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三世佛母?

為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三世佛母?

閱藏分享62、為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三世佛母?

下面五段經文,前三段出自《文殊師利問菩提經》,是連續的三段經文。第4、5段從《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和發菩提心品抽出。

分享一下讀這些經文的幾點想法:

1、為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三世佛母?因為「一切如來在修行地,皆曾引導初發信心」(4段),文殊菩薩的殊勝功德是引導眾生髮菩提心,至眾生成佛,而文殊菩薩以本願力仍現菩薩相。所以文殊菩薩的大願可以和地藏菩薩相比,二菩薩是度生流水線的上下游關係。

2、第1段經文和第2段經文是連著的。第1段講什麼是發菩提心,第2段講怎麼發菩提心。前次寫過一篇《文殊菩薩說:要開悟,先背經》,就是解釋2段經文。

3、還寫過一篇《初住位的開悟和登地位的見道有啥區別?》,有人反對說初住位發菩提心不需要開悟,要見道位才開悟。而第1段說「菩提相者,出於三界,過世俗法,語言道斷,滅諸發、無發,是發菩提。」所謂發勝義菩提心就是見菩提相,也就是見心的真實相,這就是發菩提心,並沒有發或不發。所以說,要開悟才能發勝義菩提心。

4、第4段中也說:「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顯然,諦見心的實相也需要開悟。

5、有人認為發勝義菩提心就是見道。我們看第3段經文,講得很清楚:「初發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轉心如月十日,一生補處心如月十四日,如來智慧如月十五日。」顯然這裡以上半月15天對應於三大阿僧祇劫。發心是在第一大劫開始,如新月;見道是在第二大劫開始,如月5日,見道之後行道,所以叫行道心。可見,發心和見道的區別很清楚。

6、第5段講了空見和發菩提心的關係,「服於空葯除邪見已,自覺悟心能發菩提,此覺悟心即菩提心,無有二相。」空是葯,為的是除種種妄想邪見。除邪見已,心自覺悟,也就是開悟,自覺悟心就是菩提心。

7、第5段還講了空葯為除執著,不能執空。「以何因緣立空義邪?為滅煩惱從妄心生,而說是空。善男子!若執空理為究竟者,空性亦空,執空作病亦應除遣。」

8、這兩部經都和文殊菩薩有關,文殊菩薩有關的經典大多是講空,講般若波羅蜜多。現在又搞清了空和發菩提心的關係。由此想到,或許,實證般若=發勝義菩提心。般若類經典、文殊菩薩有關經典,或許都和開悟、發勝義菩提心有關。我現在知道有幾部經是這樣,是不是都符合還需仔細閱讀。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1、

爾時世尊,入諸佛甚深三昧,如實諦觀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諸重擔、度三有險道,滅無明、得真明,拔邪箭、斷渴愛,成法船、擊法鼓、吹法螺、建法幢,轉生死種,示涅盤性,閉塞邪道,開於正路,離諸惡業,示於福田。我今當觀,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以身得?為以心得?

「若以身得,身則無知、無作,如草木瓦石,四大所造從父母生,以衣服、飲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必歸敗壞無常磨滅。而是菩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說,無形、無色、無定、無相、無向、無入、無道,過諸言說出於三界,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亦無所得、亦無戲論,無問、無示、無有文字、無語言道。

「若以心得,心從眾緣生,眾緣生故空如幻,無處、無相、無性,亦無所有,於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有言說,是皆憶想分別,實無所有,無有根本,亦無體相。無受、無著、無染、無離,一相所謂無相。是故於此法中,無有得者。無所用法,亦無菩提。如是通達,是則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會中,立佛右面,執大寶蓋,以覆佛上。時文殊師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發心?」

佛告文殊師利:「善男子、善女人,當隨菩提相,而發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當云何說?」

佛告文殊師利:「菩提相者,出於三界,過世俗法,語言道斷,滅諸發、無發,是發菩提。文殊師利!是故菩薩應滅諸發,發菩提心,無發是發菩提。發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實際,無分別,不緣身心,是發菩提。不著諸法,不增、不減、不異、不一,是發菩提。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影、如響、如水中月,應當如是發菩提心。」

2、

爾時會中,有天子,名月凈光德,得阿惟越致。問文殊師利法王子言:「菩薩緣何事故行菩薩道?」

文殊師利言:「汝可以此問於世尊。」

佛即告文殊師利:「汝答月凈光德天子所問行法。」

文殊師利謂天子言:「汝可善聽,我今當說。天子當知,諸菩薩道,以大悲為本,緣於眾生。」

天子言:「菩薩大悲以何為本?」

文殊師利言:「以直心為本。」

又問:「直心以何為本?」

答言:「於一切眾生等心為本。」

又問:「等心以何為本?」

答言:「無別異行為本。」

又問:「無別異行以何為本。」

答言:「以深凈心為本。」

又問:「深凈心以何為本?」

答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本。」

又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何為本?」

答言:「以六波羅蜜為本。」

又問:「六波羅蜜以何為本。」

答言:「方便慧為本。」

又問:「方便慧以何為本?」

答言:「不放逸為本。」

又問:「不放逸以何為本?」

答言:「三善行為本。」

又問:「三善行以何為本?」

答言:「以十善業道為本。」

又問:「十善業道以何為本?」

答言:「以攝六根為本。」

又問:「攝六根以何為本?」

答言:「以正憶念為本。」

又問:「正憶念以何為本?」

答言:「以正觀為本。」

又問:「正觀以何為本?」

答言:「以堅念不忘為本。」

3、

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有幾(jǐ)心,能攝因、能攝果?」

文殊師利言:「天子!諸菩薩有四心,能攝因、能攝果。何等為四?一者初發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轉心,四者一生補處心。初發心,為行道心作因緣;行道心,為不退轉心作因緣;不退轉心,為一生補處心作因緣。

