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伏前灸,你準備好了嗎?

伏前灸,你準備好了嗎?

瀕湖山人健康寶典

您的私人健康顧問

伏前灸,你該開始了

7月17日是2018年的初伏,一般來說,初伏前一段時間,是伏前「解毒」的好日子。如果能在伏前這段時間就進入狀態,可以給三伏灸打下良好基礎!

說起三伏灸,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初伏、中伏、末伏這幾個階段進行艾灸調理有特殊效果。但有的人艾灸一兩次後,卻覺得毫無作用。

其實,三伏灸是一個系統養生法。一般來說,堅持在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個階段行灸,是最基礎的;若要加強效果,可在三伏天持續做艾灸調理。就拿哮喘來說,中醫認為哮喘主要與肺、脾、腎相關,初伏時選穴重在從肺論治,中伏所選穴位重在從脾論治,末伏所選穴位重在從腎論治,只有肺、脾、腎三臟同調,才能共收止哮平喘之效。

由此看來,如果只是灸療一兩次,缺乏系統行灸,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另外,行灸調理期間不忌口也會影響灸療效果。

三伏天 VS 三伏灸

三伏天「灸療」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法,它是依據中醫學「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體內陽氣最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艾灸,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再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處,標本兼治。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濕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是借天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三伏灸的作用

三伏灸,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根據《內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尤其是「三伏天」,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吸收。此時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三伏灸,排寒濕效果最佳

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

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行灸,以艾火的純陽,結合三伏天時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腧穴,具有一灸頂三灸的效果。

三伏灸,保健養生

「未病先防」,三伏灸通過疏通經絡,補陽驅寒、溫養五臟,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灸重在預防複發,而艾灸本是養生保健,起緩解作用。當疾病複發嚴重時,患者還應到醫院相應科室對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2018三伏灸時間表

伏前解毒:5月05日—7月12日

初伏驅寒: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清養: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化瘀:8月16日—8月25日

伏後固本:8月26日—9月02日

伏前必灸穴位

伏前補陽最為重要,它還可以為我們接下來的「三伏灸」打通經絡,此時我們可以艾灸大椎、關元、中脘、足三里、湧泉等穴位。這樣就可以在護住體內陽氣的同時,順勢將多餘的火氣引到腳底釋放,使我們由內而外地感受輕鬆舒適,身體不再有沉重感。

穴位參考

【大椎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頭時,頸後最明顯的那個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關元穴】在臍中下3寸腹中線上。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湧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瀕湖山人 的精彩文章:

維生素A吃多了也會中毒?是怎麼回事啊?如何預防?

TAG:瀕湖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