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美劇半年「紅黑榜」:佳作匱乏,重點劇集遇冷

2018年美劇半年「紅黑榜」:佳作匱乏,重點劇集遇冷

作者:

吉爾伯/Ree73/Charles/LeungChanXXX/Thomas

2018年一晃眼就過去了一半,如果要用「平淡」來形容上半年播出的美劇好像並不為過;就好像今年基本盤已崩掉、上星劇毫無水花的國產劇時長,美國電視似乎也呈現著一副「青黃不接」的景象。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迎來了《使女的故事》、《大小謊言》、《傲骨之戰》、《大群》、《返生餐單》等一大批重量新劇開播;但今年上半年,能夠在收視和口碑上取得不錯成績的新劇實在是乏善可陳。

已經過去的大半年,我定下了暫時「不用(刷)社交媒體」的flag。生活當中的全部時間都獻給了補劇以及閱讀相關美劇書籍,一個是想繼續一頭扎進很早以前就訂好計劃的(美劇101)的創作中,另一個則是有感於自己對電視劇的知識和儲備仍然不夠。公眾號成為了唯一一個和大家交流的平台,這半年所取得的收穫和已經完成的任務,我給自己打70分—優點是堅持下來了每周的更新,缺點是看得、讀得依然不夠;希望下半年我能繼續學習知識,早日完成這個科普文的計劃。

承接前面兩年的「好傳統」,這次的半年報依然是對上半年一些開播、回歸水準穩定的劇集一個盤點和梳理。不過這一次又新添加了「黑榜」,來小小的diss一下上半年開播劇集里不如人意或是不夠滿意的作品。不過,這終究是我們五個劇迷的個人觀點,大家看看就好。

8個好劇

《美國罪案故事》第二季

雖然這季標題寫著范思哲,但實際上卻花了更多筆墨、也更加立體地去描寫兇手Andrew Cunanan。劇集通過倒敘的手法對他的犯罪經過與心路歷程進行層層剖析,再將他虛幻悲劇的一生與成功進取的Versace形成對照,在還原整個事件的過程中,也不急於馬上交待給觀眾接下來要說些什麼(甚至時間線都是打亂的),所以你點開每集都不知道它這次要幹嘛,但每集看完又會被呈現的內容所震撼。

通過這種故事講述方式,Andrew的形象也由社會公認的「可恨」,逐漸發展出少被人注意的「可憐」。劇集對他的描寫沒有受制於邪惡病態的一面,而是給予了他很多落寞心碎的、能讓人理解的時刻。他犯下的惡果固然令人憤怒,但不可否認這背後存在一些我們沒去了解過的、值得我們停下來思考的東西,比如導致他走向絕路的社會環境成因的複雜性,以及他身上確實有值得憐憫的另一面。與此同時,劇集也沒有因此削弱對受害者的同情,每位受此案牽連的受害者之死,或多或少都會引出某些社會問題,比如那個年代的同志族群生存狀態和困境。而對這些社會問題的揭示其實也並非真正的落腳點,這樁殺人案的最後還是把重心放在了角色的情感缺失與創傷。這樣的處理方式——說得俗套一些——體現了一種不帶偏見的人文關懷,每個角色身上都能夠找到共情的地方。

這也是Ryan Murphy總是擅長的東西:把原本宏觀的、獵奇的話題,提煉出微觀的、關注於人物內心情感的主旨。去年的《宿敵:貝蒂和瓊》就是如此,儘管花了很多篇幅重現觀眾喜聞樂見的兩位好萊塢女星的鬥爭史,但最後還是收尾於她們遲暮時的脆弱與和解,拋開了她們的明星身份,直接表達對作為女性的她們應該得到的關懷與尊重;同樣地,《美國恐怖故事:精神病院》里那些極致的、地獄般的噩夢都成為過往雲煙,真正動人的地方在於人物最終的救贖與寬恕。

