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臭太濃致飛機迫降,隨後竟身亡 南京救過好幾例這樣的病人

體臭太濃致飛機迫降,隨後竟身亡 南京救過好幾例這樣的病人

男子體臭太濃致飛機迫降。

飛機迫降後不治身亡的蘇其林。 臉書截圖

南京環衛工人老李也曾患過類似疾病。

一架從荷蘭飛往西班牙的客機緊急轉向到葡萄牙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體臭導致多名乘客嘔吐頭暈。更為悲劇的是,惡臭的男乘客下機後,竟然不治身亡。據《紐約郵報》消息,媒體證實這名乘客為俄羅斯搖滾音樂人,而死亡原因是因為感染了「食肉菌」。揚子晚報紫牛記者也從多位南京醫生處了解到,「食肉菌」並不是一種新的細菌,並且,它離我們並不遙遠,南京就曾經救治過好幾例食肉菌感染的患者。 通訊員 劉敏 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事件回放

體臭能到什麼程度?飛機迫降!

據《每日郵報》報道,一架從荷蘭飛往西班牙大加那利島(Gran Canaria) 的泛航航空(Transavia) 波音737客機,在抵達目的地前臨時改變航線,緊急轉向到葡萄牙迫降,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體味實在太臭,導致多名乘客出現嘔吐頭暈等不適癥狀。

據了解,起初機組人員打算採用「洗手間隔離」的方法將該乘客與其他乘客區隔開,但由於其身上的臭味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機長最終決定迫降葡萄牙,將他請下飛機。而據比利時乘客回憶稱,該名男乘客好像幾個星期沒洗澡,體臭熏天,導致多名乘客明顯不適。

真相也在最近揭開。據紐約時報報道,該位患者是俄羅斯搖滾音樂人蘇其林(Andrey Suchilin),他下機後被立即送醫,被診斷出是在旅行途中染病,上飛機之前曾經看過醫生,被告知是「普通的沙灘感染」,開了抗生素,但是他其實所患的是壞死性筋膜炎,病情惡化很快,部分肌肉組織遭到食肉菌啃食壞死,才會散發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蘇其林隨後被送往重症病房救治,但不幸於6月25日不治身亡。

專家解讀

食肉菌並不真「食肉」

體臭太濃讓飛機迫降,戲劇性的一幕走向悲劇,關鍵詞是「食肉菌」。但「食肉菌」卻不是新發現的兇猛細菌,也不是單一的病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王飛主任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食肉菌是指會引起「壞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是細菌的「組合作亂」,這些病菌感染皮下筋膜引起發炎,臨床病程快速而嚴重,常表現為片狀紅腫、疼痛、麻木,皮下組織壞死導致高熱、寒戰、低血壓等一系列癥狀,產生的毒素被人體吸收,又會進一步導致肝腎損傷,使得病情急轉直下,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雖然名叫「食肉菌」,但「食肉」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該院皮膚科董正邦主治醫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食肉菌的感染臨床表現為沿著皮膚下深深淺淺的筋膜擴散的感染,它會侵犯血管,在血管內形成血栓,從而導致皮下組織、皮膚和筋膜等的壞死,看起來就像「食肉」一樣。

惡臭多來自厭氧菌

感染「食肉菌」,會導致濃重的難以忍受的「體臭」嗎?董正邦醫生表示,在皮膚科,因為感染而出現惡臭的情況太多了,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感染是否會出現惡臭,與感染的細菌種類有關。一般來說,會產生臭味的多是大腸桿菌等厭氧菌,而感染的如果是鏈球菌等其他細菌,就不會產生惡臭。「但有臭味並不能幫助醫生判斷病情,弄清楚是什麼細菌感染,還得要靠化驗。」 董正邦醫生說,「聞臭知病」並不現實。