「複次,天子當知,初發心如種穀(ɡǔ)田中,行道心如穀子增長,不退轉心如華果始成,補處心如花果有用。又初發心如車匠集材,行道心如釿(jīn)治材木,不退轉心如安施材木,一生補處心如車成運致。又初發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轉心如月十日,一生補處心如月十四日,如來智慧如月十五日。又初發心能過聲聞地,行道心能過辟支佛地,不退轉心能過不定地,一生補處心安住定地。又初發心如學初章,行道心如學第二章,不退轉心如能以章為用,一生補處心如通達深經。又初發心從因生,行道心從智生,不退轉心從斷生,補處心從果生。又初發心因勢力,行道心智勢力,不退轉心斷勢力,補處心果勢力。又初發心如病者求葯,行道心如分別葯,不退轉心如病服藥,補處心如病得差(chài)。又初發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學法王法,不退轉心能具足學法王法;補處心學法王法能得自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發菩提心品

4、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告妙德等五百長者,我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門,而此道場無量無邊人天大眾皆生渴仰。我今為是啟問如來,云何為心?云何為地?唯願世尊!無緣大慈無礙大悲,為諸眾生分別演說,未離苦者令得離苦,未安樂者令得安樂,未發心者令得發心,未證果者令得證果,同於一道而得涅盤。」

爾時,薄伽梵以無量劫中修諸福智所獲清凈決定勝法大妙智印,印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今真是三世佛母,一切如來在修行地,皆曾引導,初發信心,以是因緣十方國土成正覺者,皆以文殊而為其母。然今汝身以本願力現菩薩相,請問如來不思議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普為分別解說。」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佗贊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無,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瞋痴?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是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愍,如實解說。」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心如流水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心如電光,須臾之頃不久住故。心如虛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心如猿猴,游五欲樹不暫住故。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故。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心如獨行,無第二故。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塵,坌污自身生雜穢故。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心如幻夢,於無我法執為我故。心如夜叉,能噉種種功德法故。心如青蠅,好穢惡故。心如殺者,能害身故。心如敵對,常伺過故。心如盜賊,竊功德故。心如大鼓,起鬪戰故。心如飛蛾,愛燈色故。心如野鹿,逐假聲故。心如群豬,樂雜穢故。心如眾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觸故。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盤,我樂凈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世覺母妙吉祥,  請問如來心地法,

我今於此大會眾,  開演成佛觀行門。

此法難遇過優曇,  一切世間應渴仰,

十方諸佛證大覺,  無不從此法修成。

我是無上調御師,  轉正法輪周世界,

化度無量諸眾生,  當知由悟心地觀。

一切有情聞此法,  欣趣菩提得授記,

一切有緣得記人,  修此觀門當作佛。

諸佛自受大法樂,  住心地觀妙寶宮,

受職菩薩悟無生,  觀心地門遍法界,

後身菩薩坐覺樹,  入此觀行證菩提,

此法能雨七聖財,  滿眾生願摩尼寶。

此法名為佛本母,  出生三世三佛身;

此法名為金剛甲,  能敵四眾諸魔軍;

此法能作大舟航,  令渡中流至寶所;

此法最勝大法鼓;  此法高顯大法幢;

此法金剛大法螺;  此法照世大法炬;

此法猶如大聖主,  賞功罰過順人心;

此法猶如沃潤田,  生成長養依時候。

我以眾喻明空義,  是知三界唯一心,

心有大力世界生,  自在能為變化主。

惡想善心更造集,  過現未來生死因,

依止妄業有世間,  愛非愛果恆相續。

心如流水不暫住,  心如飄風過國土,

亦如猿猴依樹戲,  亦如幻事依幻成,

如空飛鳥無所礙,  如空聚落人奔走。

如是心法本非有,  凡夫執迷謂非無,

若能觀心體性空,  惑障不生便解脫。

5、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三世所有一切心法,本性皆空,彼菩提心,說何名發?善哉世尊!願為解說斷諸疑網,令趣菩提。」

佛告文殊師利:「善男子!諸心法中起眾邪見,為欲除斷六十二見種種見故,心心所法我說為空,如是諸見無依止故。譬如叢林蒙密茂盛,師子白象、虎狼惡獸潛住其中,毒發害人,逈絕行跡。時有智者以火燒林,因林空故諸大惡獸無復遺余。心空見滅,亦復如是。

「又,善男子!以何因緣立空義邪?為滅煩惱從妄心生,而說是空。善男子!若執空理為究竟者,空性亦空,執空作病亦應除遣。何以故?若執空義為究竟者,諸法皆空無因無果,路伽邪陀有何差別?善男子!如阿伽陀葯能療諸病,若有病者服之必差,其病既愈葯隨病除,無病服藥葯還成病。善男子!本設空葯為除有病,執有成病執空亦然,誰有智者服藥取病?善男子!若起有見勝起空見,空治有病,無葯治空。

「善男子!以是因緣,服於空葯除邪見已,自覺悟心能發菩提,此覺悟心即菩提心,無有二相。善男子!自覺悟心有四種義。云何為四?謂諸凡夫有二種心,諸佛菩薩有二種心。善男子!凡夫二心其相云何?一者眼識乃至意識,同緣自境名自悟心。二者離於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緣境名自悟心。善男子!如是二心能發菩提。善男子!賢聖二心其相云何?一者觀真實理智。二者觀一切境智。善男子!如是四種名自悟心。」

2018年6月18日星期一

藕益大師對大眾閱藏第二季的指導,先讀阿含再讀些論,再讀大乘深經

想讀經聽經,請關注為您讀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閱藏 的精彩文章:

TAG:大眾閱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