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洞仙歌·詠柳》,入格風流無人見,斷腸時一成消瘦

蘇軾《洞仙歌·詠柳》,入格風流無人見,斷腸時一成消瘦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洞仙歌·詠柳》

這首詞是蘇軾的作品,具體的寫作年代已不可確考。

詞的上闕寫垂柳的體態和風韻之美。臘月已盡,新春來臨,早梅開過,楊柳萌發。這一時刻,春的活力、光彩、妖嬈,均凝集於垂柳一身。柳枝婀娜,隨風舞動,別有一番風流,很似少女的細腰。杜甫曾有詩云:「隔戶楊柳弱裊裊,恰如十五女兒腰」。在這裡,蘇軾讚揚垂柳有著清高、英雋、雅潔、秀麗的品格。

詞的下闕並沒有繼續稱頌垂柳,而是筆峰一轉,寫下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嘆。頭三句,寫垂柳境況清寂、麗姿無主。長安永豐坊一角多垂柳,儘管明媚春光中修飾姿容,分外妖嬈,怎奈無人一顧。接著又寫垂柳的凄苦身世,一到晚春,綠葉雖繁,柳絮飄零,她更將百無聊賴,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減了。結尾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東風的吹拂,足可消愁釋怨,使蛾眉般的彎彎柳葉,得以應時舒展。

蘇軾筆下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麗命蹇的佳人。那麼蘇軾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首詞呢?我們可以去想像,或許是在某一次的宴席上,遇到一位佳人,雖然才貌無雙,卻命運多舛,讓蘇軾產生了深深的同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纏綿幽怨,嫻雅婉麗,曲盡垂柳風神,天然秀美,似《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之韻味,又別具一段傾城之姿。據唐人孟棨《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妾名小蠻,善舞,白氏比為楊柳,有「楊柳小蠻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邁,小蠻還很年輕,作楊柳之詞以托意,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坊里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

說到垂柳,人們看到的是它的婀娜多姿、隨飛舞動,想到的是離別之情。「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藉此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故詠楊柳之詩歌也甚多。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唐】白居易《青門柳》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唐】裴說《柳》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唐】鄭谷《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少年游》:我思念你時,一直在想你思念我的樣子
蘇軾《生查子·訴別》,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