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會孩子面對欺凌的37個小活動

教會孩子面對欺凌的37個小活動

今天有圖書贈送!

翻閱贈書規則之前,先閱讀文章,說不定內容對你很有幫助!

‖熙熙bu的妙想森林原創第23篇‖

欺凌,又叫霸凌(bullying),這個名詞,我在十年前讀心理學的時候才第一次聽說。 它是指個人或集體故意不恰當地給弱者施加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壓力,包括肢體暴力、語言暴力、關係暴力和網路暴力。那時候我們的教授說校園欺凌在美國已經發展出一套從學校到社會的應對方案,而在國內,關於校園欺凌的研究才開始引起重視。

究竟什麼是欺凌?

兩個孩子因為意見不合,互相爭吵,算不上欺凌;為了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互相推搡,甚至動手打人也不一定是欺凌。欺凌是,一個或一群孩子恃強凌弱,以某個孩子為攻擊目標,用行動或語言去攻擊、排擠、嘲笑、騷擾,還會發展至長期性的欺凌。

熙bu剛上幼兒園那會兒就遭遇過這樣的情況。

他上的是一所混齡幼兒園,班上孩子年齡不同,入學時間也不同。作為一個新生,他很想融入到小朋友們中。看到小朋友用凳子砌火車他跟著去,可是別人要不根本不理他,要不就是用手作「槍「打他。在入學第二天的下午,熙bu玩滑梯時,有幾個孩子還動真格圍攻他,一個小男孩試圖手戳他的眼睛,另一個小男孩用力撓他的胸口。

就在事情發生的一瞬間,?我在遠處看到了這個情形,熙bu也很快地從滑梯下來向我求助。我看到他胸口一片紅,心疼極了,安慰他之餘,馬上找老師處理。

然而撓人的孩子所在的班級老師只是把雙方拉到一起,對欺負人的孩子說不能動手,便沒有更多的行動,更沒有請那個孩子道歉。老師給我的解釋讓我很鬱悶,她說她一開始也看到了事情的發生,她是故意不選擇第一時間干預而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發生後,她認為對問題的解決已經足夠了。

有傷害行為出現,為什麼不第一時間制止,還不讓欺負人的孩子道歉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問了園長,園長給我的解釋是,假如硬要欺負人的孩子道歉,孩子可能會反感,之後反而會引起報復。她還告訴我,新來的孩子往往被其他孩子當成「入侵者」,攻擊新來的孩子只是出於本能反應,他們的行為還稱不上欺負。

她還跟我解釋,那個撓人的孩子家庭環境不太穩定,他在幼兒園也經常出現這種攻擊行為,他的同伴也會跟著學,老師們就比較包容。家長不要覺得孩子被欺負了,孩子就不覺得自己被欺負。

我越聽越疑惑:

1 孩子們有攻擊行為,任其隨「本能」而為,是恰當的做法嗎?

2 如果這個孩子經常帶頭故意攻擊別人,這種行為就是欺凌,不是應該更引起重視嗎?

3 不承認被欺負,就代表這件事情沒有發生、沒有影響了嗎?

誤區

我甚至聽過這麼一個由老師引起的欺凌。

朋友的孩子豆豆原來在一所學費不菲的雙語學校上學。一開始,他不太懂得服從老師的命令,因為這樣,老師有時會懲罰他不許參加活動。

有一次,豆豆跟不上老師的安排,外教當著全班同學對他說了一句:「So bad!」,當時全班同學起鬨。更糟糕的是,自此之後,所有同學都叫豆豆「so bad」,豆豆再也不想上學了。就算被媽媽生拉硬扯,他拼死拼活也不去,每天只願意躺在床上什麼也不幹。

什麼是一般的衝突,什麼是欺凌,如何處理欺凌行為——我發現,就算是老師和家長,有時也未必分得清,甚至還成為始作俑者。

有人認為小孩子間不存在欺凌。但來自於Psycology Today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欺凌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會的,也並不是大孩子才有欺凌的行為,如果一個2歲的孩子在攻擊別人之後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那麼他就很可能會持續這樣的行為,變成習慣欺負別人的「熊孩子」。

有人覺得孩子間有衝突很正常,輕描淡寫,甚至把衝突扭曲,粉飾太平。孩子的玩具被搶走,家長說:「別那麼小氣,給姐姐玩一下嘛」。一個男孩沖女孩做鬼臉,老師對女孩說:「他只是喜歡你」。一個孩子被另一個孩子咬了一大口,老師竟然跟被咬的孩子說,這個牙印是他送你的小珍珠……成人要充當裁判,卻不公正,還要歪曲事實,長期如此,欺負人的孩子覺得欺負沒什麼大不了,被欺負的孩子想反抗時反倒有愧疚感。

有些家長則相反,他們認為孩子學會對付別人,就不會被欺負,被人打就打一頓回去、被人嘲笑就一聲大吼回應。然而這種如意算盤打不響。研究表明,沒有學會以平等友好的正確方式建立關係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較少的親社會性,難以體會別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內心常伴隨著焦慮不安,跟父母和同伴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緊張。

孩子被欺凌的徵兆

被欺凌的孩子一般會突然出現像豆豆那樣的迴避退縮行為。

這裡有一些徵兆供家長參考,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我們要引起重視。

心理/行為徵兆:

-難以入睡、頻繁夢魘

-飲食習慣的改變,例如不想吃飯

-情緒起伏、經常哭泣、生氣或者緊張

-變得迴避、退縮

-不願意談論困擾他們的事

-好鬥,或者有不合理的行為

身體上的徵兆:

-莫名的傷痕,包括割傷、抓痕、瘀傷

-經常頭疼或胃痛

-丟東西或者物品被破壞

-顯得非常餓(因為沒有吃午餐)

其他徵兆:

-不想起床

-不想上學

-不想做作業或者成績下降

-經常獨自一人,或者在學校被排擠

對於什麼是欺凌,具體是什麼樣的行為,無論是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有清晰的概念,才能幫助孩子明是非,辨黑白。有一套來自美國教育專家的社交指導書,其中一本《不要欺負我!》就很詳細地給孩子講解怎樣面對欺凌。

裡面羅列了關於欺凌的37種情況,基本就涵蓋了所有可能發生的欺負行為以及對應應對方式:

什麼是玩笑,什麼是欺負?

