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教你用學語文的方法學數學!
魚游問鼎
中國學科素養教育專家
我一個表弟今年讀小學四年級,語文成績不錯,幾乎每次都保持在90分以上。但和他的語文成績相比,數學成績就顯得比較寒磣,只得80多分,甚至幾次滑到70多分。
數學分數總提不上去,姨姨很是擔憂。數學畢竟是主科,還是初中學習物理的基礎,一直要學到大學畢業。小學階段數學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那以後的學習要怎麼辦?
其實表弟也並非沒有在數學上下過功夫,但不得不說,表弟的學習方法有點笨!因為本身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再加上方法不得當,表弟的數學學習陷入了惡性循環。
「如果,數學能像語文學習那樣,那我就一定能學好數學!」表弟自信地說道。
還別說,像語文一樣學數學確實是一個好辦法,而且也並非天方夜譚。
1
我們過去說文史哲不分家,但現在有一種說法叫文理不分家。近現代社會,在學科越分越細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些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而並非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涇渭分明。比如下邊這題:
1,10,5,4,7,(),9,6
A、 我 B、愛 C、數 D、學
第一眼看過去,你知道這是數學題還是語文題?反正我是想了好一會兒,才發現這是披著數學外衣的語文聲調題。
既然語文和數學可以這樣配合得天衣無縫,那又何妨用語文的方法來學數學?
小學數學的題目並不難,所以解決大部分小學生的數學問題,其實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興趣問題,還有一個是理解題目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都是語文很拿手的。
2
首先來說興趣問題。
很多小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是因為數學過於枯燥。即使對於踏入社會的成年人而言,圖文閱讀都比純粹的數字公式吸引人,更何況是字都認不全、對圖文高度依賴的小孩子。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具象化場景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更加友好的一種形態。
有人說數學課本里的應用題難道不是數學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嗎?比如經常能看到類似這樣的題目:一口缸每分鐘進多少水,下邊又每分鐘放多少水,問幾分鐘缸里的水能滿。但問題是,這種題具象是具象,可是並不貼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自然也就無法讓學生真正提起興趣。
能讓學生感興趣的往往是文學體裁的題目。比如用偵探探案的形式設置題目,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在單純解題,而是在探案,肯定比某些名不副實的「應用題」要吸引人。
3
其次是理解題目的問題。
做數學題免不了讀題,尤其是應用題,雖然題干簡短,但難度往往不亞於一些語文閱讀。越簡短的文字,想要把意思表達清楚,就越是字字珠璣。稍不留神,你很可能就因為錯過一個詞而誤解了其中意思,把題目做錯。
那麼,如果做到準確地理解題意?其實就是培養數學「語感」。很多人會以為,語感那還不簡單,會識字就有語感。那可不一定,一段文字如果有歧義,不同的人就容易讀出不同的意思,產生誤解。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如問25比幾少7,很多人可能沒看清楚,就用25-7=18,得出18的答案,但其實應該用加法理解這句話,25+7=32所以正確答案是25比32少7。很多人在考試中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很大原因就在於語文的閱讀沒過關。
所以,對此解決的辦法就是:在閱讀應用題題干時,仔細讀上幾遍。對有用的信息用筆畫出,抽象出題目的本質,找出對應的公式加以套用。
下次再遇到孩子數學學不好的問題,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用語文的方法來學習數學,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方式。
※《古墓麗影:崛起》中文十級勞拉帶你嗨翻冰天雪地
※yesuo快餐讀史之《春秋戰國簡史》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