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埃及有個百歲「日本公園」

埃及有個百歲「日本公園」

曲翔宇

從開羅市中心地標解放廣場沿尼羅河濱河大道往南驅車約半小時,《環球時報》記者在同屬大開羅都市圈的赫勒萬市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公園。公園對面的平房外牆上,塗有日式塗鴉,屋檐掛著日式燈籠。公園南門的牌子上寫著公園名字:「日本公園」。這個公園的東方色彩和佛教特色,使它和周圍的景觀迥異,它經歷了百年風雨,見證了世事滄桑,是個有故事的所在。

從日本公園南門到北門是一條約10米寬的水泥步道。步道兩旁,每隔10米矗立著一個粉紅色磚砌的日式燈籠。方圓1公里的小公園以這條步道為中軸,大致對稱地散布著日式亭台、水池、噴泉、佛像等。這些亭台有著較鮮明的傳統奈良佛寺風格,使用樹葉和泥土製成屋頂,樑柱均為木質結構,甚至建有仿日本奈良法隆寺的五重塔。公園東北角有一處環抱的小山,最高處正中有一尊看似觀音菩薩的粉紅色雕塑,羅漢們沿著小山間的水塘圍成一圈,坐在菩薩面前,不過只有不到40尊,比佛教傳統中的108羅漢像少得多。西南角的一小片草坪上,有一尊大肚彌勒佛;東南角或是為重現坐蓮觀音,將一尊形似觀音菩薩的雕塑至於小噴泉內。

為何在日本萬里之外的開羅會有日式風格的一個公園?這得從開始建公園的上世紀初說起。據史料記載,該公園1917年由埃及建築師祖法卡爾·帕夏設計並監督建造。當時正值埃及蘇丹國時期(英國人建立的一個短命傀儡政權),此前從未去過日本的帕夏選擇日式風格,據說是想為英國扶持的海珊蘇丹(1914年至1917年在位)獻禮。

當時的埃及在海珊蘇丹和英國殖民者的影響下,對外國文化充滿好奇,出現了大量西洋風格的建築,因此也產生某種審美疲勞。而亞洲文化——尤其是佛教,一直在主體為穆斯林、基督教徒占約一成的埃及帶有一絲神秘色彩或是朦朧的美感,同時期開羅周邊還有與印度佛寺和柬埔寨吳哥窟類似的公園。一些對外部世界不太了解的埃及人見到《環球時報》記者,時常行佛教合十禮,因為在他們眼裡,中國人大多信佛教、會功夫。

該公園的選址頗費心思。赫勒萬市是20世紀初蘇丹國時期埃及政府重點打造的新城,自然條件不錯,有天然噴泉,且高于海平面40米,一年四季的氣溫都相對舒適,不少埃及中上層人士冬天樂居於此。因此,公園建成後,立刻成為附近居民舉家納涼避暑、戲水玩耍的熱門選擇。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際局勢和埃及國內政局的變化,該公園命途多舛。

二戰期間,英軍在公園附近的空軍基地駐有戰鬥機聯隊。這個小公園因異域風情和良好綠化,成為英軍將士休閑娛樂之所,當然不可避免地成為軸心國空軍的打擊目標。儘管公園本身倖免於空襲,但公園北門對面的殘垣斷壁依舊留存,訴說著那段充斥烽火與硝煙的歷史。

上世紀50年代,埃及總統納賽爾上台後,對開羅城市區划進行大調整,赫勒萬由度假休閑之地變成工業區,建起水泥廠、鋼鐵廠等工業設施。赫勒萬居民的主體部分也隨之由中上層人士,變為藍領工人。周遭環境的變遷,使得該公園從服務埃及政治精英和外國人,轉變成大眾休閑新去處。

直到21世紀初,日本駐埃及使館的外交官偶然間發現赫勒萬早已破敗的工業區內,竟然有日本建築。於是,在日方的資助下,園內建築重新得到修繕,管理人員大為增加,整體面貌才有所改觀。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目前的日本公園各方面已超過埃及公園的平均水平:多處擺放著有人及時清理的垃圾桶,腳踏船、兒童遊樂設施等狀況良好,古建築修舊如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揚新媒 的精彩文章:

紐約塗鴉牆,多元文化的鏡子

TAG:飛揚新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