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河洛廣記||點贊古村一名相

河洛廣記||點贊古村一名相

原標題:河洛廣記||點贊古村一名相



會盟銀灘北部的雙槐村,出現的名人,並非只有王維一人,還有大唐名相王縉,他是王維的弟弟。

雙槐村邊嘆離別


王維九歲、王縉七歲時,他們的父親王處廉在汾州去世,他們的母親崔氏攜全家搬至雙槐村龍洞山莊。


和王維一樣,王縉幼時就會作詩。在雙槐村,他寫了一首名為《青雀歌》的詩。詩曰:「林間青雀兒,來往翩翩繞一枝。莫言不解銜環報,但問君恩今若為。」借用黃河邊常見的青雀繞樹而飛,表達了對大唐王朝的忠心。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秋,王維十九歲,他離開雙槐村,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王縉送至村外,作離別之詩:「下階欲離別,相對映蘭叢。含辭未及吐,淚落蘭叢中。高堂靜秋日,羅衣飄暮風。誰能待明月,回首見床空。」

王維在次年春,狀元及第。幾年後,王縉進士及第,累授侍御史、兵部員外。


安史之亂爆發後,王縉被任命為太原少尹。在太原少尹任上,他整肅紀律,從嚴治軍,將居功自傲、不受約束的太原舊將王無縱、張奉璋等以軍法處斬,全軍將校再不敢玩忽職守。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叛軍大將史思明、蔡希德發兵十萬圍攻太原,企圖在佔領太原後,北進奪取唐肅宗所在地靈武。


當時太原城中只有不到一萬的府兵(民兵),一萬對十萬,府兵對野戰軍,實力懸殊可想而知,危險和艱難程度也可想而知。就是在這種情勢下,王縉等人硬是帶領太原城中的軍民抵擋住了叛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後來,叛軍出現內訌,安祿山被殺,其子安慶緒稱帝,史思明退兵,蔡希德慘敗,太原之圍遂解。

說說王氏兄弟情


安史叛軍攻陷洛陽、長安,建立偽燕帝國,以洛陽為都。當時擔任侍御史的王維未及逃走,被叛軍捕獲,被迫做了偽官。


據《明皇雜錄補遺》記載,安祿山將兩京梨園弟子都集中到洛陽,著名宮廷樂師雷海青也在其中。安祿山在西苑凝碧池舉行大宴,命梨園弟子奏曲作樂。


時當仲秋,金風拂地,玉露橫天,池水不波,碧漪如畫。安祿山興高采烈,著袞冕,由文武官員擁至席間,高踞上座。乃令樂工各自奏技,於是鳳簫龍笛、象管鸞笙、金鐘玉磬、羯鼓琵琶、箜篌方響、手拍等一齊發聲,或吹或彈,或敲或擊,真箇是繁音縟節,悅耳動人。


驀聽得一片泣聲,傳入耳中,安祿山不由得驚訝道:「何處來的哭聲?」言未已,竟有一人大哭起來。安祿山怒甚,便令衛軍當場查明。衛軍查得樂工中人,多半帶著淚痕,有一人執著琵琶,卻俯首大慟,便將他抓至席前,聽安祿山發落。安祿山張目道:「朕在此開太平盛宴,你這樂工,敢無故啼哭,真正可惡!」那樂工竟大聲道:「安祿山!你本是失機邊將,罪應斬首,幸蒙聖恩赦宥,拜將封王,你不思報效朝廷,反敢稱兵作亂,屠戮神京,逼遷聖駕,眼見得惡貫滿盈,不日就遭天戮了。還說什麼太平盛宴?」說罷,樂工將手中的琵琶,擲將過去。安祿山大怒,命衛士將此樂工誅殺。此人就是雷海青。

王維當時在座,目睹了雷海青死難,很是感動,偷偷賦一首名為《凝碧池》的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他把這首詩送給了好友裴迪,裴迪逃出洛陽,到達靈武,將此詩譜曲傳唱。


叛軍被平定後,以前在安祿山手下當過偽官的人都要治罪,罪分六等。王維被關進牢房,定為三等罪,按律當誅。王縉當時做刑部侍郎,他提出把自己的官職削了,為王維贖罪。


由於唐肅宗也聽過王維《凝碧池》之詩,王維被免於起訴,削官為民。次年春復官,授太子中允,加集賢殿學士。王縉受到皇帝嘉獎,出任宰相。


王縉上書建龍洞寺

王維逝世後,王縉遵照王維的遺囑,上書給剛即位的唐代宗,將雙槐村龍洞山莊獻給朝廷,要求改建為皇家寺院。


唐代宗下詔,在龍洞山莊基礎上,創立皇家寺院,名為龍洞寺,作為禪宗的重要道場。唐代宗起初不信佛,受王縉的影響,從創建龍洞寺起,開始信佛,朝廷內外的官員及百姓爭相效仿。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秋,河南副元帥、東都(洛陽)留守李光弼去世,王縉被任命為新一任河南副元帥、東都留守,他主持了對洛陽城的修繕。幾年後,王縉回朝擔任宰相。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王縉被任命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兩年後,他在洛陽去世。


王縉是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出將入相數十年,當時的知名度與王維齊名,所以請他撰文或書丹墓誌的大家族很多。王縉在洛陽工作的時間比王維長,因此在洛陽留下的相關文物比較多。這些文物,就是王縉撰文或書丹的一批墓誌,最著名的有兩方,一方是王縉撰《崔茂宗墓誌》,一方是王縉書《桓臣范墓誌》。


《崔茂宗墓誌》,2009年在偃師出土,墓誌用語典雅,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可以看出王縉的文學功底深厚。


《桓臣范墓誌》為徐嶠撰寫,王縉書丹,出土時間地點不詳,現藏於洛陽師範學院石刻藝術館。《桓臣范墓誌》書法楷書兼有行書意,氣象森然而洒脫,行歐(歐陽詢)而兼有褚(褚遂良)意,堪稱書法精品。


兩《唐書》說,「縉與維名望,首冠一時。議者:論詩則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李邕」;「維之弟,官至丞相,善草、隸,書勁超薛稷」。李邕是「書中仙手」,薛稷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說王縉書法勁超薛稷,李邕與其齊名,從《桓臣范墓誌》的書法看,評價是公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河洛 的精彩文章:

河洛美文賞析 廚房情歌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