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最不能得罪的三人 此人全罵了個遍 百姓表示大快人心

晚清最不能得罪的三人 此人全罵了個遍 百姓表示大快人心

在我國古代的官制中,有一種言官制度。在明清時期,擔負言官職責的部門主要為都察院,其作用為「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御史們主要負有監督和諫言的職責。

一個好的言官制度,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不能因言獲罪。忠言往往逆耳,如果因為說了上位者不愛聽的話而被處罰,那人人都將噤若寒蟬,言官也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作用。

另外,明清兩朝的言官制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允許風聞言事。就算是道聽途說而來的事情,御史也有權利向上級檢舉揭發,即便查實為無中生有之事,也不會因此被控誣告之罪。

晚清官場上的御史,大概可以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好好先生類型的,不隨便說話,也不得罪人,占著個御史的位子,悠哉悠哉地混日子。

第二種,是依附朝堂上的某一股政治勢力,幫助這股勢力發聲,打擊政敵。靠給人做傳聲筒,來獲取某種政治庇蔭。

第三種,則是真正忠於自己的內心,肩負御史的職責,為天下蒼生、黎民百姓講話,不惜觸犯聖顏,也要說出真話的人。這一種人,才是真正合格的言官。

在清朝,由於言官地位受到打壓,御史的權力已不如明朝。不過晚清時期,朝士風氣尚未墮落,因此也還湧現出吳可讀、潘敦儼、朱一新等一批敢言直諫的言官。

其中有一名御史叫安維峻,也是清末以敢言而聞名的御史。

安維峻是甘肅人,有「隴上鐵漢」之稱。巧合的是,他與那位以「隴上諸葛」自稱的晚清名臣左宗棠,正好是師生關係。光緒元年(1875年)安維峻參加甘肅鄉試,由左宗棠監考,將其拔為第一名解元。

左宗棠非常欣賞安維峻這位年輕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維峻和他一樣,擁有剛正不阿的性格。光緒十九年(1893年),安維峻由編修轉為御史。

成為言官之後,安維峻沒有辜負左宗棠的期許,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就上了60多份奏疏,大談興利除弊之法,是當時最為「高產」的言官之一。

而在安維峻當上御史的第二年,中國就發生了一起大事件——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由李鴻章率領的淮軍和北洋水師在水陸兩個戰場相繼潰敗,李鴻章即將前往日本議和。

對敗於日本這件事,安維峻義憤填膺,給朝廷上了晚清時期非常著名的一道奏摺——《請誅李鴻章疏》。

安維峻在奏摺中言道:

「李鴻章平日挾外洋以自重,固不欲戰,有言戰者,動遭呵斥。……然則此舉非議和也,直納款耳,不但誤國,而且賣國。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李鴻章事事挾制朝廷,抗違諭旨。唯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其罪,布告天下,如是而將士有不奮興、賊人有不破滅者,即請斬臣以正妄言之罪。」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雖然遭到漫天毀謗,但他曾經作為疆臣之首,太后的心腹重臣,安維峻直接上疏要求誅殺李鴻章,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而且不僅於此,安維峻把當時最不能得罪的另外兩個人,同樣批評了一通。

第一個是當時大清實際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安維峻說,「皇太后既歸政,若仍遇事牽制,將何以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指責慈禧太后表面歸政,實際上仍背後弄權。

第二個則是慈禧的寵監李蓮英,「又謂和議出自皇太后,太監李蓮英實左右之,……至李蓮英是何人斯,敢幹政事乎?如果屬實,律以祖宗法制,豈復可容?」這句話明著是罵李蓮英,實際上還是繞著彎在罵慈禧,而且還暗示慈禧和李蓮英之間有非同尋常的關係。

所以這道奏摺一公布,震驚中外,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應難以猜測,安維峻一下子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慈禧看到這份奏摺後,果然大怒,說安維峻挑撥離間他們母子,於是打破了御史不能因言獲罪的規定,將安維峻革職流放。

而因為這件事,安維峻雖然丟了官位,還得流放贖罪,但卻贏得了名聲。在他發往君台臨行之前,「訪問者萃於門,餞送者塞於道,或贈以言,或資以贐,車馬飲食,眾皆為供應。」說明當時許多人,都對清廷對日屈辱求和的態度不滿,寧願與日本決戰到底。而安維峻的奏摺,恰好說出了天下人的心聲。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安維峻雖因言獲罪,但只遭革職流放,而且流放之時還被聘為掄才書院的主講,也說明當時風氣還相對開明,人們還有表達自己意見的空間。

而五年之後的庚子拳亂中,慈禧一人徹底獨裁,凡是表達不同意見的,都被慈禧直接下令處死。言官的最後一絲自由空間被擠壓,也預示著清朝走向了窮途末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李蓮英在宮裡貪污受賄 為何一出宮門 別人送錢卻不敢要?
慈禧欲省錢修園子 李鴻章說:別的錢能省 軍費萬萬省不得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