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鬍鬚極簡史
原標題:美男子鬍鬚極簡史
「鬍鬚」,是男性重要的性別標誌,伴隨著權力意識的覺醒,鬍鬚日益具有男性權力與尊嚴等內涵,歷朝歷代男子尊崇不同的鬍鬚樣式,其背後又隱含怎樣的故事?
「胡」本來是指長在嘴邊的毛,長在上唇的稱為「髭」(音姿)又叫「八字鬍」、「八字須」、「兩撇胡」,長在下巴則稱為「山羊鬍」,兩鬢連至下巴的叫「落腮鬍」,又叫「絡腮鬍」、「連鬚鬍子」,兩頰上叫「髯」(音然),蜷曲的叫「虯髯」(音求然)。
鴻蒙之初,天地混沌,當人類的先祖還是猿猴時,身上的毛髮僅僅被作為抵禦嚴寒的必要裝備;隨後文明開化,用於遮羞與禦寒的服飾出現,人身上的體毛才逐漸退去,僅余鬚髮。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迷信這種可再生的毛髮是生命的延續,故而不敢輕易毀傷。正所謂「鬚髮生長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即便不得不剃除鬚髮時,也會挑一個良辰吉時,以期趨吉避凶。
秦漢時人似乎已經注意到不同類型的鬍鬚與身份的關聯,例如:功曹、亭長等下級員吏通常選擇外觀穩重的鬍鬚樣式,為上八字鬍,下巴無須;學者、貴族保留外觀瀟洒飄逸的樣式,通常為唇上蓄八字鬍,下巴飄髯;武士或武卒通常唇上須作八字狀,兩腮鬍鬚蓬立,這一樣式給人以驍勇威猛之感。
早在先秦時期甚或更早以前,就有剃除鬍鬚以為刑罰的「耐」刑,可想而知受刑者社會地位的高下。
▲ 秦時,其樣式通常為絡腮鬍、三滴水式小胡、長須、犄角大八字須、雙角下垂八字鬍、矢狀小八字鬍、板狀小八字鬍等樣式
此外,在秦漢時人的眼中,鬍鬚是生命的象徵,蓋其與男權意識的關聯也起源於此。
一口濃密烏黑的鬍鬚可以反映出鬍鬚的主人身體強健,生命力旺盛,故而時人鍾情於「多須髯」,以一口濃密的鬍鬚為美,若是誰的鬍鬚濃密烏黑,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等一的美男子。
如漢高祖劉邦「美須髯」,漢光武帝劉秀「美鬚眉」。相反,若是成年男子並未蓄鬚或鬚髮稀少,則被認為缺乏陽剛之氣,沒有男子氣概。
▲ 漢光武帝劉秀「美鬚眉」
古人認為:「毛髮也者,所以為一身之儀錶」。
對於鬚髮的打理,歷朝歷代的男子都是竭盡所能。但歷史上存在一個朝代,對鬍鬚達到了不重視乃至鄙視的程度——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政權。
此期男子以具有婦人陰柔之態為美,剃鬚、敷粉、熏香是權貴美男子裝扮的基本步驟。
▲ 魏晉美男子衛玠
到了唐朝,男子們盛行染鬍鬚。對於因身體機能衰老而產生的白色鬚髮心存忌諱,每遇白色鬚髮,則必擇一良辰吉時,拔除白色鬚髮,待年老鬚髮皆白之時,便千方百計「烏鬚髮」(便是今天的烏須染髮),
唐人孫思邈在《備集千金要方》中便有記載烏鬚髮的藥方:
「胡粉三兩石灰六兩絹篩文熬令黃
右二味以榆皮作湯和之如粉。先以皂英湯洗髮。令極凈。不得令有膩氣。好暴乾夜即以葯塗發上。令勻訖。取桑葉相綴。著頭巾上遍以裏發一夜。至旦,取醋漿熱暖三遍。凈洗髮。又以醋泔熱暖洗髮。又取生胡麻搗。取三升汁和水煮一二沸。凈濾以濯發訖。又用油湯濯之。百日黑如漆。
