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胤禵本來呼聲最高,又獲康熙大力栽培,為何敗給胤禛
胤禛一直不被康熙看好。康熙曾評價他「喜怒無定」。在「九子奪嫡」中,胤禛韜光養晦。在爭儲的諸皇子中,他顯得對儲位最無慾望。
胤禵則在爭儲的過程中一直很高調。起先他支持聲望最高的八阿哥胤禩,甚至為了胤禩不惜與康熙對立。後來由於他年青有為,文武皆備,得到了康熙的青睞。不僅在康熙晚年出巡時隨駕左右,還在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入侵西藏時,被康熙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十萬清軍前往平叛。
(胤禵劇照)
胤禵這也是第一次率軍出征。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並讓其他皇子與二等大員以上的人均在午門外相送。其聲勢浩大,如天子出征,十分威武。
胤禵前腳走,康熙後腳又下聖諭給在青海助戰的蒙古各部首領說:「大將軍是我皇子,確系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與我當面訓示無異。」
可以說,康熙對胤禵這次出征重視之極。因此朝野上下都認為康熙此舉是為了給胤禵在政治舞台上展現能力的機會,也是將他做為接班人培養的信號。
胤禵是個聰明人,他也意識到自己得到了康熙的信任,於是他緊鑼密鼓地為自己爭奪儲位做了兩手準備。
一是廣傳賢名。早在八阿哥胤禩爭儲失敗後,他便暗中與朝臣交通,並禮賢下士,博得大臣和士人好評一片。由於康熙曾多次就立儲問題諮詢大學士李光地,胤禵想得到李光地的舉薦,便對李光地最寵愛的學生翰林院編修陳萬策「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期望他能讓李光地在康熙面前為他美言。當然,他的努力果然換來「十四王爺禮賢下士」的美名。
(胤禟劇照)
二是在朝中安插了九阿哥胤禟這枚眼線,隨時向遠在西北的他彙報朝中情況,讓他對朝中動向了如指掌。
胤禵也的確很有治軍的才能。他到了地方後,先後曾罷免了幾名不得軍心的官員,肅清了軍隊紀律,清軍士氣也為之一振。但噶爾丹軍聽到風聲,已經撤回領地,西藏不戰而定。
按說到此也可以打道回府了,胤禵卻堅決要立功而返,他厲兵秣馬,計劃圍剿準噶爾,徹底消滅準噶爾對清廷的威脅。
康熙六十年十月,康熙曾召回胤禵。胤禵回朝的時候,再次受到康熙隆重的歡迎儀式。康熙的舉動無疑讓朝野更堅定了他會立胤禵為太子的想法。
然而,僅過了幾月,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春天,康熙再次讓胤禵回到了西北駐軍中。
沒想到這一別,康熙便病逝於暢春園。
康熙病逝後,九門提督隆科多宣讀了康熙的繼位遺詔。出乎眾人意料的是,自稱「天下第一閑人」的四阿哥胤禛繼承大統,是為雍正帝。
(雍正劇照)
雍正的繼位,不僅震驚了諸皇子,也讓朝野一片震驚。誰都不認為雍正在爭儲中有什麼出色表現。因此,關於雍正篡位的傳聞,也開始在江湖流傳。其中就有「矯詔篡位」一說,意思是康熙的遺詔本寫得是「傳位十四子」,結果雍正將「十」改成「於」,於是就成了「傳位於四子」。
這個傳聞早些年就被遼寧檔案館證實了它的荒謬性,檔案館向人們展示了這份滿漢蒙三種文字的傳位詔書,其中確鑿地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可見,康熙在臨終前,確實是把皇位傳給了雍正。
那麼出於什麼考慮,康熙才將一直自稱「天下第一閑人」的雍正立為繼承人的呢?
其實,早先康熙並不喜歡雍正,覺得他「喜怒不定」,因此遲遲沒有封他為親王。
「九子奪嫡」發生後,康熙看到眾皇子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頓感失望。就在他心力交瘁的時候,雍正讀懂了他的內心。既不去立賢名,也不與朝臣交通,根本對皇位的事不聞不問,反而勤勉政事,對康熙噓寒問暖,關心倍至,這讓年老的康熙內心非常溫暖。
(康熙像)
雍正表面上是個閑人,只管表演著「仁、孝、忠、義」的形象。由於他表演逼真,不光是康熙對他不設防,就連爭儲的諸皇子也沒有把他當回事。所以彼此烏眼雞一樣的皇子們和他的關係比較融洽,這自然也讓康熙看在眼中。
另外,雍正的三子弘曆很得康熙疼愛,曾被康熙帶在身邊親自調教,並與朝臣聊天時隱約提到弘曆有人君之氣。
已經悄悄摸了一手好牌的雍正,是個很有城府的人。他暗中招賢納士,爭取到了兩個很有用的人,一個是掌管宮廷禁軍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一個是川陝總督年羹堯,在後來登基繼位的時候,這兩個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隆科多幫雍正獲得皇位,年羹堯幫雍正限制了胤禵,讓胤禵就算手握重兵,也不敢造反。所以雍正最後贏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韓信為何不殺屠夫而忍受胯下之辱,原來他腰上的那把劍有問題
※劉邦在起義前真的斬了白蟒嗎?為何項羽起義前沒有這種神奇事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