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淺談續修族譜時千萬不能出現的六大誤區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淺談續修族譜時千萬不能出現的六大誤區

(編者按)從古至今,人們都會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家譜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長存於歷史的長河中傳承許久,中華蒲氏文化研究會成立兩年多來,從宣傳發動、尋根問祖、理順關係、弘揚蒲氏文化傳統美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引領潮流性貢獻,得到了全國蒲氏家族家人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當中華蒲氏家譜文化研究進入深水區的關健節點,及時成立了中華蒲氏文化研究會蒲氏家譜研究中心和各地分中心,強化對統譜統輩歷史性重大壯舉的引領,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實現統一的理想和夙願。


家譜作為家族文獻,保存記錄一個家族的悠久歷史,具有敬宗收族,提高家族自豪感、凝聚力等意義,以促進家族內部團結和提高家族社會地位。正是在這種全面追求美譽的情況下,隱惡揚善是家譜自古以來的特點,由此衍生出誇大甚至編造本家族歷史等問題。雖說許多譜書上都提到「循實記載」,「不虛實,不隱惡」等字樣,但真正做到的並不多,大多數家譜,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冒認祖先,偽冒名族,假託攀附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家譜的史料價值,也混亂了家族的真正來源和脈絡發展。今天,蒲氏文化研究中心以下六個方面淺談續修家譜時做偽主要表現和內在原因,希望閱讀此文的各位有識之士在續修本支系族譜過程中能規避,修撰出屬於自己家族的真正家譜而流芳百世。

在姓氏說溯源上攀龍附鳳

以上古和漢唐時期的帝王將相,貴胄名臣為本族的始祖或者遠祖,亂認他人為祖先,即使有什麼顯赫之事,也為眾多的支系所分享,還不如點到為止,列出世系即可。比如:中華林氏上溯至比干丞相;中華陳氏為南朝陳武帝陳霸先;中華李氏追溯更加輝煌,始祖是李耳(著有《道德經》的太上老君)或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洪氏為上古共工、張氏為漢代大謀略軍事家張良、錢氏為上古少典、黃帝等都不同程度的犯了這個通病。更甚者,有些家族將一些神話人物如「楊司公」之類列為始祖。

為提家族地位亂標郡望堂號

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號」。當地老百姓談論某一家族時,喜歡以「某某堂」來稱呼。例如:吳昌碩祖家被稱為「三讓堂吳家」、瞿秋白祖家被稱為「八桂堂瞿家」、惲代英祖家被稱為「承蔭堂惲家」、李四光祖家被稱為「立本堂李家」等等。著名家族堂號,如:趙氏——半部堂、周氏——愛蓮堂、蒲氏——帝師堂、楊氏——四知堂、王氏——三槐堂、姚氏——仁聖堂、張氏——百忍堂、魯氏——三異堂、丁氏——御書堂、鄭氏——玉麟堂、陳氏——三益堂、黃氏——江夏堂、謝氏——寶樹堂、馮氏——善德堂、高氏——聚慶堂、彭氏——述古堂、景氏——念祖堂、寸氏——紫照堂、賈氏——積善堂等。「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歷史文化習俗的影響,人們在談到和自己同姓氏的歷史名人時,往往流露出一種尊崇、自豪之情。古稱郡中為眾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如清河張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吳興姚氏等。明姚琛《丹鉛總錄·郡姓》:「虛高族望,起於江南。言今之百氏郡望,起於元魏胡虜之事,何足為據也。」 清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群望》:「自魏晉以門第取士,單寒之家,屏棄不齒,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其中王必琅琊,李必隴西,張必清河,劉必彭城,周必汝南等,已經成為通例。這種流俗,在漢文少數民族家譜中也有所反映,如福建畲族鍾姓自標「潁川堂」,中原藍姓標「汝南堂」,儼然來源中原巨室豪門,好不得意。

