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防控金融風險並行不悖
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周子勛
進入7月份,公布2018年中國經濟半年報的時點越來越近。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中國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日前舉行的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2018年省區市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給出的判斷是:201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基本平穩、結構調整優化、質量效益改善、風險總體可控。經濟運行的內在動力在不斷增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特徵進一步顯現。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第二季度(總第81次)例會也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保持韌性,總供求總體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
毫無疑問,平穩增長仍然是2018年中國經濟的重要目標。綜合生產指標、效益指標、結構指標、民生指標來看,當前支撐我國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的有利因素在增多,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持續。比如7月2日公布的6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這一趨勢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製造業PMI(6月為51.5%)一致,顯示製造業仍處於輕微擴張態勢。
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和平穩運行態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力推進,得益於新動能的快速成長,得益於政府不斷創新和改善宏觀調控,得益於以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調整。
但整體觀察,中國經濟運行並未根本擺脫減速下行壓力。原因一方面是整體需求持續疲軟對經濟增速的影響會逐步顯現,另一方面就是國際環境不可控因素增多。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將降低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預期,我國經濟與產業轉型涉及的重要領域也可能受其拖累。此外,去槓桿、控風險、調結構、促轉型的基調未變,資管新規落地,《銀行業金融機構聯合管理辦法(試行)》發布,緊縮的信用環境已經波及到微觀實體企業,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與此同時,國內高負債率與房貸逾期情況也不可小視。
當前,一方面要按照既定部署,繼續調結構、去槓桿,防範金融風險,同時推動各項改革;另一方面要防止經濟減速引發其他各種風險,尤其是應警惕去槓桿導致違約事件增多。如何平衡這兩方面需求的矛盾,壓力在明顯增大。
在這種背景下,需要格外關注下半年的中國經濟政策變化,比如宏觀形勢轉差勢必會對貨幣政策放鬆施加更大壓力。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在討論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於去槓桿,還是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利於去槓桿。事實上,在近年槓桿率處於高位,勞動生產率在下降或處於低位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很小。因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引發房地產泡沫,趨緊的貨幣政策又會使債務不可持續。此時,只有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才能為去槓桿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從這層意義上看,最近央行再度實施定向降准就是保持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從2018年7月5日起,央行將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用於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與此同時,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文,提出了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23條政策措施。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第二季度(總第81次)例會關於流動性的表述已經從「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變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此舉意在穩定市場預期、穩定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穩定經濟增長。
可以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圍繞高質量發展與防控金融風險這兩大主題,核心關切點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根本措施是利用好經濟金融調控政策換來的寶貴時間窗口,加速推進財稅改革,減少地方政府等軟約束主體的「擠出效應」,降低資金、勞動力、土地等各項生產要素的成本,提高實體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激發市場經濟主體的內生活力。
※中國經濟下半年應警惕六大風險點
※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 將在2023年達到1550億美元
TAG: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