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瘋狂的韓國「幣圈熱潮」

揭秘瘋狂的韓國「幣圈熱潮」

兩年前,崔昌民(化名)來到上海的一所知名大學學習平面設計。作為一名韓國留學生,他在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度過了一年多的平靜生活,但在去年底這份平靜卻掀起了波瀾。

2017年,比特幣價格全年漲幅最高達到1700%。

「我是在去年初購買的十個比特幣,當時是在朋友那兒聽說了這個數字貨幣,也沒有想到後來會漲這麼多。」崔昌民笑著告訴懂懂筆記。

和很多關注數字貨幣並加入炒幣大軍的中國幣民一樣,崔昌民也逐漸被那些幣圈的「暴富神話」所吸引,並在韓國同學的幫助下買入了人生中第一筆數字貨幣。

過去一年中斷斷續續聽朋友提起比特幣的漲跌,但是崔昌民一開始沒有太在意,無論是市場在6~7月份的大幅下挫,還是到10月份開始的穩步拉升。

然而當今年1月中旬崔昌民在寒假期間回到韓國,準備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節奏時,他卻發現韓國的幣圈比中國更瘋狂。

那一個多月里的所聞所見,將這位大二學生的價值觀顛覆了不少。

「說實話,我目前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我閑暇的時候會去咖啡館坐一下午或者去上海周邊的城鎮去旅行。現在我經常是每隔幾分鐘就打開手機看看行情,半夜也會爬起來看。」 崔昌民對不能回到之前悠閑的生活狀態,也頗為苦惱。

瘋狂的韓國幣民

當寒假期間崔昌民同鄉的好友向他推薦各種數字貨幣的時候,他開始感受到韓國興起的這股炒幣狂潮。

「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有數字貨幣錢包,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看行情上面,甚至有親友從大企業辭職後專門炒幣。我的生活和他們比起來真算是正常的。」 崔昌民兩手一攤。

他發現跳出了中國幣圈的瘋狂後,又到另一個更為瘋狂的圈子。

或許崔昌民周圍的朋友只是一個極小的樣本,然而下面的幾組數據則直觀表現出「泡菜民族」對數字貨幣的狂熱。

韓國就業網站Saramin曾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941名韓國受訪者中,有295人投資數字貨幣,比例高達 31.3%,其中有80%的受訪者年齡處於20歲到30歲之間。

這些韓國幣民在資金投入方面毫不手軟:報告顯示參與數字貨幣的投資者平均每人投資金額為566萬韓元(約5300 美元)。另外,有54.2%受訪者表示把數字貨幣視為快速暴富的首選捷徑,有47.8%的人把虛擬貨幣當成小額投資的工具。

在收益方面,有21.1%的受訪者表示收益率約為10%,19.4%的人聲稱利潤已經超過100%。

這種炒幣狂熱和樂觀直接導致的後果,是韓國相關市場里的一些數字貨幣價格比其他國家高出近51%,多出來的這部分價格也被稱作「泡菜溢價」。

有消息人士透露,某些國外交易者看到這個商機,便在國外交易市場購買比特幣後轉而在韓國市場里賣出,形成套利。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擔憂這種狂熱的炒幣氛圍會帶來隱患,今年1月11日韓國司法部長朴相基曾表示,政府部門正籌備禁止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相關法案。

但是消息一出立刻就引發了韓國炒幣人士的強烈不滿,他們上街遊行反對數字貨幣交易被禁,並在網上請願要求罷免金融監督委員會主席。最終,這次請願人數竟然超過20萬,而韓國總人口則是5145萬。

爆炒背後的焦慮

瘋狂的市場情緒下,韓國政府擔憂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據韓國媒體報道,一位20歲左右的韓國大學生購買了1.85萬美元的數字貨幣後,於今年2月1日自殺;3月初,一位30歲韓國的互聯網技術人員自殺,其朋友告訴媒體他是在數字貨幣上投資損失了將近1萬美元後選擇走上絕路。

