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西方所需要的巴洛克藝術家

當代西方所需要的巴洛克藝術家

傅丹(Danh Vo)出生於1975年,是一個越南裔丹麥藝術家。他生活並工作在德國柏林,以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他於2012年獲Huge Boss Prize,2013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本次在古根海姆的展覽也是藝術家在這裡的第二個展覽了。作為一個43歲的亞裔藝術家,他在西方被認可的程度奠定了他的藝術在未來幾十年中將更加炙手,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無法抵消筆者在他的展覽中所感受到的空前的沉悶與壓抑。這感觸恐怕並非藝術家和策展人有意希望在展覽中創造出來的效果,而更多則來源於通過展覽中的文字展現出的在作品背後潛伏著的一種邏輯和視角。

傅丹,《巨大黑洞在銀河系的黑暗中心》,「帶走我的呼吸」的展覽現場

傅丹的作品發展的是杜尚所開創的現成品的思路(Readymade),這其中最好的例子恐怕要屬杜尚的《泉》(1917),即那個在1917年展出的小便池,然而,正如杜尚的這個作品直到在同年的雜誌《The Blind Man》上需要有人用文字講解作品背後獨到的理念才能被藝術界認知一樣,現成品類的作品對於文字在作品之外的敘事存在著深層的、天生的依賴。當杜尚選擇了那一個小便池的時候,他並沒有明確這個小便池是從哪個具體的地點移除或者購買的,而是他的選擇本身是創作這個作品最重要的結構性因素,而非這個物品本身的某項具體屬性。在傅丹這裡,他在杜尚以藝術家為主體的「選擇」概念之上,將藝術家選擇的原因安置在了這個物品的歷史性上。所謂歷史性,指的是這個物品在某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和空間中承擔了某種歷史性的角色。這其中最好的例子恐怕要數藝術家從凡爾賽宮和白宮Oval Room中獲取的兩盞大吊燈——前者「鑒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與暗藏危機的和約簽訂(08:03,28.05,2009),後者「鑒證」了肯尼迪、約翰遜和尼克松的總統生涯以及他們對於越南戰爭的決策。在古根海姆的本次展覽中還有更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傅丹通過他父親收集的關於最後一個法國傳教士在越南傳教時所寫的書信(2.2.1861.,2009—);比如一柄在十字軍東征期間被歐洲人帶到東方,之後在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奧迪曼土耳其蘇丹等勢力下輪番輾轉,最後又回到歐洲的雙手長劍(The Promised Land,2018);比如來自白宮1963年11月25日的晚餐菜單(22.11.1963)(11月22日這一天肯尼迪遇刺,約翰遜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傅丹,《8:03,28.05》,2009,19世紀晚期水晶吊燈

我們當然可以看著這些被藝術家收集的具備「歷史意義」的物品以及在它們旁邊的文字,然後像個稱職的establishmentarianist一樣嘖嘖稱奇——像個內行一樣緩緩頷首附和。或者,我們可以停下來,回過頭,望一望古根海姆美術館這一圈圈螺旋上升的空間中掛滿的這幾百件藝術家收集的歷史文物,然後問自己:「我到底在看什麼?」筆者就選擇了後者。對於所有認真參觀的人來說,觀者的主要精力和時間事實上都花費在了閱讀每一個作品旁邊的標籤上。那些標籤上寫著很詳盡的文字用以說明這件物品的來歷,經歷的歷史,它與藝術家的關係,或者藝術家是如何得到它的。

傅丹,《她就像電影中走出來的絕色佳人》,「帶走我的呼吸」的展覽現場

在一個個如此書寫的說明中,觀者不禁去總結藝術家所關注的幾個母題:越南自身的被殖民史,美洲在18世紀的被殖民史,美國內戰,越南內戰,與二戰後美國總統有關的歷史拾遺,與20世紀歐洲重大歷史事件相對應的歷史拾遺,歐洲的天主教文物,越南的天主教文物,自己作為越南基督徒的身份,自己作為難民的身份,自己作為同性戀者的身份……整個展覽事實上通過物品與文字的搭配,完全變成了一個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圍繞著輸出一個核心的概念展開,而這個核心的概念就是——藝術家對這些母題的關注和物品的收集是具有某種正確意義的。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正確的意義在哪裡?藝術家對於自己為何關注這些母題以及為何選擇這些物品來收集這兩個重要的決定本身卻毫無解釋。而藝術家很準確地選擇了一種非常西方化的視角來看待這些物品的歷史意義(比如肯尼迪遇刺的事件在美國文化的語境中就比在其他國家的語境中更具備歷史意義)。

傅丹,《22.11.1963》,2010,白宮菜單,Eileen and Michael Cohen收藏

另一方面,還有什麼標籤比傅丹自己所佔據的這些身份標籤更為正確呢?一個被歐洲收留的越戰難民,一個被法國傳教士洗禮的天主教徒,一個討論帝國和極權主義衰敗的藝術家,一個敢於為自己身份抗爭的同性戀者。所有這些標籤和文字就像一個個巴洛克風格的立柱、裝飾和浮雕一樣製造出了某種結構之上的表象。這些東西令人目眩,討人喜歡,充滿了隱喻和意義,充滿了身份和視角的正確——從而完美地掩蓋了真正結構層面的一切缺陷以及作為一個體系脆弱的根基。

文·圖 | 林梓

本文刊載於《典藏·今藝術》2018年7月刊,原標題:《當代西方所需要的巴洛克藝術家》。

每周投票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Artcoco 的精彩文章:

TAG:典藏Art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