相比於上一季轟動一時的世紀審判,這次的范思哲兇殺案顯然沒有之前的法庭爭辯那麼精彩、緊湊,但古典悲愴的配樂、富麗堂皇的布景、精緻華麗的服裝、極具美感的鏡頭都讓故事顯得非常「賞心悅目」。而Ryan Murphy的選角眼光向來也很有品位,這次的演員陣容在顏值與演技上都是不負眾望的。比如安德魯的角色塑造之所以能夠喚醒人們的悲憫,除了手法上的倒敘與對比,更多的還是得益於Darren Criss的出彩演繹——無論是慾壑難填的虛榮與野心,還是渴望被愛的孤獨與脆弱,都被他表演得精準到位。角色身上那些本不討喜的傲氣與騷氣,也在演員的個人魅力下變得具有吸引力了。如果有朋友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歡樂合唱團》里那個積極樂觀、又唱又跳的捲髮萌男,那麼這次他顛覆形象的實力出演絕對會讓你感到更加驚喜。(@LeungChanXXX)

《美國諜夢》第六季

六年了,《美國諜夢》悄然來過,又悄然離開我們的視野。除了每年的艾美獎提名,和每一季首播時在Metacritic上90+的媒體評分以外,這部劇似乎從從未掀起太多的波瀾。如同它本身緩慢又克制的敘述一般,《美國諜夢》的團隊用一種出乎觀眾意料的方式,來給這部劇集畫上一個句號。這似乎並非最完美的結局,但也升華整部劇集。

《美國諜夢》設定在冷戰時期,兩位來自蘇聯的特工偽裝成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還在美國生下兒女。兩人表面上有著旅行社的工作,但是私下是卻是KGB最高級別的特工。如果熟悉美國特工片的觀眾,一定對天馬行空的間諜設別和各種誇張的動作戲有著很深的印象。然而《美國諜夢》的劇組卻真正想要還原一個真實冷戰時代的間諜環境。劇集中的大量間諜設備和任務都是有現實考據的,時間線的推進和大事件也基本符合現實世界的歷史線。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這部劇不僅勝在表演和攝影上,更是出色在故事線的嚴謹和真實性的考究上。

有趣的是,相比於廣大熱衷於「黑」俄羅斯和蘇聯的美國影視作品來說,這部劇集卻採取極為客觀的角度來審視那個時代。劇中的人物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美方和俄方夾雜在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來為各自的祖國追求最高的利益。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劇集給觀眾拋出一個個倫理和道德問題,讓觀眾去思考和自我評判。

美國許多媒體給這部劇獻上極為誇張的好評,多家媒體甚至給出了2010s最佳美劇的頭銜。無論你是第一次聽說這部劇集,還是在首季時便放棄本劇,如果有機會,可以重新拾起本劇,或許它能成為一個驚喜。(@查爾斯)

《美食不美》第一季

Netflix在電影製作上備受詬病,但是在原創紀錄片上表現卻一直很出彩。儘管,Netflix有很多關於食物的紀錄片,但是真正意義上純講食物的紀錄片卻很少,大多都是拓展至食物之外的內容。就像今年年初的這部《美食不美》一樣,由明星主廚David Chang為主持,一同去探索世界各地的美食,和討論美食背後的社會話題。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沒錯。如果換一個方式理解,食物作為構成我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其實也間接構成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食物彼此融合,摩擦出全新的火花。但是食物的多元化並沒有反應在美國社會上,時至今日,種族問題依然是美國社會的核心問題之一。作為標題《美食不美》,其實也是在暗喻人們在美食上願意接納多元,卻在生活中的不同文化和民族有著敵意。Chang在發掘食物的同時,也和其他的嘉賓一同探討著當今社會的分裂問題。

