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何區別女人是漢人還是滿人?只需看一隱私部位,就知道了
1644年,明朝內亂,關外的順治趁機入關,奪取了明朝政權。至此,清王朝建立後,滿族的許多習俗都從關外傳到了中原,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漢族人的習俗。不過,我們不禁會問,既然漢族的許多習俗都被滿族所影響,再加上滿漢兩族的人都長的差不多,那麼我們如何區別滿族人和漢族人呢?今天,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其中的一些秘密。
清朝時期,滿族作為統治階級,在許多習俗上有影響著漢族人。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男子的髮型。清朝時期,男子留小辮,意味著掃去四夷,定頂中原,這與明朝時期有著巨大的區別。不過這樣的以來,就很難分清楚一名男子是滿族人還是漢族人了。不過,對於女性來講,卻可以通過另一種習俗來分清楚誰是滿族人,誰又是漢族人。
由於滿族早先是女真族,因此,他們有著一種與漢族人不同的習俗。滿族人自出生之際,就要分別在兩隻耳朵邊上紮上三個孔以便佩戴耳環。而與滿族人不同的是,漢族人都是兩隻耳朵一邊扎一個孔,因此,這就為區別滿漢兩族提供了方便。
在後金時期,不僅僅是女子,佩戴耳環亦成為了男子的一種習慣。而對於女子來講就更不用說了,她們不僅僅是佩戴耳環,更是要在二環上下很大的功夫。要麼是在選材上,要麼是在做工上。無論是金、銀、玉等都成為了女子在佩戴耳環時必須的材料。更有甚者,一隻耳朵最多佩戴了四五隻耳環,著實令人眼花繚亂。
在清朝一統江山之後,在將這樣的習俗進行保留的同時,也進行了規範。這種佩戴耳環的習俗不但被確定了下來,並且作為滿族婦女的習俗要一直保留下去,最終被人稱作是「一耳三鉗」。也就是說兩隻耳朵,分別打三個孔來進行耳環的佩戴。
至此,每一位滿族的女子無論家世背景如何,都要進行佩戴耳環。只不過,家世好,地位高的滿族女子選用的是上等玉石,或者黃金等來製作成耳環,進行佩戴;而對於一般的滿族家庭來講,這些婦女則佩戴銅質的耳環。在選秀的時候,皇帝從她們佩戴的耳環數量和質量就可以輕易區分誰是滿族人,誰是漢族人;同時也可以區分出誰的家父官職高,誰的家父官職底等。
清朝時期,雖然是滿族統治漢族,但是在習俗方面卻是相互影響,只不過滿族「一耳三鉗」這樣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民國初年。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難免會相互影響,但即便如此,每個民族還是會保留自己獨特的文化,從而才能讓自己的民族延續下去。
※就因為他不替皇上辦事,就被皇上下令,株連十族
※敢娶皇帝的妃子做老婆,也就只有他了,臨終前一句話說出一生感想
TAG:這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