麼「班用機槍彈鏈化」、「槍族化過時論」、「95班機是垃圾火力不足」、「中國輕武器研製思想保守落後」,完全是機械類比+腦補過度的行為,彩雲就不說這背後是某些自媒體因經濟利益驅使,博眼球吸引廉價流量的事情了。如果說某些自媒體為經濟利益驅使胡編亂造炮製話題至少還有一個「利」字當頭的話,那麼多一不賺錢二不搞科研,純屬業餘玩票圖個樂的軍宅為這些話題沒命地撕咬,一撕撕十幾年,弄得每個論壇Q群微信群都這些破事,互相謾罵撕逼沒完沒了,又是圖個啥?彩雲真的無法理解。請你們想一想,當你們沉溺在這些無聊話題上撕逼那麼多年的同時,又錯過了多少美好的事情?

拿著彈鏈機槍突突突是很酷,但是彈鏈供彈機槍作為班用機槍使用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美軍之所以這麼選其實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有很大一部分不得已的因素。

美軍裝備M249的故事說完了,那麼為啥英國牛牛、高盧公雞也裝備FN Minimi作為班用輕機槍呢?這個事兒我們下一期講。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公眾號以淺顯的科普短文為主,介紹槍炮彈藥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 的精彩文章:

浪琴機械石英手錶價格與圖片?
第五人格:機械師缺點太致命,盲女比她好用一百倍!

TAG: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