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建國後興沖沖廢掉漢字,結果現在年輕人都看不懂韓國歷史了

韓國建國後興沖沖廢掉漢字,結果現在年輕人都看不懂韓國歷史了

原標題:韓國建國後興沖沖廢掉漢字,結果現在年輕人都看不懂韓國歷史了


朝鮮半島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受中國影響,古時半島的主要文字都是漢字。但是漢字比較難,半島上會漢字的基本上都是上層人士,普通百姓多為文盲。但是我們現在卻不能在韓文上發現半點漢字的影子,這是為何呢?


早在15世紀時,李氏朝鮮為了解決文盲太多的問題,創造出簡單易學的諺文(一音多字),但是這種文字往往需要理解使用環境、閱讀上下文才能明白具體意思。諺文的出現絲毫未能動搖漢字在朝鮮半島的地位,重要記載依然得用漢字寫。既然漢字對於朝鮮半島如此重要,為何會被韓國廢掉呢?



1949年的韓國首爾


二戰結束後,當了千年藩屬國的韓國終於獨立了。此時的韓國爆發了脫漢運動,韓國人就先拿漢字開刀了。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徹底廢除漢字。僅僅20多年後,90年代的韓國民眾已經很少認識漢字了,年輕一代更是完全不認識。曾有節目問韓國年輕女性,「靖國神社」是什麼。她們竟回答「應該是某個偉人吧」,就是因為韓語中神社與紳士的讀音相同,不學好漢字就很難看懂一些歷史。


韓國轟轟烈烈的漢字廢除運動勝利了,但是韓國人很快就後悔了。韓國很多歷史文獻、甚至《大韓民國憲法》都大量使用了漢字,不學漢字的韓國年輕人連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都不了解,即便圖書館有相關書籍也是根本看不懂。而且漢字的廢除也導致了很多韓國歷史錯誤,比如更改中國歷史名人國籍等事件,有時並非韓國人真想奪取我國歷史,只是他們看不懂自己的歷史文獻,只得半猜半蒙,鬧出了無數笑話。



上文提到的「靖國神社」也代表著大部分韓國學生,忘卻漢字的他們在閱讀理解方面越來也差。很多韓國有識之士開始大力呼籲恢復漢字教學,越來越多的民眾在感受到不會漢字的尷尬後也加入其中。


2014年民調中,過半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會很不方便,另有67%的韓國人贊成教學中恢復漢字。2016年底,韓國教育部稱2019年開始會在韓國小學五、六年級教材中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可能將來我們能在韓國看到更多漢字文化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努貓 的精彩文章:

晚清征地修鐵路,被一墳墓攔住去路,慈禧得知後趕緊下令鐵路改道
大清為殺兩百多洋人付出了多大代價?幾十萬國人被殺,賠了近十億

TAG:基努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