這部紀錄片最出彩的一點就是有著十分可愛的劇組,在每一集中劇組都會嘗試不同的拍攝方式,或者加入風格怪異的短片。同時,Chang廣闊的人脈,也為這個節目帶來無數有趣的嘉賓。曾為世界最佳餐廳的諾馬餐廳主廚Rene Redzepi,脫口秀主持人Jimmy Kimmel,演員Steven Yeun,喜劇明星Aziz Ansari,單口喜劇演員Ali Wong等等。這些性格迥異的嘉賓,也為這部紀錄片帶來無數樂趣。

《美食不美》不僅是上半年最好下飯的一部Netflix劇集了,它在紀錄的同時也向觀眾輸出來自主創團隊的觀點,借著美食來探討接納與包容。就這樣,這部劇所涵蓋的意義已經遠超過本身。(@查爾斯)

《矽谷》第五季

沒想到進入第五季的《矽谷》仍然能夠保持同樣的活力和新鮮感。這同題材自身的瞬息萬變與活躍敏銳的創作力都有關係。觀眾早已習慣和預料得到Richard和Piped Piper起起伏伏,卻因為每次同這個行業的不同發展熱點聯繫起來而有新的看點。本季的區塊鏈與人工智慧內容結合一貫的辦公室室內喜劇碰撞出火花,難以令人喜愛的主人公實際上是加強劇情本身的可看性的。

令人意外地是T.J. Miller的離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似乎某種意義上宣告了作為新形態喜劇的本劇與更傳統喜劇表現方式的告別。在主線難以有大創新的情況下,反而借Jian Yang的角度牽扯出一條中國互聯網生態的線,幾次深圳前海的場景,中國商人的立場變化,還有Jin Yang本人直接而準確的規劃,全都是雖然短暫卻細節豐富,夠真實夠粗暴,從中國觀眾的角度來看也非常過癮。今年業界又有Facebook聽證會等一系列大事件,可以推測劇集還會有持續不斷的創造靈感。(@Thomas)

《巴里》第一季

「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這句曾出現在電影《狂舞派》里的主題詞,也適合概括今年HBO出品的黑色喜劇《Barry》。人總要有夢想,哪怕這個夢想有點可笑,關鍵在於為了夢想準備付出多少代價。

由Bill Hader(SNL)和Alec Berg(Silicon Valley)聯合創作的《Barry》,講述了身為退役士兵/現役殺手的主人公Barry因實施一項殺人任務來到洛杉磯,卻誤打誤撞踏足戲劇舞台,就此改變人生軌跡的故事。

人是既複雜又奇怪的動物。或許當下成功學遍地,太容易製造幻覺。其實我們擅長做的事,往往都並非自己所鍾愛。喜歡的事不管多麼喜歡,可能又會做的特別差勁。Barry,就是這樣的人。

劇中荒誕並黑化的地方在於,Barry最擅長做的事情是殺人。但與同類型題材常見的天生嗜血的變態殺人犯式的人物迥然不同,Barry在殺人的過程中享受不到絲毫樂趣。除了日常與負責招攬殺人生意的Fuches交流以外,Barry基本等同於一台毫無特性的殺人機器,每天行屍走肉般活著。

一切都在Barry跟蹤獵殺目標,加入洛杉磯一個表演訓練班後改變了。在與一群天真的懷揣好萊塢夢的人們相處之中,當一名演員也逐漸變成Barry的夢想,他試著敞開早已被摧毀的心扉,他在舞台上宣洩爆發各種情緒,他喜歡上和他對戲的女搭檔,他開始憧憬娶妻生子的幸福生活。

不過Barry作為高級職業殺手,不僅在表演上沒什麼天分,處理戀愛關係方面也停留在初級階段,他不用Facebook、不知道該怎樣穿著打扮參加派對,還單純地以為與人發生關係後就會自動升級到情侶狀態…

從這個角度來說,《Barry》其實是一部關於邊緣人不惜一切試圖返回到社會化現代人群的作品。劇中的表演班起到了等同於心理治療康復小組的作用,學習演戲是男主角重建人格的方式,舞台表演成為他再造自我的旅程。