對財富捷徑的渴望,對一夜暴富的奢望,構成了這個國家年輕群體的躁動。

為什麼韓國年輕人對數字貨幣如此狂熱?這或許來源於韓國焦慮的一代以及當下社會氛圍。

據韓國統計局6月23日發布的一則最新數據顯示,韓國大學畢業生失業人數在今年5月達到40.2萬人,創下2000年以來的月度數據新高。

數據同時顯示,韓國今年5月失業率為4%,比去年同期增加0.4個百分點,這是韓國最近18年來失業率最高的5月份。其中,年齡在15至29歲的年輕人失業率為10.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個百分點。

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金東兗對此表示:失業狀況「令人震驚」。

事實上,這種失業浪潮的背後成因,是韓國社會極高的教育普及率:年齡在25歲到34歲的韓國人當中,有70%受過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已經實現完全普及。

與之相比,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為42.7%,高中教育入學率為87%。

社會體系中的崗位都是按照市場的需要進行合理地分配。韓國教育普及率高,導致韓國年輕人對於一些體力勞動及其他基礎崗位心存抵觸,這必然會引起相當一部分人的失業,從而引發更多的焦慮。

崔昌民告訴懂懂筆記,目前韓國年輕人的壓力非常大,階級上升通道變窄讓年輕人普遍存在嚴重焦慮感。從2015年的一份調查表示,有50%的韓國人認為自己的成就不能超過自己的父母,再2006年時這個比例還只有29%。

而從去年12月以來比特幣瘋狂的漲跌,加上一些輿論和媒體對幣圈一夜暴富的宣傳,讓很多人片面認為這一輪機會稍縱即逝。崔昌民坦言,周圍絕大多數親友都是急切地期盼通過數字貨幣的暴漲來完成階級的上升。

站在國家層次來看,朝鮮半島過去這半年來的跌宕起伏,也令焦慮的韓國人將注意力從黃金逐漸轉移到數字貨幣。

2017年7月,安理會對朝鮮實施制裁到川普對朝發表強硬言論,對韓國金融和證券市場的影響都非常巨大。

這其中耐人尋味的一個現象就是:韓國國內數字貨幣以太幣在川普對朝講話後的兩周內暴漲了67%,而黃金漲幅卻不到8%。

黃金,長期以來都被當做重要避險資產,而這次漲幅竟然沒有跑贏數字貨幣。

事實上,對於數字貨幣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韓國已經孕育了一片肥沃的土壤,並敞開懷抱迎接它的落地。

韓國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泰奇曾對此做過分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韓國投資者對高槓桿的金融投資情有獨鍾,尤其是年輕人。而政府允許投資者進行槓桿化進行投資,是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根據美國期貨行業協會的數據,在2011年韓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打擊高槓桿的投機行為之前,韓國的股票指數期權市場活躍度一直位居全球榜首。

韓國政府的無奈

儘管韓國民間對數字貨幣異常狂熱,韓國政府卻對數字貨幣「忽冷忽熱」。

1月22日,韓國政府規定收入超過200億韓元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將被徵收22%的企業所得稅和2.2%的本地所得稅,兩項稅收共計24.2%。

有韓國幣圈資深人士對媒體表示:「韓國政府這次對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刀——制定的稅率接近四分之一,也許是政府將開始正式對這塊新興市場進行監管的信號。」

但是在一周後的2月1日,韓國財政部長金東兗對韓國政府將禁止數字貨幣交易的新聞進行了回應,他表示政府沒有要禁止或打壓數字貨幣市場的意圖,並稱政府馬上要做的是「使數字貨幣交易走向正規化」。

而在最近的6月27日,現任韓國區塊鏈協會(KBCA)主席Daeje Chin又在公開場合表示,韓國政府正準備通過政策來促進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包括培養區塊鏈人才、扶植區塊鏈創業公司。

韓國數字貨幣市場在政府一緊一松、一冷一熱中緩慢前行。

當全球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浪潮不斷來襲,這個國土面積僅為1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颳起了一股「炒幣」的旋風。不斷上升的失業率、局部地區的不穩定讓「泡菜民族」將注意力轉向了數字貨幣,幣民不分男女老少都加入到一夜暴富的幻夢中。

面對目前的瘋狂局面,韓國政府開始逐步採取冷靜與剋制的態度。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不僅僅讓韓國,也讓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探索如何摸著石頭過河,而出台完善的監管制度將其納入正常軌道,或許才是促使它良性發展的必經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住房雙軌制時代來了?
人體發電:以後我們就是自己的移動電源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