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事業發展的文化要求
GIF
那麼,什麼是文化?我個人的理解其實很簡單。文化不只是概念,更不是口號,文化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趙為民
禪敦·舒時
文化在當下已成為熱詞。可是幾年前,社會談論紫砂壺時更多的還是價格、名家和增值,即便談到文化,也很恍惚,很無奈。但在那個時候,卻有兩個人談起文化時很清晰,很堅定。他就是我國著名陶瓷設計家、清華大學教授張守智先生。
圖為:2006宜興紫砂之星評選專家組組長
張守智專訪
來源:中陶網
我們倆在一次有關紫砂壺問題的長談中,張先生說:當今中國紫砂事業的發展遇到新的瓶頸,要突破這個瓶頸,單靠設計已經無能為力了,要靠文化才有可能進步。他認為我是專搞文化研究的,所以希望我能為紫砂事業付出一些精力。他還親自買了車票,陪同我去到宜興丁蜀鎮,走家串戶地拜會紫砂壺藝人。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與紫砂結緣,並清晰地、堅定地走著提升紫砂壺文化內涵的道路。另一個是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先生。史先生長期堅持把文化作為紫砂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的觀點。多年來,他與許多專家學者交朋友,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積極鼓勵他們投身到紫砂事業中來,為發展中國紫砂文化營造良好環境。
圖為:2017年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於「紫玉梵音——印象蜀山 范澤鋒紫砂心路」致詞
那麼,什麼是文化?
我個人的理解其實很簡單:
文化不只是概念,更不是口號,文化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紫砂壺文化就是指紫砂壺在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禪露
金庸先生曾經對我說,台灣的錢穆先生對茶很有見解,認為中國人的最高人生境界是道德的也是藝術的,人們今天喝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發展。唐代人喝茶用茶磚,茶里加奶加糖,目的在解渴和充饑,依然偏近於功利的。到了宋代,喝茶的方式改變了,有壺,有杯,喝茶藝術化了。到了明代,更加講究。這個講究自然包含著紫砂壺的使用。可見,用通俗直白的話來講,文化也可以算作是一種講究。
人們要問,紫砂壺要怎樣講究才算文化呢?我認為:
一是做壺要講究。做壺的講究體現著審美的追求。陸羽在《茶經》中強調的「精行」觀念就是這個意思。一本茶經,我們看不到文化的直接表述,看到的卻是陸羽在茶之具、之器、之造、之煮、之飲等方面的周密細緻的介紹,我們從中體味到了他的審美情趣,他的有關精行的實際運用、理論思考和哲學境界。在壺的製作上精益求精,正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工匠精神。認真做壺,做好壺,就是一種文化。
二是用壺的講究。紫砂壺的出現與茶有關,主要是做泡茶之用的。人們對它的審美情趣皆在泡茶過程中產生。人們在生活中逐步發現,喝茶可以靜心,促進思考,於是寺廟裡的和尚首先有意識地把茶也包括壺與坐禪修行聯繫起來,因此有了「供春壺」的故事,有了「吃茶去」的公案。而「禪茶一味」則成為茶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價值觀。
清人陳曼生喜歡用紫砂壺泡茶,他把對茶的體驗和認知鐫刻在壺上,從而開啟了文人壺的先河,紫砂壺由此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逐漸演化成為藝術品和收藏品,許多文人家居生活都以紫砂壺作為必備用品和觀賞品。
澤鋒石瓢
在當下紫砂壺的設計中,文氣甚至被有些人視作評判好壞的價值標準。其實氣韻確實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徵,是表現中國藝術柔中帶剛、蘊藉內在的風骨和精神。紫砂壺外表溫潤,內在堅硬的品質,正是中國文化極致的體現,與中國美術、書法體現著共同的審美追求。而紫砂壺所包含的簡單、拙樸、包容、禪意等哲學理念更是成為世人共同的價值認知和精神追求。老舍先生說,人應該有一把屬於自己精神世界的壺。我也有一首《詠文人壺》詩,曰「文以茶之器,紫砂當屬乎?曼生情此共,顧氏意何孤?風雨家鄉土,精神世界壺。玩為君子事,問爾入時無?」其中「風雨家鄉土,精神世界壺」正是對紫砂壺文化的詩意概括。
禪墩·黃金甲
當然,我們在談論紫砂壺文化時,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人的感性素質。感性素質決定著人的藝術品質和生命品質。當紫砂壺為人們提供了獲取審美情趣和幸福生活的條件時,人們同時要擁有獲取感知情趣和享受幸福的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每天一壺茶,讓世界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TAG:龍德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