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再做嘮叨父母的十二個訣竅

不再做嘮叨父母的十二個訣竅

不再做嘮叨父母的十二個訣

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長嘮叨多了,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能解決孩子的實際問題。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嘮叨是一種關心,也是父母「愛之切,恨之深」的表現,如果沒有愛的關係,絕少出現嘮叨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許多喜歡嘮叨的人,很少能主動發現自己是嘮叨的人!不僅如此,很可能還感覺自己說的不多。所以,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也就沒有改變的可能。

想驗證自己是否是一個嘮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簡單,去買一個錄音筆或攝像機,讓孩子或其他家人偷錄,自己找時間聽聽或看看,立馬就能得到答案。既然嘮叨那麼招人反感,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嘮叨?

01

『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

02

『過度關愛』

—和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會,父母對孩子事無巨細的照顧,那怕是不停地囑咐也是應該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是「小不點」了,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為,家長不厭其煩地「說教」,孩子必然不願意聽。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千萬別嘮叨。

03

『家長缺乏安全感』

—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讚許。於是,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難於完成時,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甚至是抱怨、訴苦,以期孩子能夠「達標」。

04

『父母會嘮叨』

—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係不佳

人與人關係疏遠的重要標誌,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05

『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

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既沒有原則和界線,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只好學習祥林嫂,不停的嘮叨了。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06

『嘮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慣性思維』

—沒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

每當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總是按照成人的處事原則來判斷孩子的對錯,完全忽視孩子的發展特點。所以,只看結果的做法,不僅會用自己的話打斷孩子的話,還認為孩子是「狡辯」。這直接導致父母失去信任,並使孩子自尊心遭到傷害,嚴重的會自我封閉,不再和家長說任何事情!

07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望太強』

不能否認,很多父母也真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時間、金錢和精力上。但父母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聽自己的「話」,如果孩子幼小沒有反抗力量而不啃聲,父母就感覺自己沒有威望,於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當面對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時,孩子的對立就讓家長不停「訴苦」,變成了一個「怨婦」!

08

『父母的嘮叨』

—往往是家長有過高的期望

不少家長在孩子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期望考入名校,並作為教育「成功」標誌。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或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驟去做,父母就忽視孩子豐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過督促來促進孩子。其實,這種無情和過度強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

09

『父母的嘮叨』

—往往出於家長對孩子什麼都想了解

現在許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於是事無巨細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如果孩子不願說,父母就會不停的嘮叨追問。可問題是,幼小的孩子難於記住當天所發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後的孩子,假設沒有良好親子關係,他們甚至連露臉的事都不願說。

10

『嘮叨的出現』

—是交談雙方的興趣點不一致

不少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往往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說,比如關注孩子的成績、人品、健康等,而這些對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結果而忽視過程,就使親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語言。所以,家長經常會插孩子的話,孩子由於思維被打斷很難恢復,交談直接變成了父母的嘮叨。

上面啰嗦了這麼多,其實,父母的嘮叨都是一種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焦慮的表現。從理論上說,適度的焦慮是比較好的現象,促使人們改變。只是當父母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變得嘮叨時,要想一想弱小的孩子,他們是否能承受你的負面情緒宣洩?所以,父母要儘可能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負面情緒已經累積時,就不要再絮叨了,因為此時你說的話,孩子已經聽不進去了。

十二招讓父母變得不再嘮叨

第一招

父母要尊重、認同、接納孩子,然後在真誠和熱情的基礎上積極關注孩子。

其實,這已不單是解決嘮叨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兒童教育的核心。比如,如果父母能接納孩子,那怕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就不會採取打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樣,能積極關注孩子的父母,就能及時發現問題,甚至在事情發生以前,就做好預防工作,防範於未然。

第二招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嘮叨的「天敵」。

俗語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說明當交流雙方有良好的關係,再多的話也不會感覺啰嗦。所以,在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就算父母屬於多話的人,在孩子出現問題後無比的「碎道」,由於所說的話都是尊重孩子的,孩子也不會感覺到難聽和反感,就願意聽家長嘮叨了。

第三招

父母要善於放穩心態,在生活中自己要學會減壓。

嘮叨的根源是在於父母的焦慮,雖然適度的焦慮對人是有好處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得志,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終歸是孩子,要允許他們犯錯和給予改過的機會,過高的期望與浮燥的情緒都不足取。另外,情緒輕鬆的父母,會使孩子降低「防禦」心理,顯得比較聽話。