然而演員需要站在聚光燈下,殺手則需要藏在黑暗之中。當殺人與演戲這兩個完全對立的環境在Barry的世界產生交匯的時候,情況就變的非常複雜與危險了。在雙重人生的選擇面前,Barry越想脫離曾經的慘淡生活去尋求自己的夢想,就越會不斷帶來更壞的結果,最終去到無法回頭的境地。

黑色犯罪的題材並不算新穎,可以形容《Barry》為喜劇版的《嗜血判官》,也可以說是夏日版的《冰血暴》,劇情設置方面,它在本質上其實也能稱為「boy meets girl」—就是那種男孩遇見女孩同類型的俗套愛情故事。但觀劇過程中,仍然像經歷了一場獨特的體驗,這部劇脫穎而出之處就在於描述男主的轉變清晰而深刻,大部分功勞要歸於表面嚴肅起來會有點怪異、飾演平常人又會讓觀眾覺得相當可信的Bill Hader。整部劇節奏乾淨利落,陰暗幽默配合懸疑動作,戲中戲的相互映射、意想不到的層層懸念,讓劇情有趣的同時,使人物的分量也達到了很少有劇僅用8集就能達到的程度。(@Ree73)

《億萬》第三季

「The Elmsley Count」,中文譯作艾爾姆支雷,指的是紙牌魔術中的一個經典數牌方法,魔術師拿起四張牌依次往下數的時候,可以巧妙地隱藏其中第三張牌,但又讓觀眾確實看到有四張牌被數下來的一個技巧。

《億萬》的主創在第三季就上演了這樣一招,季終的最後一幕出乎意料的同時,又完完全全處在故事發展的情理之中。

從第一季的檢察官 vs 基金經理的雙雄對決式鋪墊,到第二季引申為新興勢力(new money) vs 傳統權貴(old money)的探討,走到第三個年頭的《億萬》,這次無論在劇情結構還是人物關係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主創清醒的知道在兩方角逐的話題失去吸引力之前,將劇本的角度引入完全不同的方向。於是在第三季中段,《億萬》就相當大膽的推翻了整部劇的前提,讓兩位男主角從對立面走到並肩而戰的位置。

第二季尾,Chuck不僅出賣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搭上父親的身家都要將Axe送進牢房,而Axe也不惜一切代價,動用全部力量脫身向Chuck反擊,最後雙方只能有你死我活的唯一結果。這一切的起因只不過是億萬富翁Axe高調買下一套海景豪宅,Chuck作為屬地檢察官被記者公然職責對金融大鱷心慈手軟而開始的。Axe與Chuck之間存在的不過是出身背景差異、所處立場的不同,並非有什麼深惡痛絕的大仇,更不用說女主角Wendy在二人心中佔據同樣的分量。

《億萬》第三季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證了「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論調。當初將Axe立案偵查,其實一直是Chuck的政治跳板,Chuck的原始目的不在於扳倒Axe,而是利用扳倒Axe的這項政績作為砝碼去競選州上,甚至為以後仕途鋪路。而身處Axe所站的高度,金錢也只代表數字上的概念,驅使他的是要永遠保證自己在這場遊戲中處於贏的一方。諷刺的是,就這樣不停對外出兵、撲火的二人,到第三季轉頭髮現這些曾經的所作所為,都同時被身邊的人還治到自己身上。

追《億萬》一直是特別過癮的體驗,這部劇有著不亞於喜劇的純粹娛樂感,而每集巨大的信息量理解起來就已經不易,更要求觀眾頭腦必須不停轉動思考背後的潛台詞。第三季的故事承上啟下,既難以置信又水到渠成般的重新打開了整部劇的未來,不得不讓人繼續期待。(@Ree73)