感染有的細菌會產生惡臭,有的在代謝過程中還會「吐氣」,也就是「產氣細菌」。無論是感染化膿還是產氣,都會對皮膚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壞死性筋膜炎80%的患者都要將傷口剖開排膿、清創。

醫生提醒

「食肉菌」離我們並不遠

南京前兩天剛剛治了一例

董正邦醫生告訴記者,感染「食肉菌」,得了「壞死性筋膜炎」而命懸一線的例子,其實離普通人的生活並不遠,「我們前兩天還救了一例」。董醫生告訴記者,這位患者50多歲,患病沒啥預兆,只是出現了陰囊的腫脹,但病情惡化得很快,入院時就已經休克了,直接進了重症監護室,被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經過醫院多科聯合搶救,才救回患者一命。目前這名患者恢復得還不錯。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也不是南京救治的第一例壞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南京市第一醫院曾救治過一位環衛工人老李。老李工作時被車上的器械給擠了一下,指背被劃破一道3厘米左右的口子,到醫院時傷口還不怎麼嚴重,查了下骨頭沒事老李也沒多擔心,但很快十個手指就全腫了起來,發燒到39攝氏度。急診科醫生「抽絲剝繭」,和細菌們鬥了50多天,試了不同的抗生素組合,才控制住了感染。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的王飛主任也接診過不止一例壞死性筋膜炎的患者。71歲的王奶奶在地里干農活的時候,麥穗把她的右手臂划了個小口子,沒過幾天右手臂開始紅腫疼痛。王飛主任接診後,懷疑是壞死性筋膜炎,將王奶奶紅腫的手臂切開引流、理療,反覆引了15天並配合藥物才控制住。治療1個月以後手臂消腫,後期又接受了1年的藥物治療才徹底康復。

而另外一位典型的患者是個22歲的姑娘。這位姑娘去蒸桑拿,但蒸桑拿前手上就有傷口,當天晚上就發現右側虎口附近有紅腫、疼痛,病情發展迅猛,很快整個手臂都腫脹得無法抬起,高燒到40攝氏度。王飛主任立即為其注射了頂級抗生素,並請醫院燒傷整形科、普外科、感染科開展多學科專家會診。因為治療及時,保住了姑娘的性命,也沒有截肢。

撞上「食肉菌」是運氣不好

但救回性命不能單靠運氣

身上破個小口子,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太常見了,怎麼有人就不用處理也能好,有人就進了ICU命懸一線呢?董正邦醫生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遇上「食肉菌」還真的就是運氣不好。「感染是否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主要是看感染細菌的毒力如何,如果是壞死性筋膜炎,那是自身抵抗力再好也無濟於事的。」

並且,「組合作惡」的食肉菌,也不是固定的,就算檢查也可能「說不清道不明」。南京市第一醫院收治的環衛工人傷口上分離出的細菌是大腸埃希桿菌、陰溝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這四種細菌,而中大醫院收治的71歲的王奶奶,被分離出的細菌主要是鳥分枝桿菌。因為實驗室很難達到完全無氧的狀態,所以傷口上還有些厭氧菌也可能成為「漏網之魚」。

王飛主任提醒,壞死性筋膜炎是危重急症,在治療上,需要早期診斷,儘早清創,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療。在治療全程中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尿量等,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心腎衰竭狀況,預防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與休克的發生。

在「壞死性筋膜炎」患者傷口裡被揪出來的細菌都是大自然廣泛存在的,從事海產品生意的、經常在地里勞作的庄稼人等等,還有家庭主婦處理魚類、螃蟹或是蔬菜,只要有傷口,理論上都有可能會感染。但市民也不用過於恐慌,遇上組合作亂的食肉菌,幾率還是比較小的。市民日常發現皮膚破損後要注意傷口變化,紅腫不退或是惡化要及時就醫,爭取救治的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四處挑起貿易戰,貿易夥伴群起反擊:我們別無選擇
悉尼中國女子失蹤:男性室友涉嫌謀殺 提堂日未現身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