世系久遠清晰卻經不住歷史考證

在明清以來的家譜中,通常將家族遠祖或始祖上溯到遠古時期,歷代世系也十分清晰,數十代、百代,代代不亂。實際上這不符合中國國情,存疑之處頗多。在中國古代,一個家族很少有連續不間斷的家族記錄,在修譜時資料大多來源回憶、附會或者抄錄史書,志書及其他資料。其中的史料浩如煙海,本身存疑或待考證的就很多,強行把兩端資料銜接到自己家譜世繫上,是最大的問題所在。例如:《寶玉山蒲氏家譜長房·帝師·派系》中記載中華蒲氏第一代祖蒲衣,第二代:菖,第三代:荺,第四代:陶正,第五代:封,第六代:壁祿,第七代:漢忠,第八代:武,第九代:元,第十代:洪。上述族譜記載對照中華歷史正史記載來看,中華蒲氏先祖從第一代傳至第十代載約2500年(約公元前2277-2178(舜帝生活年代)—公元285-350年(蒲洪生卒年)),但是,結合歷史知識即可推出在約2500年歷史長河裡我們蒲氏先祖只傳承十代明顯有誤。

異地遷徙後在始遷祖上大做文章

始遷祖在宗族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及特殊意義,因為每個宗族若能以始遷祖做為斷限的話,就能清楚交代他們的血緣及地緣之淵源關係。在過去封建社會宗法時代,有別子為祖,繼別為宗,斷禰者為小宗之制。這雖是一項嚴格區分大宗、小宗之古制,但它同時也為世代祖先及宗族發展,塑造出一個裂變因子與發展機會。祖與宗雖然在文字意義上有別,但兩者卻可相循而衍生,因為祖先可以因「遷」而肇始一個新的宗族,這位祖先當然也會被他後世子孫尊為始遷之祖。《禮記·大傳篇》: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謂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另一方面,追溯一個宗族歷史之發展,若能找出他們的始遷祖先,並以他為斷限人物,則對探究上代各個祖先人物事迹,即可收親疏易辨與信實可靠之效。例如五代時河南光州固縣人王審知帶兵入附件,被後梁太祖朱晃封為閩王,後代及跟隨的親兵將士也跟著顯赫一時。不是這個時期遷入的其它族姓紛紛更改家族歷史,或者是入閩時間改為唐朝末代,或是講中原籍貫改為光州固始,一時之間更改家族歷史風氣泛濫。

續修族譜時隱惡揚善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流傳至今的家譜至少有三萬多種,其內容之豐,價值之高,很值得我們今天去了解與認識。「隱惡揚善」是修纂家譜的一條基本原則。幾乎所有的家譜凡例中都規定不能入譜的標準,大多數「不道、亂倫、亂宗、絕義、辱先」等。這樣一來,所有家譜中只有好人、證人君子,而不見任何壞人,哪怕是自己的祖先也不承認。雖然向來只有「子孫不肖」的說法,在族譜里將混得差的祖宗剔除無視倒也不稀奇。早在唐代,武則天就諷刺過這種奇景——「諸儒言氏族皆本炎黃之裔,則上古乃無百姓乎?」於是,在族譜里,歷史上的大奸大惡之人,如李林甫、秦檜之類,難道都成了無祖無父,無子無孫,他們是從哪兒出來的就真不知道了。結果,天下孔姓,皆出於孔子,我們知道的春秋時期其他孔氏如孔達、孔寧、孔張、孔叔、孔虺難道都絕子絕孫了;天下李姓,皆為隴西李氏,其餘諸李難道都沒有留下子嗣……

為炫耀門楣,藉助名人族譜序跋來增光

家譜序言,多為自序、他序兩種。宋代歐陽修、蘇洵既自編家譜,又為自編家譜作序。他序的也很多,為了提高家譜的榮譽和地位,不少家譜往往請名人、政界要人作序。很多家譜中的序跋借用名人所做的居多。如:在福建家譜中,由於有蔡襄、楊時、朱熹等鄉梓名人,很多普通家族就借用了他們的序跋。

中華蒲氏是得姓最古老姓氏之一,歷史文化悠久,遷徏失散零亂,斷代失聯難尋,關係復原困難。強硬強調絕對真實性的無縫對接的統一思路和方案,就明顯地脫離了客觀存在,如果不強制、不牢犟、不附會,實現全國統的可能幾乎為零。因此河南分會長蒲留欣撰文指出:中華蒲氏在統譜統輩的問題上不能用絕對值來限制,要有靈活性,機動性,可操作性。如此來看我們各地支系在續修家譜時,一定要注意避免上述六種不良現象出現!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傳承,更是重要的史料,祈盼續修族譜時嚴謹、認真,心懷敬畏,真正出版一冊能流傳百世的家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泰樂實業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大屏
齊白石字畫市場價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