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絲·凱利的傳奇一生
18歲那年,格蕾絲·凱利為了追求演藝夢想,向父母提出請求,希望可以從費城搬到紐約。然而長輩們並不支持。「畢竟又不是要去好萊塢發展。」她母親說。「這沒有任何意義。」她的父親補充道。凱利一家如此低估他們的女兒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他們的不以為然,卻化作砌磚的灰泥,築就了凱利的絢爛人生,成為了她內在的驅動力,最終讓她譜寫出了有關電影、時尚以及皇室生活的傳奇篇章。
在1950年至1956年的六年間,凱利共出演了11部電影,成為好萊塢最經久不衰的偶像之一。坊間流傳著太多關於這位奧斯卡影后的讚美與傳說——導演希區柯克永恆的繆斯,摩納哥皇妃,時尚偶像。凱利的人生就像她扮演的角色一樣,是對二元對立的完美展示——終其一生,52年短暫時光,凱利都在遵從社會準則和叛逆反抗之間做著激烈的鬥爭。希區柯克曾精闢地形容她為「被積雪覆蓋的火山」。
凱利成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至少從物質方面來說是這樣的。她的父親,約翰·B·「傑克」·凱利(John B「Jack」 Kelly Sr.)是一名奧運選手,早在1920年代就已家喻戶曉(他是首位贏得三枚金牌的賽艇運動員),隨後他跟隨家族企業經營水泥生意,成為百萬富翁;她的母親,瑪格利特(Margaret),曾經是一名模特,也是一名游泳運動員,同時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第一位女性體育教師。
凱利在家裡四個孩子中排行第三,害羞、溫柔的她看上去弱不禁風,和既外向又愛運動的兄弟姐妹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我的家人常說,覺得我一生下來就像是患有感冒。」凱利這樣調侃自己。她運動員出身的母親是一家之主,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她的父親則喜歡用運動能力來評判孩子。「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競爭。」凱利回憶道,「什麼都爭,包括愛。」
凱利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使她帶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她在自己的內心和外部世界之間建立了一層保護屏障——這層保護障為她蒙上了神秘色彩。當凱利身陷逆境的時候,曾與她在電影《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里合作過的男演員加里·格蘭特(Cary Grant)說:「她會把自己的內心封存起來。我妻子那時形象地稱她為『塑料蛋』——她藏在裡面,窺視外面的世界,而其他人卻無縫可入。」
為了追求演藝事業的發展,凱利在1947年搬去了世界中心——紐約。她的叔叔、普利策獎獲得者喬治·凱利(George Kelly),為她爭取到美國戲劇藝術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的面試機會。「我認為凱利之後的功成名就大部分來自於她個人的造詣。她出塵脫俗的美麗,她舉手投足間的修養。」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教授、電影史學家喬納森·肯茲(Jonathan Kuntz)曾這樣評價道。凱利早期的模特生涯如日初升,很快便為她贏得了踏進好萊塢的邀請函。1950年代早期,她參加了一部名為《計程車》(Taxi)的電影試鏡。儘管最後沒有參演,但這次試鏡為凱利打開了通往電影之路的一扇門。
凱利在1951年獻出了銀幕處女作——《十四小時》(Fourteen Hours),只可惜短短兩分鐘的出場並未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隨後1952年的電影《正午》(High Noon),凱利有了突破性的進步。影片中,她與年長其將近30歲的傳奇演員加里·庫珀(Gary Cooper)演對手戲——自此,巨大的年齡差成為了她未來搭檔的男主角們共同的標籤。「凱利很少和同齡的演員合作。」You Must Remember This播客創辦人、電影史學家卡里娜·朗沃思(Karina Longworth)這樣記錄道。「回首那些過往,尚未步入皇室的凱利把自己對年長、成熟男性的憧憬深深地藏在了年輕的心裡。」
