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川幕府的「昏招」貨幣改革,造就了一場金融破壞

德川幕府的「昏招」貨幣改革,造就了一場金融破壞

現在人不會像古代那樣喜歡「零存整取」。

將銅錢積攢起來,等到累積的銅錢與白銀相同價值的時候,再去一些金融機構(或個人之間)將銅錢換成白銀。

這其中的滋味,現在人大概是體會不到的了吧?

不過,但如果一些經常在國內外走動的人,大概還是對此深有體會的。

古代的主要流通的貨幣是白銀與銅錢(不是說黃金不流通,主要是黃金稀少,一般人連見得機會都少)。

因此,白銀與銅錢的兌換率,以及匯率的穩定,是衡量一個王朝中下層社會,是否穩定的標尺之一。

前一段時間,有關於美元匯率對人民幣增、貶值的討論,想到2008年開始後的金融危機是和貨幣有關聯的。

只要是在某一地區,建立了政權,之前統治流通的貨幣就會被逐步回收,銷毀。

如果一個地區出現幾種貨幣並存的局面(如民國時期,很大程度上,即使是國民政府的統治地區,流通的也是各種地方貨幣),一旦某種貨幣的價值被清零,或者說此種貨幣支持的強權機構倒塌,不能在於其他貨幣兌換(以及不能在市面上流通),很有可能會引發群體性的暴動事件了。

一旦金融危機爆發,銀行等機構其實是最先被衝擊的。

當然了,也不是說單一的貨幣就是好的,在此不論「通貨膨萎」的問題。

就想想一個地區(或者說政府)如果沒有自己的貨幣會如何?

這種事在古代確實存在過,而且不是其他人,就是把中國研究了無數次,把中國一部分精髓學到手的日本了。

讓人不敢相信的事實是,日本人完全用上自己「國幣」,擺脫中國貨幣影響的時間不算長。

不是說日本自己不鑄造貨幣,是以中國貨幣為主。

「日本造」貨幣為輔的原則,而基層的人肯定是喜歡「好用貨幣」的了。

在使用中國貨幣為流通貨幣的時間長達928年(從公元708年至1636年。

有資料顯示,秦漢時期就有中國貨幣影響,考慮到當時日本主要是和朝鮮半島關係甚密,這期間跨越日本兩代幕府。

好幾個時代,不得不了令人感慨,同時也會有些令人扼腕吧。

當日本被中國打敗後,日本人不僅到中國來學習,還拚命的進口中國銅錢。

日本人進口永樂通寶的時候,正是日本戰亂後的恢復期,如果說日本時代沒發現永樂錢,那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1930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說到底,很大有一部分,是美國為轉移國內矛盾,將問題「攤派到」世界各地的流氓行為。

就是恨也沒用,除非不使用美元在國際行走。

不然,只要進入美元「使用圈」,還是要接受這個規則。

德川幕府固然開啟了貨幣國產化的時代,可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並未消失。

日本人在敘述元祿年間的「經濟危機」的時候,將起因歸結到當時幕府的五代將軍德川綱吉頭上,認為其「驕奢淫逸」導致貨幣匯率起伏的關鍵。

可事實上,外因被忽視了,製造這外因的人,就是被一些人稱呼為「無暇聖祖」的康熙大帝。

台灣鄭氏抗衡大陸的資本來自於北部的日本,而日本之所以願意支持鄭氏,並且給其不少的戰爭支援的原因,就在於台灣為日本提供日本缺少的蔗糖。

1685年清軍入主台灣後兩年,康熙令13艘官船赴台交易,用「貨貨交易」的方式,用蔗糖換來了中國缺少的銅,而且中國可賺的利潤達10倍以上。

不僅官方急得眼紅,連民間分了一大杯羹。

雖然我們看日本電影電視劇會覺得日本人喜歡吃海味,其實日本人還是喜歡吃甜食。

據日本人估算從1661年至1708年,這47年間,日本因蔗糖貿易流失了一億多斤銅。

很明顯的結果就是,德川幕府要渡過這經濟危機才行了。

可德川幕府卻出了一大昏招,就是1695年鑄造的貨幣。

前文已經說過,我們可以在古代不使用黃金,就像現在在國內不使用美元。

可在一些必要場合了,我們還是要知道一兩金可以換多少白銀,一兩白銀等於多少銅錢。

在古代還有誰能用黃金做貨幣?——政府。

德川幕府偏偏就用了這招,原來的貨幣匯率為金一兩=銀五十文=銅錢四百貫,後來變成金一兩=銀六十文,而且還經常性變動。

也就是在中國的蔗糖船滿載而去的時候,幕府內部的財政果然發生了赤字。

為了擺脫赤字幕府官員開始重新改鑄貨幣。

這是1695年鑄造的貨幣

這樣做固然是將交易差額收歸「國有」,而且自然的幕府財政是「煥然一新」。

與之必然對應的是,市面中的金銀貨幣量減少。

隨之而來的是日本國內的物價飛漲,伴隨著的經濟領域的無盡混亂。

這就是日本德川年間的「金融危機」,和如今事物是如出一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金所 的精彩文章:

P2P還款方式向等額本息傾斜,有哪些優勢?

TAG:央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