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噸推力軍用航發原型機交付 自產四代機有望?
原標題:15噸推力軍用航發原型機交付 自產四代機有望?
接受了XF9-1航空發動機的原型機。該發動機的目標指標要求在海平面的的軍用推力達到11噸以上,開啟加力時最大推力達到15噸以上,與F-22戰鬥機的F119發動機處於同一水平。防衛省表示,在接收該原型機之後到2019年末為止,將會開展對該原型機的測試工作,從而確認XF9-1原型機的基本性能。換言之,原型機更具體的性能如何,還有待通過一年半時間內的大量實驗來驗證。而在IHI發布的公開信息中,研製方表示,XF9-1已經基本滿足了設計的性能要求。由於採用了「日本在全世界引以為傲的材料技術」,XF9-1原型核心機確保了在渦輪前溫度1800度情況下的可靠運轉,這一指標已經達到了四代大型航空渦扇發動機的水平。
IHI公布的原型機照片,因為還是試驗用的原型機,布線相當雜亂,2010年,在防衛裝備廳的「下一代發動機主要部件研製」的項目計劃之下後,IHI提出了一款運用世界最尖端技術的戰鬥機發動機方案,並同時開始進行包括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在內的核心機部件的相關研究。2013年,IHI接受了「戰鬥機用發動機部件的研製」委託後,開始進行發動機核心機的設計製造。2017年6月,這一核心機正式移交給防衛裝備廳,在隨後的試驗中,這台核心機實現了渦前溫度1800度的可靠運轉。於此同時,2015年IHI又接受了「戰鬥機用發動機系統研製」的委託,並提出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的「下一代發動機主要部件研製」提案。在得到國企其他企業的協助後,IHI基於已經研製的核心機,再加上前部風扇、後部低壓渦輪、加力燃燒室、發動機噴口在內部件,展開了XF9-1發動機的研製。在2018年6月確認該發動機滿足了預定的性能,並向裝備防衛廳進行了移交。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從2010年開展部件研製到2013年製造核心機,再到2015年開始研製發動機整機,如果看時間節點的話,這台發動機的研製速度和冷戰高峰時期美國研製F-100這樣的高性能發動機時所用的時間基本差不多,完全是一個航空大國的水準。而且至少按照日方的說法,渦前溫度1800度是確認達到了,XF9-1發動機也至少在研製方的測試中滿足了預定的性能。不得不說,這樣一款原型機的交付很是讓日本人激動,日本的15噸級航空發動機是否很快就要實用化了?甚至裝備這種發動機的日本下一代戰鬥是否很快就要問世了?目前XF9-1還只是一台用於測試的原型機,距離真正的戰鬥機發動機,差距可能不小於X-2「心神」驗證機和真正的四代戰鬥機。他的「前輩」XF5-1發動機也是在1995年到2000年就順利完成了研製,但測試卻從1997年進行到2008年才告結束,而裝載XF5發動機的X-2驗證機更是到2016年才首飛,何況X-2還不能說是一架戰鬥機。
至於日本自行開發的四代戰鬥機何時問世……那又是一個遠超技術範疇的問題。日本企業和一些議員當然對開發四代機躍躍欲試,但空自對此卻缺乏興趣。日本國內開發和生產大型裝備大多價格奇貴,生產效率極低,跟日本製造業大國的地位甚不相稱,其根本原因在於如今的軍用技術已經和民用技術產生了嚴重的分化。
像「依靠日本先進材料達到渦輪前溫度1800度」的事例,其實出現的概率很低,而且大多是在具體單項技術中表現出來,少見於系統集成項目中,在從單項子系統向成型裝備的攀登中,與民用技術的差別會越來越明顯。不過,也正是因為如今的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差別已經如此之大了,日本才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開發軍用航空發動機,去自研大型裝備——非得如此才能保持住軍用技術的研發和製造能力。儘管日本自製的軍用航發可能永遠也不會裝在戰鬥機上,自研的大型裝備也又貴又少又難用,但從給日本的科研團隊和工人提供「鍛煉」機會上來講,講花這筆錢也是值得的。
筆者專註研究國際經濟形勢,投資更要順應趨勢。如果你剛剛入市,來找我,我教你;如果你已經身在其中卻並不理想,來找我,我拉你;如果你已經在這個市場摸爬滾打卻遍體鱗傷,來找我我幫你。不能保證你一夜翻倉發家致富但希望能細水長流,匯聚江海,用心做事,態度做人,希望能成為良師益友。套單的朋友,如果止損點位已經過了,行情已經反轉,就沒必要再去硬抗。不要因為一次的失誤影響你的心情,小損一單安全離場,盯准目標或將力挽狂瀾。解單和應急補救不是一句兩句能說的清楚,不同倉位不同點位策略不盡相同,本文不作一一闡述,可詳詢。
在機會面前:聰明人永遠是寧可抓錯,決不放過!
更多討論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伍楠竹一」
※殲10C火箭彈犁 地場面震撼之外還有重大意義!
※「紅魔」再現諾曼底 A-10攻擊機D-DAY紀念飛行!
TAG:石頭防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