福特公司(Ford)1953年拍攝的電影《紅塵》(Mogambo),邀請凱利與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以及艾娃·加德納(AvaGardner)聯袂出演。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使她不假思索便同米高梅公司(MGM)簽下了長達七年的合約。向來善於自我保護的凱利要求修改合約上的幾處地方,包括每隔一年休假以保證她可以繼續從事戲劇工作,還有維持她在紐約的居住狀態。這些主動提出的條件讓她的經紀人和米高梅的高管們目瞪口呆,不過對於之後接二連三的爭端和摩擦來說,這不過是個開始。
凱利憑藉《紅塵》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這鞏固了她電影新星的地位;希區柯克導演也將目光投向了這位年輕的女演員。與希區柯克合作伊始,凱利就展現了她獨立的性格和主見,工作中,她勇於發表自己對於角色的看法。在經典電影《電話謀殺案》(Dial M for Murder)拍攝期間,她直言戲中由自己扮演的女主角是不會在半夜穿著一件精緻華美的長袍來接電話的——所以她決定穿普通的睡袍。希區柯克接受了她的提議,並在接下來的兩部電影合作中,給了凱利充分的自由挑選戲服。
米高梅公司的高層經常會安排凱莉在一些爆米花電影里出演無足輕重的角色。對此,凱利的態度始終堅決如一。她說:「如果有人把我當布景,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紐約去。」畢竟,和大多數在演藝圈摸爬滾打的明星們不同,凱利並不在乎金錢。21歲生日的時候,她父親為她建立了信託基金。她對媒體採訪一事也很排斥。「我是一名演員,不是應付媒體的名人。」凱莉曾經這樣說。
凱利的固執最終導致她在1955年初被米高梅暫時停職。隨後,這位剛剛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女演員做出了兩個驚人的舉動——在未諮詢其經紀人和公關團隊的情況下,凱利向媒體直言不諱米高梅對其所作的行為;然後她和姐姐佩吉(Peggy)前往牙買加度假。獲邀同行的還有攝影師豪厄爾·康南特(Howell Conant)。旅行期間,康南特為凱利拍攝了一組別出心裁的私密照片,這些照片對於如夢似幻的好萊塢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在康南特的鏡頭下,凱利展現了真實、自然的一面:一位遠離名利場,快樂地走在旅行途中的普通女孩。
然而諷刺的是,對媒體一向嗤之以鼻的凱利,卻因一次公開的「媒體合作」改變了她的人生歷程。在出席1955年戛納電影節期間,《Paris Match》雜誌的電影編輯說服凱利在摩納哥王子蘭尼埃(PrinceRainier)的宮殿拍攝照片。作為與法國接壤的摩納哥公國的王子,32歲的單身貴族蘭尼埃和凱利一樣正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如果他沒有繼承人,摩納哥將被併入法國。
凱利剛回到美國,蘭尼埃就寫信對她的來訪表示感謝。之後兩人開始頻繁聯繫,逐漸發現彼此志趣相投。皇室貴族身份為蘭尼埃帶來的負擔,令時刻生活在鎂光燈下的凱利感同身受。六個月後,蘭尼埃和他的牧師以及醫生一起訪問美國,並準備向凱利求婚。在一次採訪中,有記者問王子:「你打算和什麼類型的女孩結婚?」蘭尼埃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但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女孩,這也一直是凱利的父母一心栽培想讓她成為的樣子。
蘭尼埃王子同凱莉見面三天後就向她求婚了。他的醫生檢查了凱莉的身體並確定她有生育能力。蘭尼埃送給凱利一顆10.47克拉的鑽石。凱莉把它用作她最後一部電影《上流社會》(High Society)中女主角的訂婚戒指。
後來,是什麼讓凱利放棄了來之不易的事業?在屬於她的電影天地里,凱利是最耀眼的女王,站在最亮的角落,為喜歡的生活而活。難道摩納哥王室井然有序的刻板生活比「女王」身份更具吸引力嗎?「我並不希望我的妻子拋頭露面。」蘭尼埃告訴媒體。1950年代的社會背景下,成為一個好妻子、好母親仍然是女人的最終成就。凱利也發現,她每天化妝的時間比以前多了一個小時——殘酷的歲月悄悄地偷走了上天賜予的年輕美貌,年僅26歲的凱利意識到,再怎麼天賦過人,註定也會有被好萊塢淘汰的一天。一位友人曾回憶說,凱利一度懷疑自己作為演員的能力,她憑藉《鄉村姑娘》(The Country Girl)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後對自己的事業一直感到迷茫。
1956年4月,凱利已經準備好迎接這場「世紀婚禮」。她和家人、朋友一起搭乘美國憲法號(USS Constitution)前往摩納哥,隨行的有4個大箱子,56件行李以及婚紗——這是米高梅為凱利精心準備的禮物。為了防止被記者偷拍,他們把婚紗放進了一個造型類似棺材的鋼製盒子里。
