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訓練不拚命 戰場要丟命

訓練不拚命 戰場要丟命

原標題:訓練不拚命 戰場要丟命


授課背景


在「脖子以下」調整改革中,第77集團軍某旅移防至海拔4700米的雪域高原遂行高駐高訓任務。隨著時間推移,最初的新鮮感逐漸褪去,高強度的訓練讓該旅山步三連部分官兵產生了畏難情緒。眼瞅著年中考核日益臨近,正當現任連長俄木伍合為如何激發官兵血性士氣而犯愁之際,三連第18任連長史德義等52名曾在連隊服役的老兵輾轉千里重回部隊探望官兵。就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教育授課在駐訓場高揚的連旗下展開。

課堂回放


俄木伍合:都說「紅色基因藏在老兵的故事裡」。剛才,老連長跟我講了很多他們當年的故事,我聽後感觸頗深。利用訓練間隙,我請史連長來給大家嘮一嘮,一同重溫那段崢嶸歲月。大家歡迎!


史德義:戰友們,大家好!能夠重返當年服役過的老連隊,我格外激動。看到連隊新列裝的裝備和精神抖擻的你們,我非常欣慰,相信你們一定能接過我們這個英雄連隊的接力棒,再創新的輝煌。


俄木伍合:史連長,聽說您參加過很多次戰鬥,能不能給我們談談您最深刻的記憶?

史德義: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親眼看到戰友犧牲在自己眼前。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帶領連隊投入作戰,戰鬥發起不久後,一條火舌突然從敵人暗堡里伸出,副連長苟中利不幸中彈犧牲。看著倒在血泊中的戰友,官兵們的怒火瞬間被點燃。為給副連長報仇,火箭筒手肖文德連續發射多枚火箭彈,最終將敵暗堡炸得粉碎,可自己的雙耳被震得鮮血直流,至今未恢復聽力;三排長尹仁光接替副連長組織敢死隊,在衝鋒時被炮彈破片擊穿肚皮,腸子流出體外,他簡單用衣物包紮後又繼續投入戰鬥……那一役,連隊最終斃敵41人,成功消滅了扼守某橋樑之敵。


俄木伍合:面對這樣血與火的考驗,連隊戰士當時有沒有畏懼心理?如果有,您又是怎樣幫助他們克服的呢?


史德義:第一次真正踏上戰場,不少戰士還是緊張得直冒冷汗。為了給官兵鼓勁,我向大家講了「陽廷安班」的故事——1962年,在一場戰鬥中,「陽廷安班」全班8人前赴後繼,接連攻克敵27個地堡,殲敵55人,直至戰鬥到最後一人。聽罷,戰士們熱血沸騰,紛紛表示要像老班長陽廷安那樣英勇戰鬥!我想,這正是紅色基因的偉力所在。


俄木伍合: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您認為對於我們軍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


史德義:軍隊是要打仗的,戰爭是殘酷的,對於軍人而言,最重要的無過於苦練殺敵本領。在那場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咱們三連先後參加大小戰鬥10餘場,每一場都是主攻隊,每一次啃的都是硬骨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咱們這支令敵膽寒的尖刀連,是在投入戰鬥前不到3個月剛剛組建的。當時,曾在部隊精簡整編中撤銷番號的三連因為前線需要重新恢復建制,不少新補入戰士甚至剛剛完成入伍訓練。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我帶領大家叫響「訓練不拚命,戰場要丟命」的口號,風雨無阻展開訓練,僅手榴彈投擲課目一項,全連就拉斷了1000多根用於輔助訓練的背包繩。那段時間,連隊每名官兵必須要靠吃止痛片才能在夜裡勉強入睡。

在之前跟俄木連長交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咱們很多戰友最近因為新裝備配發、新大綱施行、訓練量增大而產生了畏難情緒。作為一名親歷過戰爭的老兵,我深知能戰方能止戰的道理。當今世界並不太平,作為軍人,必須隨時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否則上了戰場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作為一名從連隊走出的老兵,我堅信咱們三連是打不垮、累不倒的,我也更堅信你們每個人都是好樣的,都是三連英勇無敵的好戰士!


俄木伍合:同志們,剛才史連長結合自己參戰的經歷為我們闡述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訓練不拚命,戰場要丟命。我相信大家聽了都很有感觸,我也希望每名同志都能夠牢記老連長的殷切囑託,克服怕苦畏難的心理,從難從嚴苦練殺敵本領,以「能打仗、打勝仗」的決心和志氣,捍衛老兵們用鮮血染紅的這面連旗!

(張 軍、本報特約記者李佳豪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火箭軍某基地500餘基層監督員糾風治弊
那年,那事,那人——記憶中的團長們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