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殺了一隻雞

我殺了一隻雞

挑戰無聊 #40

《糧食日記》

只是為了「做一頓辣燉雞塊」,直接在城市中心的廢墟建立起一個農場,在這裡種植土豆、玉米、生菜、大蔥、洋蔥、韭菜,甚至還親自孵化雞蛋並飼養長大,TVN新綜藝《糧食日記》就這麼「無中生有」地辟出了這樣的一片都市田園,讓李秀根、徐章勛、寶兒、朴聖光、NCT泰容、Oh My Girl YOOA、德國人Nik幾位藝人作為都市農夫,共同養殖、培育 「一份辣燉雞塊」 料理所需要的全部食材,記錄其參與實際生產的全過程,以探討「糧食」生產的不易,確切認識到我們的食物,為了今後更好的珍惜。

「養了,是為了吃」

對萬物的熱情,是人類的特性

首先重申一下《糧食日記》節目的製作初衷,是為了獲取「食材」而做了所有這一切的準備,簡言之,就是為了煮一頓辣燉雞塊而「大費周章」,區別於一般用能輕易購買的食材做成的辣燉雞塊。

尤其是對於小雞仔,每一個人負責10顆雞蛋,從裝置孵化器開始,經過21天的等待,終於迎來小雞仔的破殼而出。期間,還有「驗蛋」的實感讓「都市農夫們」突然意識到,新的生命在孕育。等待的時間,對於雞仔的感情也在不斷地注入。隨著藝人一起等候、見證、陪伴一個新的生命來到人間,每一個階段都是一種遞進,是對於生命誕生的神奇,也是人類對於生命本身的敬畏之心。

「要吃自己的雞」——這也成為籠罩在都市農場最為不安的烏雲。

所以在開篇,節目組特意邀請來了兩位教養系教授進行了對話,他們的觀點是「養殖場的雞」和「節目中飼養的雞」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作為「食品」的雞和作為「交流情感」的雞是有一定矛盾的,所以對於吃掉自己親自養的雞兒產生心理負擔的,也是可以被理解、被尊重的。

「……世上的許多食物,非常好吃的食物,都是生命,雖然不知道是獲得了誰的感情,但我們美味地享用了。」

再回到機器化大規模生產的「吃雞」問題上,專供食用的肉雞,約1個月的時間即可漲到可食用的1.5kg,1秒鐘內被屠宰的雞是133隻,1隻雞被屠宰的時間為0.007秒,「喂最少的飼料,獲得最多的肉」,它們被剝奪了「幸福地成長」的權利。

探尋食物的源頭,經驗的農夫作輔導,甚至請來了專業的教授了解雞的生活習性,對現代化農業方式產生新的發問,這場正式的農場生活不止於獲取食材這麼簡單,重要的是寫成「糧食日記」。

都市庄稼人的養成

「農活兒就是經驗!」

「我們所吃的每一個食材,起源其實都是生命,雖然不知道是獲得了誰的情感」,在一次次被強調,珍惜食物的初衷,其實就是在珍惜食物背後養殖者、種植者的勞動和心意。

在農場內的用餐,只能在給定的食材範圍內完成——

所以他們能夠接收到來自韓國各地農作物培育者的「珍貴禮物」,倉儲間、冰箱里早已經裝滿了一個個有故事、有主人的食材,每一個食材上都貼有種植者的照片和文字說明、譬如,為了促進大米銷量,創新大米用途,製作了大米意麵的孫尚財農夫;子承父業,25歲的農創人,已經種了兩年的草莓,因為不用農藥,他必須整天守在地里……

每一食材與背後培育者之間所寫成的「糧食日記」,是自然慷慨的饋贈,是人類勞動的結晶,是人與這個世界相處的一種規則。

學做一個農夫,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跟隨糧食日記農活導師——朴永俊,一位有著47年農活兒經驗的農夫,大家在習得種植蔬菜的一個個要點。

播種土豆的方法,土豆播種要按照20-30cm的間隔,嫩芽要往上種植;

大蒜秧苗10-15cm間隔,帶根的作物根據作物的大小,按照15cm的間隔種植;

種植大蔥種子的方法,中間間隔7-12cm,種2-3株蓋上1-3cm厚度的土……

鬆土、施肥、做田埂、做雞籠、拄樁子、開拖拉機等等,這些農場日常成為了藝人們「第二職人」的打開,而且農活的有章有法,讓人感受到「糧食」各不相同的個性,更加了解到糧食在成為糧食之前的事兒;同時也因為農事所帶來的那份純粹付出與收穫,那種獲得感、治癒力是無法比擬的。

《糧食日記》,就像是一檔糧食養成系真人秀,用時間澆灌、培育出來而成,從2月份主創們的第一次碰面,到4月份農場的正式運營,再貫穿每一個動植物的成長,映襯了李秀根的那句——「我們不光有對於雞的故事」。

種地吧,很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綜藝嗶嗶機 的精彩文章:

當代「竇娥」楊超越

TAG:綜藝嗶嗶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