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昱嘉中醫可視化之一:傳統中醫與時俱進

昱嘉中醫可視化之一:傳統中醫與時俱進

人類的文明、進步、發展總是伴隨著科技現代化的腳步,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由於科技的進步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變化。如果沒有科技,我們的生活會停留在比較原始的狀態,所以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樣在醫學領域,中醫診療疾病也要與時俱進,要避免臆想、猜測與試錯,就必須利用高科技手段實現中醫診療的可視化。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科學數據來提升中醫診療的公信力。

1

傳統中醫不可視、非量化

我們大家知道,自《黃帝內經》時代的千百年來,中醫對人體生理、病理、醫理和藥理的研究基本都是思辨性的,所謂「醫者,意也」。但是「醫者,意也」,(「指的是精湛的思慮而言就沒有辦法避免『多個大夫看一個病人、一個病多種說法』的發生,病人更是無所適從,不知聽誰的。誰對誰錯沒法判斷,那就只好誰年長,臨證時間長就聽誰的。問題是年長的就一定是對的嗎?也未必!所以中醫總讓人感覺不靠譜,最後患者只好去看西醫。西醫就算治不好,至少檢查結果是規範的、標準的、統一的。這就是中醫診療不能可視化、不能量化的弊端。

2

中醫是「偽科學」?

儘管中醫能醫好諸多疑難頑疾,但是博大精深的理論總是讓人弄不明白,也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也就不被西方醫學所認同。這個弊端,在明清時代就已經有醫家也意識到了,所以才有王清任著作《醫林改錯》的流傳,王清任認為「著書不明臟腑」即是「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無異於「盲子夜行」。儘管《黃帝內經》作為中醫源頭經典,裡面不乏正常人體解剖知識的萌芽。但卻由於諸多原因而沒能撼動中醫的黑箱理論,中醫診病依然難免猜測、臆想、以葯試錯,以致近現代習慣於『看得見摸得著』心理的人們認定中醫虛玄近乎巫術,是「偽科學」。

其實,中醫是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以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理論為指導,解決人民身心健康需求,開展養生、疾病治療、康復等活動的民族醫學。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在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長河中功不可沒。

3

中醫是「晚霞醫學」?

但在當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中醫還是僅憑三個指頭、一個枕頭、一支筆頭,還是僅靠醫者個人的自我修為或經驗閱歷,以致一提「中醫」就是去找六七十歲的老中醫,而二三十歲充滿朝氣的「年輕名中醫」卻不見「蹤跡」。這實在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議。中醫不能再是只有熬到老態龍鐘的歲月才能掌握的醫療技術,不能再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晚霞醫學」。中醫一定要實現現代化。

4

中醫可視化

中醫現代化首先是診斷工具的現代化,而中醫可視化正是中醫現代化的關鍵一步。昱嘉集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並生產了「昱嘉中醫可視化工作站」終於揭開中醫診療的神秘面紗。

昱嘉中醫可視化工作站,是昱嘉集團與國內外一的流醫療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該項技術成果融合了中華醫學瑰寶《黃帝內經》的精髓、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所提出的人體功能態理論,以及影像學、病理學、診斷學、系統和資訊理論等現代醫學理論,採用了軍事領域尖端的紅外熱成像技術和現代的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從中醫理論的角度,對人體代謝的能量分布進行定位定量分析,客觀真實地呈現人體的各項功能狀況,以及疾病發生的原因和發展趨勢。

總之,昱嘉中醫可視化工作站,有效填補了中醫臨床診治領域的多項空白,極大提升了中醫「望聞問切」的傳統模式,為傳統中醫插上了現代高科技的翅膀,實現了中醫檢測的可視化、智能化、無害化,也實現了中醫診斷的客觀化和標準化,避免了傳統方式所導致的臆想、猜測與試錯,更是為重大疾病、疑難雜症診療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主編:朱秀梅

責編:高宇

·END·

昱嘉健康

好醫·好葯·治好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昱嘉健康諮詢 的精彩文章:

藿香正氣水 祛暑?你一直用錯了!

TAG:昱嘉健康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