用這樣的盒子包裝婚紗讓人不寒而慄,這似乎預示了某種不幸的徵兆。生活很快便向凱利證明了這場婚姻就是一次糟糕的結合——從一開始,她就覺得非常孤單,像被困在了一座孤島。「還沒來得及去幻想屬於王妃的童話世界,我就踏進了寂寞的城堡。」凱利說。學習各種冗繁的皇家禮儀和她以前的表演工作大相徑庭。在好萊塢,始終堅持自我的她可以繞開規則甚至對抗規則;但在摩納哥,她不得不受制於傳統嚴苛的皇室制度。適應皇宮的枯燥生活是艱難的挑戰。蘭尼埃一心忙於國事,在凱利學會法語之前,她和皇室員工之間一直存在語言交流上的障礙。遠離她熟悉的好萊塢,遠離她深愛的電影表演,即便是三個孩子的出世,也不足以完全填補事業的空白。
1960年,凱利的父親被診斷為癌症晚期。她的私人秘書菲利斯·布盧姆(Phyllis Blum)回憶道,前往費城探望父親的凱利,一走出病房便失聲痛哭。這是布盧姆第一次見王妃哭。凱利一直是父親的驕傲。1955年,在凱利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時,父親面對媒體說道:「將來我老了,四個孩子中,我最希望由凱利來贍養我。」隨著父親的離開,這座被積雪覆蓋的火山開始慢慢融化。1962年,攝影師伊芙·阿諾德(Eve Arnold)為拍攝CBS紀錄片訪問摩納哥。後來她回憶道:「直覺告訴我,凱利當時一定身陷困境之中,卻無力扭轉命運。」同年,希區柯克邀請凱利出演電影《艷賊》(Marnie),這對凱利而言是莫大的喜悅,她滿心期待可以重啟自己的演藝事業,因為當時有了繼承者的蘭尼埃同意妻子復出。但是,作家唐納德·斯波托(Donald Spoto)在凱利的自傳中寫到,「當她得知自己懷孕後,迫於無奈只能違約。」但令人沮喪的是,兩周後凱利流產了。由於王妃懷孕一事尚未公諸於眾,官方給出的違約理由是摩納哥民眾對王妃重返演藝圈表示強烈反對,因為不願見到王妃親吻其他男人。至此,凱利便和曾帶給過她榮譽、令她愛恨交加的好萊塢永別了。
1970年代開始,蘭尼埃和凱利漸行漸遠,童話婚姻只剩下美麗的外殼,彼此在裡面過著各自的人生。為了逃離皇宮的禁錮,凱利經常帶著孩子們前往巴黎,一待便是好幾個月;與此同時,她開始徜徉於摩納哥的大好河山,沿途收集鮮花,回來後把花兒都變成了藝術品,並舉辦展覽。那些和她親近的人對此有頗多感慨。「她是全世界最出眾的女人之一,曾屬於最耀眼的舞台,如今卻將心思放在了壓花拼貼畫上。」她的朋友魯珀特·艾倫(Rupert Allan)說道。1976年,凱利加入了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董事會。她很珍視這次「重返職場」,她告訴朋友,「這份差事讓我一年至少有4次逃離摩納哥的機會。」1970年代晚期,凱利開始酗酒,朋友們發現她日漸受到抑鬱症的困擾。
不幸終降臨。1982年9月13日,凱利駕著她1972年版的Rover 3500,和小女兒斯蒂芬妮(Stephanie)從鄉間別墅開回摩納哥。她和她的服裝設計師約好了見面,后座上還放著幾件需要修改的晚禮服。車內有些擠,向來不喜歡開車的凱利決定自己開,讓司機坐在后座。山風勁吹,一路蜿蜒曲折,為駕駛增加了難度。一位貨車司機目睹了悲劇的發生:車子先是急轉彎,然後猛一加速,直接飛出了懸崖,上下顛倒翻滾了好幾次,最後底朝天停了下來。
斯蒂芬妮的脖子上有一處成髮絲狀撕裂的傷口;凱利當即就失去了知覺。摩納哥皇室一開始對外宣稱凱利王妃只是摔斷了一條腿,而後又宣布她在開車過程中突然遭遇中風,最終釀成了車禍,並導致嚴重的腦損傷。消息發布的第二天,凱利的生命支持系統便被撤下。摩納哥的王妃,好萊塢永遠的明星,52歲的格蕾絲·凱利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無數人為此震驚、悲戚、扼腕嘆息。
凱莉的朋友羅伯特·多恩赫爾姆(Robert Dornhelm)回憶道:「她總是告訴我,她憧憬著被人們遺忘的日子,不被關注、不做焦點,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搭乘巴黎的地鐵,漫遊天地。」然而這個夢想從未實現過,甚至在她離世36年後的今天,上網搜索「格蕾絲·凱利」,你還會看到她安詳地躺在棺材裡的照片。那些曾打攪了她一生的攝影師們沒有絲毫的惻隱之心,冷漠地用鏡頭去捕捉屬於她的任何點滴,包括她的死亡。然而令人動容的是,有人注意到,攝影師豪厄爾·康南特唯一一次沒帶相機訪問摩納哥是去參加凱利的葬禮。
一切都到來得太早,發生得太快。她的痛苦,她的名譽,她的婚姻,她的期望與失望,以及她的死亡。正如凱利自己曾經所說的,「我的生活就是一個童話故事,然而這個想法本身就像童話一樣不真實。」
撰文:Katie Calautti
圖片:Getty Images
編輯:Chris Wu 吳濤
創意總監:周源遠
#夏季新刊 《頭髮特輯》現已正式發售#
TAG:精彩KINFOLK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