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都給歐洲帶了什麼?從著裝到技術創新,蒙古帝國對於歐洲的影響無處不在
在征服過程中,蒙古人還創造了許多全球文化和世界體系的核心區。在蒙古帝國終結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新的全球文化繼續發展,通過幾個世紀的持續發展,它變成現代世界體系的基礎,這個體系包含早先蒙古人強調的自由商業、開放交通、知識共享、長期政治策略、宗教共存、國際法則和外交豁免。
蒙古西征
雖然沒有真正地被蒙古人統治,但在許多方面,歐洲學到了蒙古世界體系中的大部分事物。歐洲人在商業貿易、技術轉型和全球覺醒中受益匪淺,而他們卻不承受蒙古征服帶來的損失。蒙古人在匈牙利和德國消滅了許多騎士,但是他們沒有破壞或佔領那裡的城市。自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歐洲人的主流文化被打斷,現在他們急切地吸收新知識,穿上新衣服,聆聽新音樂,品嘗新食物,幾乎在每個方面都享受著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
蒙古西征場景
技術創新一個接一個地傳到歐洲。大多數勞動密集型行業,如採礦、碾磨和金屬製造,幾乎完全依靠人力和畜力,但是利用水流和風力,它們很快就變得更加機械化。鼓風爐改進技術也從亞洲經蒙古商業路線傳到歐洲,它使金屬製造工人獲得更高溫度,由此提高金屬製品的質量,成為這個新的高技術時代中一種日益重要的原材料。由於蒙古時期全球的覺醒,在歐洲,木匠很少使用普通的扁斧,他們使用有特定功能的專門工具,並更快、更有效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建築工人使用新型提升機和起重機。那裡有許多新作物快速傳播,人們不費多少工夫就能讓它們結果,產出以後也很少需要加工;胡蘿蔔、蘿蔔、水芹、蕎麥和歐防風根成了日常飲食的普通食物。新的工具、機器和機械裝置,有利於人們更快更好地製造各種產品,從船隻、碼頭到倉庫、溝渠,就像以前蒙古人改進戰爭技術一樣,改良後的大炮和火力能更迅速地將目標撕裂毀壞。
在蒙元時代之前,歐洲已經知道中國的一項創新——用紙張來代替羊皮,但極少使用,它需要工人的技術多元化,卻可以省去很多步驟,這樣,在全部的製作過程中,精力和勞力的消耗很少。對紙張需求的不斷增加促進了印刷術的傳播。中世紀社會中最費力的工作之一就是抄寫書稿和文件。1455年,約翰內斯?古登堡完成對兩百個《聖經》版本的研究改編,並開啟西方印刷業和信息業的革命。新技術使規模相對較小的制書業成為對公眾生活最具影響力的行業之一,它刺激著古希臘名著的復甦,本國語言書寫形式的發展,民族主義的興起,新教改革的爆發,科學的產生,它實際上影響到從農藝學到動物學每個方面的生活和知識。
約翰內斯?古登堡
蒙古帝國的觀念促使歐洲覺醒,產生出有價值的新思想。從馬可?波羅的旅行筆記,到烏魯伯格詳細的恆星表,這些新知識表明,歐洲人早先接受的許多古典知識都是完全錯誤的,與此同時,它們又開闢出智力開發的新途徑。蒙古帝國靠的不僅僅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基於新觀念和新方法,以此來組織安排公共生活,這些觀念在歐洲激發出新思維和新實踐。
早在1620年,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就認識到,歐洲發生的技術變革將會帶來重大影響。他把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定為三大技術發明,而現代世界就是在此基礎上構建的。 「從此,無數的變革都源自於它們」。培根很清楚地認識到它們的重大意義,他寫道,「任何一個帝國、教派或名人的力量,都無法比這些發明更能支配和影響人類生活」。所有這些發明都是在蒙古帝國時期傳播到西方。
( (美)傑克·威澤弗德著;溫海清,姚建根譯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2017年版 )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在軍管區遍布的明代,湖廣都司主要管轄哪些地方?
※清代設置欽差大臣的原因是什麼?他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