《節食王國》第一季

《廣告狂人》、《絕命毒師》、《風騷律師》、《奔騰年代》…似乎向來出精品的AMC一路以來都是「男人戲」佔有。本周這部開播的《節食王國》在兩集完成後,毫不誇張的說,為AMC帶來了開台以來第一部值得關注的女性創作。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部戲莫過於「Alicia的華麗回歸」。這裡有兩重含義:在本劇里飾演雜誌社主編Kitty的Julianna Margulies在《傲骨賢妻》後的電視回歸,雖然在首集出場不多,這部戲她嚴格來說也不是一番;但還是在短短時間裡還原了一個犀利、操持著精緻妝容並且快人快語的「雜誌女魔頭」。在這裡面,她不近人情並且追求美麗,雜誌所營造的那個熱衷於「主編回信」的假象背後其實是一個冷漠的「碧池」;

無獨有偶,劇中的女主角也恰好叫做Alicia,此前在演藝圈偶爾串串小角色的演員Joy Nash憑藉這部戲的出色演繹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突破之作。她的角色是一個內心自卑、希望靠胃旁路手術擁有完美身材的普通女子,因此她欣然接受了「李子」這個稱號;她不願意拓展自己的活動圈,因為這個世界寸步難行,似乎多走一步都是路人的輕視和嘲笑;她選擇為Kitty當影子寫手,回著那些閱讀雜誌的青少年女孩來信,這樣就能在電腦背後隱藏自己,能夠找到一份不需要「外形考量」的工作。第一集中,因為做蛋糕偷吃一口的內疚、面對路人的騷擾與羞辱,從迅速躲過到坦然忽略…她的表演絲毫沒有在Julianna、Robin Weigert這些艾美提名老將面前遜色,成功還原了一個在劇中遇上問題、掙扎於生存和反擊整個人生的女子。

雖然半程已過,它的豆瓣評分慘不忍睹。但是《節食王國》立意宏大,原著小說作者Sarai Walker也曾聲稱自己的靈感來源於觀看了《搏擊俱樂部》。這裡面涵蓋的主題有「體重羞辱」、「女性意識」、「減肥」還有女性社會的種種問題…當閱讀原著小說時,我一度懷疑是否真的能有電視劇還原一部這樣有著豐富議題的作品。即使是《我們這一天》「Kate」的故事線,也只是較為溫和的觸及。裡面豐富的元素,有幽默—女主和自己的好友的對談以及這個社會的另類觀察,也插入了許多漫畫作為幫襯;有懸疑-劇中雜誌社的黑客攻擊以及神秘探員的出現,以及「洗腦與反洗腦」、神秘集團背後的交戰;還有睿智的話題討論。當中的任何一個話題,似乎都可以單獨列出來進行單獨的創作;然而《節食王國》講這麼多話題和角度都放在了一起,雖然難免荒亂也無形中製造了追看障礙,但是卻勝在誠懇以及各方觀點的激蕩,堅持看下去依然是會有驚喜的。

AMC這一次對於《節食王國》也是格外上心,更是在節目背後加插了Aisha Tyler主持的脫口秀,探討各類時尚美容以及女性話題。即使根據媒體較為冷淡的評價,它充其量只是類似《美爪屋》這樣「討人喜歡」的夏季劇集;但是就我個人觀感來說,這是今年最重要、也絕不能忽視的電視作品之一。它藉由Alicia的故事影射這個病態審美的時代與社會,講述一個似寓言似紀實的當代故事;它也在這當中提供著除了電視劇最基本的功能-娛樂之外的另一層:予人思考。

《粉雄救兵》第一季/第二季

當Netflix宣布重啟的時候,許多人是不看好甚至是抵制這次復活的:一個是原版的開創性以及重要意義無形之中給之後的重啟計劃增添了不少壓力,做不好就是「東施效顰「和」炒冷飯「;二是近日來風評跌了許多的Netflix的一次性制播模式以及製作思路是否真的合適也成為最大疑問;還有就是原版的Fab 5會被換上新的卡司,選人上又要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又得有討人喜歡的「電視性格」,怎麼看《粉雄救兵》都是一次費力不討好的重啟選擇。但已經在四個月內密集更新、質量不錯的兩季來看,它的重啟是成功的。

