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塑料袋,人們為什麼就割捨不下?
一個小小的塑料袋,人們為什麼就割捨不下?
【沉思系列294】
塑料袋這種東西,隨著石油工業技術的成熟,在90年代進入了中國的大街小巷。記得曉楷君家鄉所在的西北農村是在9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用來盛裝食物的塑料袋,當時的塑料袋主要是比較薄的那種用來裝少量食品的小袋子,主要裝豆腐,蔬菜之類的,當時人們還叫它為食品袋。
過了幾年後,塑料袋的種類便不經意間就多了起來,大小薄厚不一的各種塑料袋都有了。
在沒有塑料袋之前,人們去集市上買菜或是置辦其他日用品,大都會帶一個自家的布袋或是用蛇皮袋縫製的購物袋,如果買的貨物比較小件直接拿在手裡或是裝在口袋裡就好了。塑料袋流行以後,日漸成了人們生活中的標配,買什麼東西都要用塑料袋裝,就連一包火柴,一袋食鹽都不例外。似乎買的貨物商家不用塑料袋裝一下,就感覺不舒服。
城市裡就更不用講了,除非部分經常流連往返於農貿批發市場的大爺大媽部分會自己攜帶自家的環保購物袋購物。年輕人很少使用環保的可多次重複使用的袋子,大都是每買一次東西用一次商場、超市的塑料購物袋,有時候一兩個都不夠,還得更多。
人們在享受著石化產品的多樣化帶來的生活便利。可是多年過去以後,全球的人們不僅海洋深處的海洋動物體內發現了不能降解的塑料袋等生活中的塑料垃圾,就連降解能力比較強的土壤深處也不時地出現了未分解的塑料垃圾。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由於生活中的廢棄塑料袋所致。現實生活中許多塑料袋,包括購物袋,垃圾袋等大多都只被使用了一次後就被隨意丟棄了,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污染。
進入新世紀後,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塑料這一白色垃圾的嚴重危害,開始發起了禁塑限塑活動。限塑活動首先從商場、超市開始。作為商超自然是有動力去推動這件事,原因在於以前商超是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給顧客的,無形中是有成本在裡面的。
現在響應政府號召,不再主動提供塑料袋,自然可以節省一部分成本。不過有相當多的顧客去商場購物消費可能出於隨機的臨時決定,因而不一定會隨身攜帶環保的購物袋,那需要塑料購物袋時,只能支付對應的費用進行購買。這是今天的普遍的情形,一個購物0.1元或是0.2元也有可能是0.5元,袋子大小型號不同價格不同。人們也就慢慢習慣了。沒有自帶購物袋習慣的還是不會帶。也沒有誰說強制不準提供購物塑料袋。
不過,最近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政府開行推行禁用一次性塑料袋的環保政策,這項政策首先從全澳境內的大型零售商開刀,迄7月1日止,澳洲境內的大型零售商若提供一次性塑膠袋將遭罰款(兩個省分除外)。
在此背景下,為配合政府政策,澳洲兩大連鎖超市業者近日陸續停止供應一次性使用的塑膠袋,但是商超此舉卻激起了廣大消費者的「塑料袋怒火」,讓無辜的門市店員遭顧客辱罵和拳腳相向。
這只是全球禁塑運動的一個小小縮影。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全球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流入海洋。然而就是商超里的一個小小塑料袋,無數的人們並不願意心甘情願地捨棄它,最後大部分還是以污染環境的垃圾堆積在了在這個星球上。
TAG:一條獨自行走的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