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重度懶癌患者」,游泳從不靠自己,整天跟著別人混吃混喝
吸盤魚,因其第一背鰭上的形狀與吸盤一樣,也因此得名。憑藉著這一特殊的吸盤,它能夠吸附在不同海洋生物的身上,跟隨著它們不斷在海洋中遨遊,去往不同的地方。因此,也被海洋生物學家稱為「最懶的海洋魚類」和「免費旅行家」。
吸盤魚身型呈半圓筒狀,體長達到250毫米,尾鰭為淺叉形,腹部扁平,且其左右腹鰭相連,形成一個圓扇形吸盤。從腹面看的時候,與琵琶很是相像,因此,又稱為「琵琶魚」。
這種魚在海洋中的游泳能力特別的差,都是靠吸附在其他海洋生物的身上進行移動,直到它厭煩了之後,它才會更改自己的目標。因而,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叫「懶魚」,懶魚分布廣泛,只要是在溫帶區域都可隨處見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卻不易被捕捉。
為了躲避其它海洋生物的襲擊,它會直接吸附在一些大型的魚類身上,例如鯊魚或是鯨魚,而一旦它吸附上去,就連這些大型的魚類都拿它沒辦法。通過這種方式,懶魚不僅可以躲避危險,還能撿吃大魚們剩下的食物,給人一種「混吃混喝」的感覺。
正是因為這一特點,沿海地區的一些漁民就會利用吸盤魚來捕捉別的海洋生物。他們在捕捉在吸盤魚後,用繩子綁住它的尾部,放歸大海,而當它進入海洋中時,就以為自己得到了自由,急忙尋找新的宿主,等它發現大魚之後立即吸附上去。殊不知,等它吸附在其它魚類的身上時,漁民就會將它連同被吸附的魚一起拉上岸。這樣的捕魚方式對漁民來說十分方便,只要將它放入水中便可得到另一條魚,而且往往來說,捕捉到的都是大魚。
據悉,它們不僅僅是吸附在其它的海洋生物上,甚至還會吸附在漁民的船底,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它們會通過船隻到其它各個海洋中遊玩,等到它們發現自己比較滿意的海域時,才會脫離船隻,尋找另一個新的宿主。
※熊貓其實是食肉動物,其祖先誕生於800萬年前,比人類還早出現
※家庭財富將會直接影響兒童的腦部發育,窮人的孩子腦部相對小6%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