在開播前,Netflix喊出了 「The original show was fighting for tolerance, our fight was for acceptance (原版節目的核心是為了被容忍而戰鬥,我們則是為了被接受)」的口號。曾經犀利凌厲的風格,變得溫暖柔和了許多:當他們走進參與者的酒吧里,周圍人都給予了歡呼;而這個「無聊的」57歲老男人也基本上沒有壓力的接受了一切相關的改造—甚至還在床墊上和嘉賓們抱成一團。此外節目五個人的「專業度」和「犀利度」比之原版要稍微弱了些,任何一個人都沒有在自己的領域形成絕對的專家風格,而是整體互相支撐(比如Antoni其實是最早通過料理打開卡車司機的「心聲」的)。

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季第四集,這一集參加節目的是一位被稱為「亞特蘭大最直的同性戀」。他雖然沒有遭遇傷害於霸凌,但卻總是桎梏於自己的沉悶和「柜子」里。透過這一次的改造,讓人看到改造本身不僅僅是外表、生活方式以及談吐的變化,還代表著打開心靈的過程—Its Okay to be Different。

在開播之前,不少評論都將這部節目的出現放置於」Trump Era」,」Divided America」的討論中—去評鑒它能不能如當年一樣,去創造或者賦予一個新的意義。第一季第三集中一開始的「小劇場」就稍微對「警察的種族執法」,節目素人的政治觀點(屋裡有支持Trump/Pence的標語)還有唯一的非裔美國嘉賓Karamo與當集的改造者在車上關於治安/公義的退談做了些涉及—不過整體上並沒有就此下太多功夫,選擇了初略的帶過—在一定程度上簡單了節目本身的用意,沒能在更大程度上實踐原版的精神,稍微有點遺憾。但是這個問題在第二季得到了一些改進,尤其是第一集將教會納入討論以及催人淚下的第五集變性改造對象。相信接下來演下去,應該能夠更加豐富它的討論。

但從一名普通的觀眾來講,對我來說《粉雄救兵》更多是在消磨時光的娛樂佳肴;我們從中學習到許多可愛的小貼士,也去相信和見證這些出身、年齡以及背景不同人在經過魔力之手後的奇蹟。

原版的標題曾在播出之後拿掉了後面的定語,變成了和新版一樣的Queer Eye。我想這樣的用意就好像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一雙『Queer Eye』:一雙發現美,擁抱生活並相信改變的眼睛。

特別提及:

篇幅有限,以下三部劇沒能好好介紹。那麼就年底來吹了!

《殺死伊芙》「爽劇」

《梅爾羅斯》Benedict Cumberbatch的A+表演與精細的角色驅動

《相對宇宙》關於「平行宇宙」更為有趣的討論

3個不夠滿意的劇

《副本》第一季

《副本》算不上「難看」,更多的感覺是一種失望和落差。原作小說在現在來看有一種「陳舊感」,一些劇情很有年代局限性,於是令劇集有更大的在「記憶可以下載,身體只是軀殼」的設定基礎以及破案的主線上進行改編的空間,這才是最令人期待的部分。

然而劇集則沉迷於所謂的「賽博朋克」,具體表現在各式霓虹交錯以及雨夜的場景上,無論是未來與復古並存的世界,還是卡通書包與嗑藥感,全都在類似作品中有跡可循。整個「風格」的表現都停留在皮毛,總想令人想起《銀翼殺手》卻又無法靠近它的核心意義。如在新背景下的個體的「人」是否還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權貴階層如何用新的方式維持特權以及其他階層的反應,還有女主角面對的「新的愛人使用舊愛人的身體,這種情感的產生是否合理」之類的新問題,在劇集中並沒有得到合理的對待與表現。大量的場景變化、暴力與性感的劇情表現,使劇集有足夠的可看性。而在基準破案劇情設置上,可能比原作還要老舊,至於主角妹妹這條劇情線的改編則幾近狗血了。 (@Thomas)