什麼是騷擾,什麼是排擠,什麼是冷暴力?

起綽號,還是在罵人?

被打、被搶怎麼辦?

閑話、謠言和網路欺凌。

什麼時候該表現得勇敢,什麼時候趕快離開?

告訴信任的成年人,舉報實情不是泄露秘密。

怎麼用「我句式(I-Message)」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解決問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

它告訴孩子什麼是欺凌,欺凌都有什麼樣的表現類型。每種孩子可能會面臨的情況都有一個對應的小活動,通常每個活動中都有一個簡單的問卷和小練習,讓孩子學會思考合理應對。

回到上面豆豆的例子,當父母發現了班上的這個問題,除了第一時間跟學校溝通,請學校作出處理外,還可以要求老師跟全班同學一起做一個關於「綽號」的小活動。

跟孩子們明確:有的人喜歡被叫綽號,但有些人就不喜歡。當你不喜歡這個綽號,沒有人可以這麼叫你。被叫綽號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特別是那些讓人感到不受尊重的綽號,從而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感受,思考什麼才是恰當的行為。

說得越多,越慫嗎?

孩子小的時候就教育他應對欺負,會不會讓孩子變得退縮?

孩子要衝出馬路,我們會拉著他、告訴他遵守交通規則;當孩子觸摸熱湯時,我們會制止他、教會他們感受溫度的方法。那麼為什麼在他們開始有社交需求時,不教他們合理的交往規則呢?

至今,我對那句「家長不要覺得他被欺負,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被欺負」耿耿於懷。孩子生活在真實的世界,如果他沒被欺負,我們不能主觀認為他受欺負(之前的文章:長大不易,當我們覺得孩子受欺負時......)。

如果真的被欺負呢,為什麼不能承認?被欺負是件羞恥的事嗎?不能因此而難過、生氣、恨,而要扭曲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嗎?當遭遇更嚴重的傷害時,會不會成為房思琪式的人物,在真實感受與扭曲的認知之間受盡折磨?

在《不要欺負我!》這本書的第一個活動中,有一句話:大多數人,包括兒童和成年人都曾遭受過欺負。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並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消失,只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以更加文明的方式去合作和競爭。無論在學校、在工作場所,還是在網路上,每時每刻,我們都有可能面對欺凌。遭遇欺凌,正確對待,不自卑不退縮,不給欺凌者得寸進尺的一丁點兒空間;更不以暴制暴,成為下一個欺凌者。

對欺凌的態度,影響的不單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未來它對自我的影響和構建——我是否尊重自己的感受的?我是不是有能力明辨是非?我是不是有能力去尋求幫助和保護......

從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就相當於開始進入了一個小社會,他們未來的社交生活將會越來越複雜,衝突、攻擊總會發生。在欺凌發生之前,無論是欺凌還是被欺凌,我們要做的是防患於未然,讓孩子先學會思考和面對社交中的風波。

後來我們給熙bu轉園了,過了好幾個月,熙bu有一晚突然間又跟我說起曾經被欺負的事,還說了一些細節。

我無意責怪當初的那家幼兒園,熙bu的主班老師非常勤懇耐心地帶孩子。但是老師能做的除了心懷慈悲地去理解、同情且包容欺負別人的孩子,是否意識到無論是欺負,還是被欺負的孩子都是需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幫助呢?教會孩子友好的相處方式,鼓勵孩子承認錯誤/爭取自己的權益,不代表控制和強迫孩子「表現得正確」。

同時,我們從豆豆的例子知道,那些看到攻擊和傷害的孩子也需要重視。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孩子的攻擊行為是在環境中觀察和學習而來的。一個孩子見到同伴欺負另一個孩子,那麼他將來很有可能會模仿。因此,當孩子看到別人被欺負時,疏導和指引必不可少。

感謝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這一本書,讓我更加清晰欺凌是什麼,以及怎樣跟孩子談這個問題。他們除了《不要欺負我!》這本針對欺凌行為的書籍,還有另外四本分別是《分心多動不可怕》《讓我們做好朋友吧》《我不壞,我只是脾氣大》《傾聽和理解他人》,幫助老師、家長和孩子學會正確的人際相處之道,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福利贈書

我們聯繫上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他們願意給熙熙bu的妙想森林的讀者

免費送出5本《不要欺負我!》。

在文章下方留言,

說說你對校園欺凌的看法,

點贊數最多的5位朋友即可獲得包郵贈書。

名單將會在7月12日公布,敬請留意公眾號內的信息。

最後,來做個小測試吧

The End~,講~完啦!

參考資料:

《不要欺負我!》,[美]蘇珊?艾考芙?格林 著,姜上 譯,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8.2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au/basics/bullying https://www.rch.org.au/kidsinfo/fact_sheets/Bullying/

*內文圖片來自《不要欺負我!》

我是熙熙bǔ的媽mī

花梨

‖堅持有料有趣原創的第23篇文章‖

▽歡迎關註:熙熙bu的妙想森林▽

喜歡琢磨繪本、兒童心理及幸福力

只寫有料有趣的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考場忽憶溫八叉
協鑫常州工廠停工,員工拉起橫幅抗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