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母親最「可怕」,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圖片丨@空谷尋芳攝
一,這種母親最「可怕」
每天傍晚,我都會帶寶寶到小區的小廣場里散步。我抱著他,他勾著我的脖子。那一刻,我的心貼著他的心,他的心貼著我的心,我的心裡是滿滿的幸福和滿足。
小廣場里的孩子很多,懷裡抱的,車裡坐的,地上跑的。但是,大多數都是跟著奶奶。
一個胖乎乎的,皮膚黑黑的小男孩跑到我的身邊來。
「不要嚇著弟弟哦!」一個老太太一邊喊,一邊跟著追過來。
「沒關係,弟弟不怕。」我對他笑了笑,摸摸他那肉肉的小手掌。
老太太緊挨著我的身旁坐下,跟我聊起了家長里短。
她說這是她的孫子,今年九歲半,快讀三年級了。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她一個人在照顧他,餵奶粉、換尿、洗屁股,包括夜裡睡覺,都是她一個人的事。
「他媽媽呢?」我禁不住地問了一聲。
圖片丨@空谷尋芳 攝
老人家臉上稍微露出些難色。「他媽媽基本上不在家。孩子一出生,她就沒帶過。月子里的時候,她就回娘家了,把孩子丟給了我。」
「月子里?他們娘倆月子里就分開了呀?你孫子不喝母乳,全吃奶粉嗎?」
我有些驚詫。
「我最愛我奶奶了,我跟奶奶最親!」
老人還沒來及說話,小男孩突然插話進來。
「我們家孫子離不開我,我到哪他都跟著,跟他媽媽一點都不親。」老人家摸著孫子的頭,略帶自豪的說著。
圖片丨@空谷尋芳 攝
二、不要讓母親成為孩子最親近的陌生人
晚上我跟丈夫說起了這件事,丈夫也很吃驚:「孩子一出生就和母親分開,這真的讓我難以接受。」
是啊,孩子剛剛脫離母體,和外面的世界還如此的陌生,他是那麼的需要安全感。而身為母親的你,卻把他丟給一個不曾謀面的老人。
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孔子說:「孩子出生三年後,才能真正的脫離父母的懷抱。」而有些母親卻在孩子出生三天後,就把他托手於他人。她,怎麼捨得?
我特別的不理解這樣的母親。盧梭在《愛彌兒》中有這樣的一段論述:
…...她將把母親的權力分給別人,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讓給別人;她將看著自己的孩子跟愛她一樣地愛著另外一個婦女,或者比愛她還要愛得更真誠一些;她將感覺到他對他的生母表現的那種恭順,只是一種禮教,而對養母的恭順,則是一種責任。
圖片丨@空谷尋芳攝
當一個孩子對他母親的尊重,僅僅是出於禮教,那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也許那個時候,「媽媽」這個詞,對於他來講不過是個稱謂罷了。
莊子云:「哀莫大於心死。」當一個人的心如灰燼般喪失靈氣,那該是多麼的可怕,更何況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孩子。當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的關係只剩下生物上的母子關係,而不是血親之情,養育之恩,這樣的母子關係也不過是形而上的存在罷了。
不要讓母親成為孩子最親近的陌生人。
母親是孩子的來處。
老舍說:「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孩子因母體而存在,因母體而成長,因母體而獨立。母親,是一個生命的來處和本源,是生命的根之所在。而有些時候,有些母親卻硬生生的把這根斬斷了。
母親是孩子的情感依託。
當孩提時的我們受委屈時,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母親溫暖的懷抱;當長大後的我們受挫折時,我們最先想到的還是母親那溫暖的懷抱。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的,他總希望從母親那裡得到安慰和鼓勵。因為,我們都知道:「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冰心在《荷葉母親》中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短短的幾行文字,卻道盡了孩子對母親的情感依賴。
圖片丨@空谷尋芳攝
母親是孩子最原始教化的來源。
狄更斯說:「所有傑出非凡的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
因為有截髮延賓的陶母湛氏,所以東晉的歷史上多了一名恭而好禮的大將——陶侃;
因為有畫荻教子的歐陽母鄭氏,所以北宋的文壇上多了一位正義廉潔的泰斗——歐陽修;
因為有為人剛直的岳母姚太夫人,所以南宋歷史上多了一位精忠報國的愛國名將——岳飛;
因為有忍辱負重的孝庄文皇后,所以大清的歷史上多了兩位賢明君主——順治、康熙。
母親,一個溫柔而又美麗的名字。不要讓這個溫柔而又美麗的名字僅僅是一個稱謂,更不要把那片美麗的綠洲變成毫無生氣的荒漠。
作者:明眸,京博國學外聘作者。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道德經》智慧:做事不擇手段之人,最不得人心
※莊子兩則寓言,道盡人間生存之道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