《行屍走肉》第八季

也是沒想到當初每周準時等待字幕組更新、心系各種角色生死命運的劇,到了今天一聽到劇名就條件反射地心生厭惡,《行屍走肉》第八季無疑是今年最讓我討厭的劇。上一季編劇在首集寫死兩位核心人物我其實沒太大意見,因為我明白這次遇到的反派角色大概是目前最兇殘無情的角色,所以一些角色的犧牲是在所難免的,並且考慮到該劇在第五、第六季的高質量巔峰時期,故深信著只要熬過暗無天日的第七季,第八季會找回狀態,開始絕地反殺。

誰知第七季已經顯露出來的各種缺點(劇情摻水、節奏拖沓、人物光芒蕩然無存、角色動機和心態難以令人信服等),直接延續到了第八季,並且情況更為嚴重。整季狀態都特別疲軟,節奏冗長到令人難以忍受,台詞廢話連篇,劇集的重點已經偏離了「喪屍劇」的初衷而轉向枯燥乏味、沒完沒了的槍戰戲。角色也被寫得一塌糊塗——故意「黑化」主角瑞克,反而在後半段強行洗白大反派尼根;作為該劇最為矚目的靈魂角色之一卡羅爾,從上一季開始便已經沒有任何發揮,到了這季更是變得黯然失色;摩根這個角色更加神經兮兮,一下化身白蓮花,一下又大開殺戒;卡爾臨死前(對的,又寫死一個核心角色,想想看氣死多少觀眾)生硬地開啟聖母光環,要求大家要相親相愛和平共處;然後這波聖母光環越擴越大,大家都變得越來越聖母,最後打敗了救世軍,但卻饒了尼根一命。要知道尼根害死了團隊的多少角色,結果編劇在這時候一個急轉彎要教育大家以和為貴?Sorry,沒有人可以接受。

《行屍走肉》目前戲外的風波大概是演員的退出,比如兩位元老級角色Maggie和Rick的扮演者Lauren Cohan和Andrew Lincoln均表示會退出第九季(更準確地說,他們只會出演幾集而已)。不過這劇都被毀成這樣了,我還是支持他們選擇離開去尋找更好的歸宿。接下來我也不再期待社區、神之國、山頂寨、女兒國要如何團結一致反抗了,我也不再關心尤金要如何反水幫助瑞克團隊取勝了,我也不想知道接下來這群角色還會發生什麼了,編劇愛怎樣怎樣吧,反正我不看了。(@LeungChanXXX)

《西部世界》第二季

HBO在工業水平上絕對是業內數一數二的水準,更何況《西部世界》還是目前HBO的重頭劇,來銜接即將完結的《權力的遊戲》。第二季的《西部世界》在「硬體」來看,並無任何問題,甚至比第一季更為出彩。但是,觀眾對這樣一部劇集顯然有著更高的要求,而第二季也暴露出本劇的一些問題。

《西部世界》第二季採取和第一季一樣的多時間線敘事方式,在同條時間線內還分成不同主要人物帶領的故事線。這種方式在第一季中或許新穎,但在第二季中卻淪為累贅。一周一集的更新,讓觀眾在劇情上會有輕微斷層,交叉敘事的方式會加重這種現象。隨著第二季並未有任何新穎的轉變後,這樣的敘事手法只會讓很多觀眾感覺疲勞,導致很多身邊的小夥伴都在中途選擇棄劇。

這也體現這一季《西部世界》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編劇耗費大量的精力在首集,尾集,和挖坑上。沒錯,第二季的第一集和第十集在對哲學問題的探討上,的確挽救整個第二季的水準。然而中途大量的支線劇情,不免被看作是編劇用來填充滿10集內容的手段罷了。特別是劇中出現的其他兩個樂園,幾乎是一閃而過,然後便被編劇徹底遺忘。本以為下一季會涉及更多其他樂園的內容,但隨著大結局故事的情況,這幾個樂園在後來出現的機會渺茫。

