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眾下一站:為新能源車和自動駕駛而戰

大眾下一站:為新能源車和自動駕駛而戰

大眾正努力為下一站而戰。

在剛過去的6月,大眾汽車集團(VLKAY)頻頻出招,其旗下奧迪股份有限公司被披露已正式斥資1.15億元認購上汽大眾1%的股份,「上汽大眾奧迪」板上釘釘,大眾和福特又聯合宣布在德簽署諒解備忘錄,探尋結成戰略合作聯盟。在一系列資本和戰略合作的背後,浮現出大眾發力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兩個未來風口的意圖。

加速換動力電池「心臟」

6月11日,繼富士康之後,A股投資者又迎來一家「獨角獸」——寧德時代(300750.SZ)登陸創業板,而寧德時代是大眾在電池板塊的盟友。

此前,大眾集團2017財年新聞發布上,時任大眾汽車集團CEO的穆勒 (Matthias Mueller)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2018年是大眾轉型的加速之年,大眾集團將全力推進「Roadmap E」電動化戰略。

電池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瓶頸的核心部件。據規劃,大眾集團至2025年共需要對外採購150千兆瓦時的電池,總採購金額高達500億歐元。大眾集團在歐洲和中國這兩個市場已達成合作的電池採購訂單金額為200億歐元。其中,已經確定的第一家中國的電池合作夥伴就是寧德時代。

不過,大眾的新能源電池胃口並非寧德時代一家能夠滿足。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海茲曼(Jochem Heizmann)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眾汽車第一筆電池訂單已經下給了寧德時代,但未來一旦電動車在華正式量產,規模上來後,需求量會很大。「所以,至少需要在本土再尋找一家新的電池供應商進行合作」。而至於電池缺口會有多少,則要等電動車規模化生產之後才能有準確評估。

而新任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Herbert Dies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也提到,大眾目前正在為可能面臨的電池產量不足的問題而尋找解決方案。「在電池方面,最大的挑戰可能是需要達到足夠規模的挑戰。」迪斯坦言,這個挑戰不僅在中國存在,大眾在全球市場都面臨這個問題。

事實上,此前在「柴油門」損失慘重的大眾已經將重心轉移到新能源電動車,將電動汽車視作其戰略發展的核心部分,預計截至2025年屆時集團銷售的新車中約有四分之一將是純電動汽車。

在2017年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前夜,大眾對外宣布了其全新電動化戰略——「Roadmap E」正式啟動。按照計劃,到2025年,集團旗下各品牌將推出共計超過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及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最晚到2030年,大眾汽車集團的整個車型陣容將實現電動化。

改變涉及大眾在中國的合資公司,2018年5月28日,一汽-大眾華東(青島)基地正式投產,全新一代寶來亮相。在發布儀式上,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溫澤岳透露:「到2025年我們的戰略規劃,一汽-大眾產品線將達到45款產品,其中14款是新能源車。上汽-大眾也投產全新MEB平台,打造多款電動車,2018年年內將推出首款電動車。」「當初對於大眾來說,從錢的角度去考慮,發展柴油車技術是最經濟的選擇。」安永合伙人、汽車行業分析師舒暢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在商言商,大眾此前的發展路徑有其合理性,但是,即便是根據未來歐洲的排放標準,柴油車技術也是不能滿足的,國際主流主機廠肯定會將發展路線從柴油車技術轉成純電動和混動的路線,不僅是大眾,賓士、寶馬等也會朝這個方向去轉。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最新長期預測,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內燃機汽車在成本方面逐漸建立起領先優勢,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從2017年的110萬輛增至1100萬輛,而2030年將繼續攀升至3000萬輛。中國將引領這場變革,2025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比例將接近50%,2030年將達到39%。

舒暢指出,和日系車企、美系車企以及德系車企中的賓士、寶馬等不同的是,大眾汽車非常看重中國市場,在舒暢看來,大眾全球最近十年的成功並且在規模上逐漸拉開了與豐田和通用差距的局面,主要歸功於大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強勢表現。與此同時,中國也是新能源汽車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擁有強大資本和技術實力的大眾在中國市場對於新能源進行布局,同時利用德中的廣泛經貿合作來推進,是符合中國汽車業利益也是符合公司利益的雙贏選擇。

欲成自動駕駛先行軍

在加快電動化的同時,大眾也在加快智能化的步伐。按計劃,大眾在谷歌Waymo的基礎上,於2018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開展無人駕駛的測試,並將於2021年推出L4/L5階段自動駕駛技術(即無人駕駛),該技術最先可能在運輸型小型客車中使用。

大眾集團首席數字官約翰·瓊沃思(Johann Jungwirth)已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建立相關運營機構,該機構將提供眾多車輛,並可能在大眾旗下共享服務平台Moia運營。約翰·瓊沃思此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所謂數字化主要就是針對未來的無人駕駛。

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夕,大眾新一代前衛高級轎車I.D. VIZZION概念車已露面,這款車型能夠實現自動駕駛並可以通過語音和手勢操控,該車型還將能通過人工智慧系統自主學習。駕駛員可以利用增強現實(AR)與車輛進行虛擬交互。

「現在汽車市場的變化不斷加速,特別是技術上的變化可以說是瞬息萬變,例如自動駕駛的發展等。」迪斯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大眾非常重視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在2018年3月大眾集團發布的公告就稱,到2022年底,大眾集團將投資340億歐元用於汽車新技術研發,其中除了電動汽車,還包括自動駕駛及新型移動出行服務。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麥肯錫預測,2025~2027年將是自動駕駛的拐點。基於對自動駕駛底層技術成本曲線的估算,此時將是自動駕駛與人力駕駛的經濟平價點。在此拐點之後,市場對自動駕駛的需求將穩步上升。

目前,大眾集團通過旗下Moia移動出行部門押注自動駕駛汽車。大眾移動出行部門首席執行官奧勒哈姆(Ole Harms)稱,Moia致力於將快速變化的移動出行市場與大眾集團龐大的產能及其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努力相結合。他表示,Moia開放合作,旨在躋身移動出行領域(包括汽車共乘和汽車共享等服務)前三名,並在2025年前實現盈利。

大眾在這方面的第一項舉措是推出汽車共乘項目,致力於為擁擠大城市的人們提供拼車服務,幫助減輕交通堵塞、減少污染。Moia在漢諾威對35輛汽車進行服務測試,並開發了一款電動小巴,大眾的商用車部門已對該項服務進行優化。

Harms此前還宣布,其拼車服務將於2019年初在漢堡開始,前兩年內將使拼車車輛達到500輛,並配合、支持大眾集團開發自動駕駛技術。Moia目前正與全球50個城市就拼車服務項目進行商談,雖然在這些城市有不少認為應限制共享汽車使用自動駕駛技術的聲音。

「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大眾旗下的奧迪和Harms是大眾的先行軍,奧迪在技術上不落後於賓士和寶馬。」安永合伙人、汽車行業分析師葉亮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奧迪在大眾集團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方面承擔了主要責任,目前的奧迪A8車型擁有較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此前奧迪還宣布其將致力於在2020年前研發出一輛全自動駕駛汽車。不過,葉亮直言,大眾目前在自動駕駛方面領先於競爭對手們多少還不好判斷,需要觀察其後續在北美的測試等一系列動作。

「大眾汽車集團在轉型,面臨巨大的挑戰,設計和生產高質量、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品是我們傳統的強項,而面對轉型我們必須具備新的能力。」迪斯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坦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草案: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萬人以內
中糧長城發力國產酒庄酒,欲破國產葡萄酒低端認知困局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