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南書房到軍機處——清朝皇權的集中

從南書房到軍機處——清朝皇權的集中

在滿族入關前,清朝政府還保留著軍事民主主義的遺風,有「議政王大臣會議」,軍國大事均須由親王、八旗都統等大貴族擔任的議政五大臣、理政十大臣會議討論,再由皇帝決定。在入關之後,這一制度仍然保持下來,所以清初順治、康熙時期的權力中心在「議政王大臣會議」。但隨著建國之後的情況變化,親王貴胄養尊處優,驕奢淫佚,不大關心政事,難以真正議政,「議政王大臣會議」也就難以發揮作用。康熙帝也有意逐漸削弱其作用,集大權於一身。為了協助自己處理政務,康熙在自己的讀書處 「南書房」中,選擇翰林中「許謹有學者日待左右」,稱為「南書房行走」,成為康熙的機要秘書。最初只選了侍講學士張英一人,由內閣中書高士奇協理,以後人數也不多,但南書房在一時中成為發布政令之所,「南書房行走」也就頗類於前代的大學士。

康熙

南書房

雍正帝是通過一場激烈的權力鬥爭後上台的,他在自己的寢宮前親自寫了一副對聯:「願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為了加強皇權,他決定建立一個比南書房更有效力的權利中樞。於是在雍正七年( 1729年)用兵西北時,在官中的隆宗門內設立了「軍機房」,後改為「軍機處」,由雍正選拔朝中最忠實的文武大臣(第一次所選三人為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和大學士蔣廷錫)「辦理機務」,以後正式稱為「軍機大臣上行走」或「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統稱為「軍機大臣」成員少則三人,多則六、七人,為首者稱為,「領班」或「首樞」。這樣,清代的這個權力最大而規模極小的新機構一一軍機處就控制了中央的軍政大權。起初是領班軍機每日進見皇帝,商議軍務。後來變為全體軍機大臣每天都進見,商議者也不止軍務,而是所有國家大事,然後用「奉諭旨」的名義向各部門發布旨令,或直接「廷寄」給各地督撫。各地的奏摺也直寄軍機處再轉皇帝審批。

軍機處

軍機處設立後,成為皇帝的得力工具。因為,一則直接仰悉於皇帝;二則集體商議,避免權臣專擅;三則在軍機處的值班辦事處(軍機處與內閣一樣沒有官署,但有幾間平房作值班室與辦公處,稱為「值廬」), 晝夜有人值班,從不耽誤軍務,並規定當天奏摺當天處理完畢。所以,雍正以後,自稱「權衡悉由朕親裁」的乾隆帝繼續保留了軍機處,並增加「人品端方,年力富強、字畫端楷」(梁章鉅《樞垣記略》卷13)的中青年官員滿漢兩班,每班各八人,充當「軍機章京」(「章京」是滿語譯音,辦事人員之意),專司草擬、錯錄等事,人稱「小軍機」。直到清末,軍機處一直是清代的權力中樞, 內閣不起作用,南書房名存實亡, 只掌詩文書畫之事,議政王大臣會議也在1791年被乾隆取消。甚至,六部的一些權力如吏部、兵部的用人權,也被軍機處收攬。《清史稿·軍機大臣年表序》稱:「軍國大計, 無不總攬,自雍乾後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內閣而于軍機處,蓋隱然執政之府矣。」由於軍機處與過去主管全國軍權的樞密院相似,故一般又稱軍機處為「樞密」,稱軍機大臣為「樞臣」,稱軍機章京為「樞曹」。今天到故官參觀,隆宗門內那五間不顯眼的「值廬」仍可見到。 可是,不了解清史的觀眾難以想到,那就是清代最重要的「執政之府」。由於清代的帝王並不經常住在官中,往往住在圓明園,為了保持軍機處與圓明園的經常聯繫,所以在附近的掛甲屯與冰窖(地名)專門設有軍機章京的「值廬」。

當時軍機大臣均為兼職,充任軍機大臣者由皇帝自主挑選,軍機大臣的職掌,由皇帝交辦,所辦理或商議之事務,均由皇帝最終決定。所以,軍機大臣仍為皇帝秘書,沒有獨立的權力。

軍機處具體的職掌如下:

協助處理奏摺。皇帝將奏摺拆封閱後視情況而將應交軍機處協辦的奏摺,於每日清晨交內奏事處太監,轉交軍機處,,軍機大臣閱看,稱為「接折」,凡奉硃批「另有旨」「即有旨」及未奉硃批者,皆帶至御前侯旨。有旨議復者,提出建議供皇帝裁決參考,或將意見草擬於奏片,呈遞裁決。凡需發布長編諭旨者,皇帝口授軍機大臣,令其退署草擬,以明發或廷寄方式辦理。應同折發抄者,封交內閣傳抄,或轉發具奏人(外官)。凡發抄者,交內閣中書領回,由漢票簽處傳部院抄行。其未奉硃批之折,即以原折發抄。部院之折,多由奏事處交部院送折者領回。凡軍機處交由內閣傳抄者,均謂之「閣抄」。發回地方官之批折,原系專差齎送者,由軍機處封交奏事處轉給齎送者帶回,由驛遞送京者,由軍機處封交兵部捷報處遞往。

為皇帝撰擬並頒發諭旨。皇帝主動特降者,為「諭」,因官員奏請而降者,稱為「旨」,或有因奏請而廣示中外者,也稱為「諭」。軍機大臣面奉皇帝諭旨,退而撰擬,後來改由軍機大臣轉達章京擬寫,軍機大臣審定。凡草擬的諭旨,都要呈給皇帝審閱,批改之後才能發出。那些明發的,都下發給內閣。

協助皇帝處理折本。處理折本的諭旨,成為明發內閣所奉諭旨的內容之一。

參與官員選任。這是乾隆中期以後軍機處的重要職掌。負責為皇帝選任官員提供名單、情況,由皇帝挑選,確定人選。所選任者,主要是中級以上官員。

軍機處與內閣並存,有分工的作用,也體現了清代皇帝利用軍機處重點專斷機要大政的特點。

可是,作為政權中樞的軍機處,長期卻以滿族貴族為主,清末的領班軍機長期由恭親王奕訴和慶親王奕助擔任,曾國藩、李鴻章均沒有入軍機。清末漢人入軍機的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數人而已,而且時間都不長。在軍機章京中也有不少知名之士,如清代著名學者趙翼、畢沅、梁章鉅、邵懿辰等都曾任過軍機章京,到宣統三年,清政府曾經將軍機處與內閣合併,成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到此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里的小花邊 的精彩文章:

TAG:文史里的小花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