話雖如此,《西部世界》第二季還是值得3星或是更高的分數。不過隨著劇情的坑越挖越大,鋪墊的內容以及超出樂園之外,那還得看編劇和創作團隊該如何自圓其說。(@查爾斯)

其他:

1.有趣選材/豐富故事與實際成品的巨大差異。最明顯的例子應該是兩部新劇:FX的《信任》和StarZ的《你要像甜一樣喜歡苦》,前者剛好擁有《金錢世界》的熱度,共享一個原型人物,按理說Getty家族的「奇葩」、整場綁架案的細枝末節透過電視劇的形式似乎能更加滿足觀眾,然而劇集拖沓的節奏以及模糊的主線主題最終減弱了整體觀感;後者的問題是同樣的,作為一個原著擁有「女性成長+飲食/美酒文化+紐約市景」等諸多討人喜歡的劇改版,似乎最終成品避掉了優點,角色登場的慌亂、缺乏背景故事的交代和支持以及女主不走心的演技,成功作沒了一個IP。

2.老劇「疲態盡顯」。季播的播出方式雖說很精簡,但是由於對利益的追逐以及不懂得見好就收,像《十三個原因》這樣的劇集回歸時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這一季的故事(尤其是結尾),不排除有「蹭熱點、捨不得錢」的嫌疑,在一個原本應該乾淨完成的故事平白無故的添加了許多沒有必要的段落和角色,編劇意圖通過這個系列發掘更多青少年問題的討論也沒有從這些「加戲」看出多少實際的效果;下一部可能面臨這個問題的應該是《大小謊言》,希望不會這樣。

3.廣播網的慘不忍睹。觀看方式、尺度以及製作的投入等諸多外部因素,讓廣播網的江河日下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但好歹去年秋季時,還能看到諸如《良醫》、《小謝爾頓》這樣「還能一看」的作品;但今年開播的春季劇,除了《好女孩》尚能一看,《青春崛起》的濫煽情還有多部明明由著明星加持的喜劇都繼續暴露了廣播網在製作上的馬虎和老套。好不容易有一個《羅斯安的家庭生活》,只可惜女主戲外太嘴賤、後半段縮水太厲害,也最終成為失望之作。

最後的最後…

之前已經在6月份進行月度前瞻時說到公眾號準備了20本書(10本中文版,10本原版)作為禮物,感謝一直以來和我一起看劇的劇迷。書籍都是和電視劇相關的小說,它們基本上都是近兩年確認/已經/即將改編的原著IP(原版的書籍我暫時想不到了,因此後兩本算是今年電影部分可能會「爆」的原著小說?)。除了這列出的18本,剩下2本我會留給抽到的朋友自由選擇—只要是和電視劇以及電影有關的原著,原則上都能滿足要求贈送。

具體書目見下圖↓↓↓

有幾個說明:

1.上表的《那不勒斯三部曲》隨著最後一本也已經面世,所為改為贈送「四部曲」;

2.關於書籍的發送時間&郵費:所有郵費均由我包,都會盡量走順豐。中文書籍會在抽獎之後即刻下單,直接送到你提供的地址,因此等待時間預計就是一周的樣子(除非那本書賣完了或需要訂購);英文原版書籍因為需要時間從國外網站購買和寄送,不排除可能要1-2個月的樣子才能拿到,如果介意的話就不要選了;

3. 具體的參加方法:在留言里留下你想要得到的書籍以及最近追得最有興趣的一部英美劇(如:最想要《小小小小的火》,最近在看《使女的故事》),會在所有留言要這一本書籍的人當中決定最後得到的人(放心,本號人氣為零,大概率能夠想要什麼就是什麼);如果沒有人和你選擇一樣,那就可以給我地址等信息了;

4. 本活動僅限關注了公眾號的朋友參與,截止日期為7月10日。

GIF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爾伯在看劇 的精彩文章:

TAG:吉爾伯在看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