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談「類風濕關節炎」的「規範化」治療

再談「類風濕關節炎」的「規範化」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疑難病,眾所周知,不採取「規範化」治療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療效,所以我們在10多年前提出「達標治療」的要求。在達標治療中,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緩解」是治療的目標,只有達到緩解,才能延緩或者阻止類風濕關節炎對於關節局部、周圍組織的破壞、防止關節變形,以及關節外臟器損害。達標治療中的臨床緩解包括兩種情況:臨床完全緩解和低疾病活動度。

「臨床完全緩解」是在藥物治療下,類風濕關節炎的滑膜炎被控制住,血沉、C反應蛋白、血小板等炎症指標正常;關節沒有任何疼痛、腫脹的癥狀;沒有晨僵、沒有疲勞感。現在要求達到「深度緩解」。因為「臨床緩解」後仍有50%的患者有亞臨床滑膜炎。關節還在緩慢破壞,所以仍然需要「強化治療」。目的是讓關節局部「零炎症」,這樣關節就不會破壞了。

「臨床緩解」「影像學緩解」往往是對早期初診患者的治療目標。他們患病輕,身體免疫系統、關節等受疾病損害輕,達到這樣的目標相對容易;而且這樣的目標達成以後,通過後續鞏固治療,可能實現完全停葯、甚至治癒。

「低疾病活動度」往往適合於中晚期患者,特別是晚期患者,實現臨床完全緩解往往比較困難。中晚期患者病程長,在治療中往往有著不規範治療,經常反覆發作導致疾病越來越難控制,所以很難達到臨床完全緩解。中國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緩解率僅僅為8.6%,而歐美髮達國家的緩解率可以達到70-80%。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達標治療」難實現呢?

舉個例子:中國億萬富翁目前有800多位。他們為什麼成功呢?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特點「熱情、信念、策略、價值觀、活力、凝聚力、善於傳達信息與溝通」,所以他們成功。

同樣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什麼別人可以達到「臨床緩解」甚至「影像學緩解」呢?因為他們也有共同點「定期檢查、足量用藥、持續治療、不相信偏方、不自行減葯」,這就是「規範化」治療,看起來很簡單但很難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然而不規範治療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的患者往往原因各異,比如「我沒錢、我沒時間、我覺得疼痛減輕了、我現在挺好不用複查、這兩天有事過兩天再檢查、你吃什麼葯我也買點試試、我聽誰誰吃XX葯去根了、我家親戚香港買的保健品、我家親戚美國買的特效藥、或者買一些三無產品只要吃了疼痛減輕就行就、還有病人病史較長認為自己就久病成醫了」等等,總有自己的理由。最後一年、二年、五年關節變形了,後悔了。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想要實現「達標」的確很難,因為不同地區的醫療水平存在差異、不同醫生的專業水平也不同。所以必須找有5-10年以上臨床經驗的風濕病專科醫生;患者規範就醫,和醫生良好溝通和遵醫囑;醫生、患者默契配合療效才最好。

定期複查原則:在早期治療中,每一個月(甚至需要2周複查一次)或者兩個月複診一次、以後至少三個月複診一次,堅持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目前國內風濕科醫生的數量很少,不足1萬人,而風濕科患者有1億多,也是一個原因,醫生工作量非常大,根本沒有時間給患者做最基本的疾病、藥物、治療講解。很多患者是外地慕名而來北京、上海找醫生看病,常常就是一次、兩次。即便醫生是北京協和、上海仁濟又怎麼樣?一次、二次就能治療好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案,卻是要根據療效、病情變化、化驗結果而不斷調整的,而並非一個方案治療到底。

新型生物製劑:雖然效果很好,但是它不是唯一能夠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免疫抑製劑和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物的合理使用,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診療中,必須相信科學治療、信任規範治療,不能自己害怕激素就拒絕激素、擔心副作用就自己增減藥物等等,特別是許多道聽途說的東西,是很沒有道理的,會害了自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節炎 的精彩文章: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安進公布生物類似物3期結果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