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藿香正氣水,真的可以一身正氣嗎?
又到了要靠空調續命的季節,為了預防中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被捏著鼻子灌藿香正氣水的童年陰影。
但是,如果把藿香正氣水的成分表拿來做一下閱讀理解,就會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就像老婆餅里沒有老婆一樣,藿香正氣水裡也沒有藿香——只有「廣藿香油」(不過它至少和藿香沾邊了)。
童年陰影藿香正氣水,一口灌下去立刻感覺自己一身正氣了。圖片:pttnews.cc
真假「藿香」,傻傻分不清
廣藿香和藿香這兩種植物,不僅名字相似,分類上也都是唇形科的。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是唇形科刺蕊草屬(Pogostemon)的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原產於亞洲的熱帶地區,包括東南亞及印度等地,廣藿香的英文名稱Patchouli就是來自19世紀泰米爾語中的pacc?uli。
現在,廣藿香在亞洲、非洲、美洲的熱帶地區都有廣泛種植。雖然廣藿香喜歡熱帶,但是並不喜歡陽光直射。溫暖潮濕的氣候、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及半光照的環境是最適宜廣藿香生長的。廣藿香生命力頑強,一年可以多次採摘葉子,如果因為缺水而乾枯,只要下一場雨或者澆點水,它們很快就能恢復活力。
和唇形科其他很多植物一樣,廣藿香長得也是其貌不揚,宛如隨隨便便的雜草。廣藿香植株一般高0.3到1米,全身長有細密的絨毛。
廣藿香植株。圖片:frozenseeds.com
唇形科植物的莖大多是四棱形,但廣藿香的老莖更近似圓形。廣藿香葉子肥厚,呈圓形或卵形,葉對生,邊緣呈鈍齒狀。
肥嘟嘟的葉子。圖片:motherearthliving.com
深秋時節,廣藿香會開出小小的紫色或淡紫色花朵,具有濃郁的香氣;種子卵形,略扁,可以用來播種,但種子非常脆弱,極易損壞,所以一般採用扦插的方式來繁殖。
淡紫色的小花花。圖片:Valérie75 / wikimedia
而至於大家平時聽說得更多的藿香(Agastache rugosa),則是唇形科藿香屬(Agastache)的,植株比廣藿香稍高,一般為0.4到1.1米,莖略帶紅色,葉子也更長,呈心形或長卵形。
廣藿香的葉子更圓更寬。圖片:Forest & Kim Starr / wikimedia
藿香的葉子更尖更細長。圖片:Dalgial / wikipedia
「藿香」這個名字最早記載於漢代,是當時的進口香料;而「藿香」入葯的記載最早見於宋代,那時候,「藿香」在嶺南地區已經有廣泛栽種了。但是!這個名叫「藿香」的葯,背後的植物本尊其實是廣藿香。
廣藿香在廣東的種植歷史悠久,廣東也是中國最好的廣藿香產區。後來,人們漸漸地發現「藿香」(其實是廣藿香)是個好東西,不但香,好像還能治很多病,於是用量大增,僅靠嶺南栽培供不應求。醫生開始尋找替代品——就是藿香(真·藿香)這種植物,在入葯的時候往往被稱為「土藿香」。
熟悉的大家族——唇形科
唇形科的大多數植物都有一個特點:渾身散發著特殊的香氣。所以我們平時所使用的香料就有一部分來自唇形科。
著名成員包括薄荷、薰衣草、羅勒等,而另一些成員則在著名的「菜市場」上佔有自己的「三席之地」——歌曲《斯卡布羅集市》(Scarborough Fair)里唱到:「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歐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這四種香料里,後面三種都是唇形科的。
香水裡我也是常客
藿香正氣水中的「廣藿香油」是從廣藿香的葉子中蒸餾而來的,主要成分有廣藿香醇、廣藿香酮、α-愈創木烯等多種烯類、醇類物質。其中,廣藿香醇在高濃度的狀態下幾乎是沒有氣味的。
廣藿香在香水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的香氣通常被描述為木質的、帶有泥土氣息的苦味(差不多就是藿香正氣水去掉酒精味之後的氣味),是東方調、木質調、西普調等香水中常用的香料。此外,廣藿香精油還是很好的定香劑,是植物精油里留香最為持久的。
廣藿香精油為棕褐色。圖片:organicdailypost.com
與嬉皮士的不解之緣
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廣藿香」,廣藿香炎熱潮濕的老家,是它充分發揮抗菌、消炎、驅蟲、止癢等功能的舞台。早在十七世紀,廣藿香就因為其出色的驅蟲能力,沿著絲綢之路「走」到了歐洲。
當時,為了驅蟲,商人們在印度的高檔絲綢製品中都放入晒乾的廣藿香葉子。因此,歐洲人自然而然地把廣藿香的氣味和奢侈品、異域風情以及神秘的東方世界聯繫在了一起。
乾燥的廣藿香葉。圖片:theherbexchange.com
有著東方背景的廣藿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到了歐美嬉皮士的狂熱追捧。美國教育家、史學家約翰·安東尼·莫瑞塔(John Anthony Moretta)在《嬉皮士:60年代史》(The Hippies: A 1960s History)一書中寫道:「即使在今天,大多數人想到60年代嬉皮士的時候,眼前仍然會浮現出這樣的經典形象:一個留著長發,衣衫襤褸,散發著廣藿香味的傢伙,盤腿坐在內飾迷幻的房間里冥想……」
在某種程度上,瀰漫的廣藿香氣味,甚至比大麻更能代表那個年代。這一次,廣藿香是跟著背包客,從亞洲來到了歐美。
當時,嬉皮士對印度宗教和靈修十分推崇。「垮掉的一代」代表詩人艾倫·金斯堡和披頭士都曾在60年代去過印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很多人走上「嬉皮之路」(The Hippie Trail)——從伊斯坦布爾經由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最後到達印度。
因為廣藿香和印度的緊密聯繫,來到印度追捧宗教的嬉皮士們自然也愛屋及烏了。此外,廣藿香濃郁的氣味也可以用來掩蓋大麻的味道,而泥土的氣息則正好貼合了嬉皮士文化中的環保、親近自然等元素。就這樣,廣藿香因為本身的特點和文化背景,和嬉皮士們一起,在上世紀60年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後,把嬉皮士們最有名的口號之一送給大家:Make Love Not War。和廣藿香一起,讓世界充滿愛。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185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Brooke。
喜歡她還可以關注
鳥生
ID: birdslife
關於鳥、自然旅行和自然保護
傳奇香料在這裡
日曆娘今日頭像
唇形科 益母草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