又方 生油漬烏梅。常用傳頭良。
又方 黑椹水漬之。塗發令黑。
又方 以鹽湯洗沐。生麻油和蒲第灰傅之。
治鬢髮黃赤方。
燒梧桐作灰用乳汁和,塗傳鬢並膚肉。髮鬢即黑。」
中國古代鬍鬚樣式主要分為上翹式和下垂式。
漢、唐以前,鬍鬚均為上翹狀,元、明之後鬍子才漸漸向地面拖了下來。說明上翹式鬍鬚才是源自中國本土的鬍鬚樣式,而自唐宋以降,民族交融頻繁,至元、明之後,鬍子的樣式才基本定型下垂式,下托式鬍鬚是受外來因素響。
▲ 左起向右依次為: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太宗鬍鬚變化四連拍,唇上鬍鬚
由上翹逐漸變為下托此外,文官武將的鬍鬚也是不同風格。文官鬍鬚整齊、下垂以顯示飄逸優雅之姿,武將的鬍鬚則濃密、蓬鬆,以顯示粗獷豪放之態。
清末,中國人的鬍鬚被高度臉譜化。三角眼、高顴骨的瘦臉、細長下垂的「鯰魚」鬍鬚,成為標準的滿洲臉譜。
進入民國,牛角胡幾乎成了軍界要員的標配,袁世凱的鬍鬚在清末還是自然下垂,到了民國,鬍子兩端就開始微微上卷。不但袁世凱及手下如此,孫中山一度也留起了牛角胡。一戰德國戰敗,曾風靡全球的牛角胡迅速式微,北洋軍閥們的鬍子也開始自然下垂。
▲ 袁世凱、孫中山牛角胡
辛亥革命後中國男性的髮式、服飾、社交禮儀風俗有了很大變化,男人理髮和剃鬚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蓄鬚作為一種禮儀,其內涵仍舊被保留了下來。
例如:父親隕歿,兒子要將上唇的鬍鬚保留下來,不再剔除;母親隕歿,兒子要將下巴的蓄鬚留下來。父母俱沒,則嘴唇上下鬍鬚俱蓄,所謂「蓄髮明志」是也。
例如,日寇侵華,周恩來將其鬍鬚留起,以示天地俱滅,國破家亡,並起誓,不逐日寇,絕不剃鬚;
又如京劇大師梅蘭芳,也曾蓄鬚,杜門謝客,拒絕為日本人演出,以為明志。
▲ 周恩來、梅蘭芳蓄鬚明志
摩登時代,原本蘊含在鬍鬚背後的政治、男權意識已作為歷史積澱,不再成為蓄鬚的必然理由,男性蓄鬚更多趨向於多元化的審美。
是內斂沉穩的大叔范鬍鬚還是藝術感十足的絡腮鬍,亦或是像當下時新的小鮮肉一樣不蓄鬚,無一不體現著自己的審美和訴求。
參考文獻:
[1]丁改蘋.中古鬍鬚文化透視[D].陝西師範大學,2013,05,01.
[2]潘游.鬍鬚背後的政治風向[J].領導文萃,2015(02):111-114.
[3]劉志偉.「鬍鬚」:權力意誌異化的象徵符號[J].語文知識,2007(05):08-11.
[4]陳運舟.古人重視鬍鬚[J].咬文嚼字,2012(03):40-41.
[5]陳仲丹.鬍鬚是男權力量的象徵[J].領導文萃,2016(02):111-113.
[6]鄭嘉勵.《考古的另一面》[M].229-230.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博物館 | 看展覽,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 快雪時晴」背後,隱藏著王羲之怎樣的鬱結?
※當世界盃遇上古詩詞,讀過一首就算你是真球迷!
TAG:正經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