第四招

父母要注意說話語調,要低聲和悅的說,不要帶有抱怨情緒。

孩子判斷父母的情緒,除了看錶情和神態以外,主要靠說話的語調。當孩子接收到悅耳的話語,先感受到的是舒服,他們不會先採取「自我保護」的方式,就算家長話多孩子也不會感覺嘮叨,也能按照家長所說的去做。所以,對孩子使用親切的語言,遠比採取命令、喝斥要好。

第五招

對認字的孩子,父母要學會留字條。

如果家長事無巨細,都對孩子反覆強調和叮囑,不僅使孩子聽到後面就忘記前面,同時也因為話太多都沒有講到點子上,孩子也不知道到底那個是重點,結果會適得其反。所以,對一些孩子真不容易記住的事情,與其不停地用嘴說,還不如動用「爛筆頭」,給孩子寫一個備忘的紙條,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第六招

父母要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別沒事找事地找孩子說話。

對於孩子學習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學會思考,以及做事認真和耐心。可實際情況是,許多父母借著「關心」孩子,不停地對孩子問寒問暖,這就等於不斷打擾孩子的注意力或影響思考。所以,在孩子學習時,父母不能因為過分關注分數,就不停地嘮叨讓孩子倍感壓力。

第七招

當父母發現自己嘮叨,可以強制自己採取分時說話方法。

也就是說,當自己有情緒而不停的說,容易變成情緒發泄,這對解決孩子的問題是於事無補的。所以,家長就暗中計時,說到1分鐘就不再說了,把其他要說的話「咽」下去,告訴孩子他們現在有說話的權利,這不僅能調整自己的情緒,也給孩子留下辯解的時間。如果孩子不說,那也一定要等超過自己說的時間後,才能接著說。

第八招

父母要拋棄想當然的思維模式,學會傾聽。

人的交流都是一個說一個聽,兩個都說是吵架,兩個都不說是頂牛。讓孩子多說一點,家長必然要少說,這不僅對判斷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了解真實想法大有幫助,也對最後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方法。所以,家長要靜下心來,讓孩子把話說完,有不同的意見也不要著急打斷和進行指責。

第九招

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回應。

嘮叨,從形式上看,正是因為對方沒有回應,說話人為了避免過早結束而不得已採取的方法。所以,家長從孩子嬰幼兒階段,對他們的要求要有及時的響應,並根據要求是否合理進行說明。這樣示範以後,孩子自然知道,父母說對時就要明確表示認可,對父母不正確的要明確表示不同意,並說明理由。父母得到回應,也就不會再嘮叨了。

第十招

父母說話前,最好先打好腹稿,每次只重點說一個問題。

嘮叨在表現上就是說車軲轆話,這就是其思維混亂、沒有重點。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分不清輕重緩急,還將直接影響到正常的學習。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一次改掉N個問題,他們每次能保證一個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同時,孩子在行動上自然會有輕重緩急。

第十一招

父母要學會放權,敢於放手,孩子的問題沒有那麼可怕的。

父母的嘮叨,雖然說是畸形的「愛」,但出發點也是希望孩子好的。如果父母從小敢於撒手,孩子早一點摔跤、犯錯誤就比他們長大以後再出類似情況要好。當孩子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以後,也許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根本就不給你嘮叨的機會了,因為他們已經學會自我控制和情緒管理了。

第十二招

父母要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他們無法按照成人的對話方式進行交談。若父母經常說一些孩子聽不懂的詞語或句式,那你的真實意圖很可能被孩子誤解,這直接導致問題不能解決。比如,父母帶有強烈假設性的提問,會使孩子感到被審問,那怕沒有幾句話,孩子依然感到父母在嘮叨和不信任自己。

其實,家長想避免嘮叨,核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教育孩子要走進孩子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內心真實需求,在有界線的基礎上擇機而教。所以,與其不厭其煩的絮叨,不如多理解和認同孩子,給他們一些成長的空間,該放手時要放手,該住口的就住口。只要孩子能科學地進行散養,他們一定能茁壯成長的,且一定會超出你的預期!

圖文源自網路,屬公益分享;

若涉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桂林本地學員報名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如何給孩子安排假期
任性發脾氣,福不加身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