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海一心要鎮壓白娘子,背後原因竟然是宋徽宗!

法海一心要鎮壓白娘子,背後原因竟然是宋徽宗!

又到暑期了,作為一部曾經火遍大江南北、暑期霸屏的經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不知道今年會否重新播放,作為從小就在暑期聽著啊哈啊,啊哈啊長大的人,經常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白娘子辛辛苦苦的愛著許仙,又不礙法海什麼事情,為什麼法海一定要拆散許仙夫妻並把白娘子鎮壓在雷峰塔下呢?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恩怨?就著這個疑問,筆者曾經查閱了各種關於白娘子傳奇的傳說資料,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在1700年前,法海還是一名捕蛇人,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條小白蛇,在正準備取蛇膽的時候,被前世為牧童的許仙喊住,小白蛇趁他不注意咬了他一口逃掉了,當時法海就發誓一定要抓到小白蛇,所以在一千多年之後,法海在遇到許仙和白娘子之後,非要抓住白蛇,就是為了自己曾經發過的誓言,這一段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有所體現。

第二種說法是當年法海在修行的時候,曾經得到六顆修行仙丹,在服用過這些仙丹之後,法海將修行大增,能夠立即飛升成佛,然後在法海正準備吞服這些仙丹的時候,卻被突然竄出來尚未修成人身還是大白蛇的白娘子捷足先登給吞了,當然在吞服這些仙丹之後,白娘子修行大增,即可在青城山下修成人身,而法海則不能快速成仙,這就導致法海懷恨在心,所以法海一直在尋找白娘子以報此仇。

以上兩個觀點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實則經不起推敲,因為一方面,法海當時還是捕蛇人的時候被小白咬傷,之後經過多次投胎轉世,他是不可能有前世記憶的,所以也不存在為力踐行自己的誓言,否則白娘子也不用那麼費力去尋找許仙了。另一個原因,說法海是為了報偷吃仙丹之仇那就更加不可能了,因為這時候法海的修行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而佛教又講究四大皆空,戒貪嗔痴,是需要斬斷世間一切情緣的,所以這個時候的法海,早已經應該將個人恩怨拋的一乾二淨了,何來報仇之說?

第三個原因就是大家普通較為認可的政治壓力了。在電視劇中,法海和當朝手握重權的梁王爺相交甚深,當時小青大鬧梁王府,並且誅殺了為非作歹的梁公子,梁王爺請法海前來幫忙除去白娘子和小青為其報仇,法海作為一名得道高僧,明明知道梁王府的所作所為,但是法海卻依然助紂為虐,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但是細細看來,卻是因為法海所在的金山寺實為梁王府捐建,所以,如果梁王爺以此相逼的話,法海也只能乖乖就範。這個理由看上去十分充足可信,但是實則仍然經不起推敲,縱觀整個劇情,法海針對白娘子並非從小青大鬧梁王府開始的,而是在此之前法海就已經開始和白娘子他們各種過不去了,只不過經過梁王府這件事之後,法海更加的變本加厲,以致想出逼迫白娘子水漫金山觸犯天條的毒計來,這也是白娘子最終被鎮雷峰塔的直接原因,可見,法海欲鎮壓白娘子是一件預謀已經的事了,不管梁王府有沒有給其施加壓力,法海總會想其他方法對付白娘子。

綜上,以上幾點原因都不能完美解釋法海一心要鎮壓白娘子的緣由,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法海可以不顧法王、蜈蚣精為非作歹也要收服白娘子呢?

我覺得這個原因得從深處找起,那就是白娘子傳說形成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起先,白娘子的傳說最早見著於明代大家馮夢龍的《警世恆言》中,原文的題目是《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當然該文的描述和我們現在的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通過此文可以分析得出,白娘子傳說的形成時間為北宋末期,而在北宋末期,當時國家的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是以道教為尊,相應的佛教就受到了一定的打壓,甚至當時的宋徽宗還發動過滅佛行動,而這些是當時的佛教徒所不能容忍的,於是就採用了各種各樣的鬥爭手段進行鬥爭,最典型的一種就「文斗」,所謂「文斗」就是採用編寫各種故事、傳說來提高佛教的東西,同時貶低道教的東西,這就在社會上形成了佛、道相爭的局面,具體到《白蛇傳說》上來,白蛇和小青作為道教的代表人物(因為道教講究的是萬物生靈,眾生平等,所以任何動植物都能修鍊成仙)在傳說中就充滿了負面信息,在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一文中尤為明顯,直接講的就是白娘子和青魚精在西湖看到俊俏的許宣而春心蕩漾,為力滿足自己的淫慾而去勾引許宣,並且兩次害許宣吃了官司,在文中白娘子還曾拿全程百姓的性命威脅許宣,這裡就把作為道教代表的白娘子講的一無是處,處處充滿了貶低;而法海作為佛教的代表人物,一生擔負著除魔衛道的本性,所以在法海看到許宣被白娘子糾纏的時候就決定鎮壓白娘子來解救許宣,當然傳說的結尾也是如此,雖然馮夢龍先生寫該文的本意是為了警醒世人「休愛色,愛色之人被色迷」,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下佛道相爭的局面。

具體到《白娘子傳奇》本身上來,雖然之後歷經幾百年的發展,經過各種文體的改編,但是還是保留了很多故事形成之初的內容,比如斷橋相遇、小青盜寶、許仙吃官司等橋段,這也正好保留了故事的原本用意,那就是佛道相爭的社會背景,所以法海一心要拆散許仙和白娘子,並且要鎮壓白娘子並不是什麼報仇啊、政治壓力啊這些簡單的表面問題,而是體現了佛道相爭的那段歷史。

目前我國對文化是一種開放、包容政策,道教和佛教早已成為我國的宗教,所以也不存在相爭的局面了,並且二則還能夠互相吸收互相發展,這也是我國宗教文化的一大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麓山笑笑聲 的精彩文章:

TAG:麓山笑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