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升降式攝像頭,會偷偷看你一眼!

升降式攝像頭,會偷偷看你一眼!

前些時間,vivo推出了旗艦之作NEX,這款手機憑藉著驚艷的外觀設計獲得了一大票忠實擁躉,而其中,升降式攝像頭設計更是免除了用戶劉海屏的困擾,迎來海量好評。

不過,這款手機在外觀上的驚喜沒持續幾天,更大的驚喜撲面而來——鑒定窺探隱私的軟體,當你打開某款軟體時,升降式攝像頭會偷偷看你一眼!

用戶體驗惹的禍?

最早,有網友表示,其在vivo NEX使用Telegram時,前置攝像頭會自動彈出;隨後有網友表示,通過手機QQ瀏覽器打開某些網頁時,手機攝像頭會出現一個「升降」動作;再隨後,有vivo NEX用戶反饋,稱在輸入界面未進行操作的時候,提示百度輸入法正在錄音……

不少網友認為這些軟體很就是在窺探用戶的隱私,只是以前攝像頭和手機合為一體的時候,這一動作不易發現,但vivo NEX攝像頭的機械化設計,反而起到了「捉賊捉贓」的作用。直觀上來看,這次是實錘了,沒跑兒!

騰訊和百度自然也不能置之不理,事件一發生就連忙發了公告,QQ瀏覽器表示:為了支持二維碼掃描等需要攝像頭的功能,所以要獲得攝像頭的參數,而老版Android系統獲得參數需要調用攝像頭、新版Android則不用。但是Android系統版本參差不齊,為了使所有設備都能正常使用相關功能,QQ瀏覽器不得不調用老版介面而沒有選擇新版介面,這就使得NEX的攝像頭出現了升降動作。

百度的解釋與此類似:由於在場景化語音以及語音面板使用場景中,輸入法做了語音麥克風預熱的優化,目的是為了加快語音的啟動速度。

總而言之,兩家公司明確回復,並沒有窺探用戶隱私。

不少網友認為不可信,而且表示,它們這時沒有,並不表示一直沒有,也不表示其他軟體沒有……

實際上,騰訊和百度的回答應該是真的。

IT之家網友「loooooooong」就表示:相機的調用需要各種優化,比如沒有許可權的情況下,直接調用會導致軟體崩潰,有許可權發來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短暫黑屏,為了防止這些情況的發生,就需要提前聲明許可權。並且必要的情況下預熱相機。讓它打開就能看到圖像,而不是黑屏。

這樣一來,軟體調用攝像頭等功能進行預熱就成為了提升用戶體驗的必須操作,而且也沒有窺探到用戶的隱私,著實合情合理。

要服務還是要隱私?

但這只是理想情況,很多情況下,App調用的可不只是攝像頭這一項,每一個智能手機用戶都應該對App的許可權設置不陌生,不僅是攝像頭、麥克風,GPS定位、撥打電話、編輯發送簡訊等等一些列與App或有關或無關的功能都在申請許可權。如果用戶不允許,App的某項功能將無法使用,更有甚者,整個App都將無法使用。

因此,在大數據時代,隱私保護與服務優化成為一個悖論。用戶要想服務體驗得到提升,大數據必然申請更多的許可權,儘可能多地挖掘用戶數據、隱私,以完善用戶畫像,但如此一來,隱私保護就成為問題。而且,這其中的分寸並不好把握。要不然,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怎麼會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現實是,當前不少App所要求給與的功能許可權,嚴重威脅了用戶的隱私。部分手機APP「越權」獲取的用戶信息,已成為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並由此衍生出規模龐大的「黑灰」產業鏈。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國網民因為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達915億元。

以曾經引起廣泛關注的「民航旅客訂座系統」(Eterm系統)為例,一位信息賣家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每月只需300元就能夠獲得該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只需輸入身份證號就能查詢包括航班、座次等信息。對於是否涉及違法問題,賣家說:「我自己是航空公司的代理商,到時候就說我把賬號給自己的員工使用就行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是不是細思極恐?天天誇耀著大數據帶來的各種便利,了解用戶需求,但實際上很多都是建立在用戶最敏感的隱私之上,而且是非法獲取的隱私,安全性十分堪憂。

隱私咋就那麼糾結?

除了上述因為有著提高用戶服務體驗而獲取隱私的需要,實際上,用戶隱私保護問題屢屢發生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首先,與iOS系統相比,安卓系統的開放性特徵使得App獲取用戶更加容易,而且谷歌每年發布的Android版本對於許可權管理API都有些許的變化,這使得25.3%的Android應用存在越界獲取用戶手機隱私許可權的情況。

其次,用戶對隱私保護不甚敏感。回想一下,當你想要使用的App要獲取某項許可權的時候,有多少人給予了永久授權,又有多少人能夠不厭其煩地對每一款軟體的每一次授權提醒認真閱讀,並每次認真選擇是否授權?答案恐怕沒幾個。

更何況,不少用戶也會從費正規渠道下載App,這些非正規渠道App通常是非法獲取用戶隱私的罪魁禍首,並利用拿到的用戶隱私信息換取利益。

再次,黑客惡意攻擊和設備漏洞。2016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公開收錄的1117個物聯網設備漏洞影響設備的類型中,網路攝像頭、路由器、手機設備漏洞數量,分別占公開收錄漏洞總數的10.1%、9.4%、4.7%。這些漏洞為黑客的惡意攻擊埋下了極深的隱患。

最後,犯罪成本太低。如果是個人違法獲取他人隱私,比如本文所著重探討的偷拍、竊聽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罰款;而如果是商業主體,如果泄露個人信息,根據《網路運營法》最高可被處以50萬元罰款,甚至停業整頓、關閉網站、撤銷相關業務許可或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恕我直言,這個處罰是不是在撓痒痒?不如罰酒三杯,怎麼樣?

用戶的服務體驗和隱私保護並不應該對立,使用者完全有權利兩者兼得,只不過現在從國家到企業,再到個人層面需要做的還很多,而如果要切實改變這一狀態,必須得從國家法律層面著手。

老道相信這一對立局面肯定會改變,希望vivo NEX能成為這個改變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數碼 的精彩文章:

TOPPERS E2降噪耳機亮相CES:完美隔絕噪音,開啟音樂生活
羅永浩談國產手機「炫技」:只認可華為GPU Turbo

TAG:鳳凰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