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禍夫吳起,智小謀大

諸葛亮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禍夫吳起,智小謀大

諸葛亮故意失荊州,網友們可能會驚訝,為什麼要故意失荊州呢,荊州明明是關羽丟掉的。歷史上,諸葛亮是以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來說,不是普通的損兵折將,而是斷其臂膀,壞其基業。諸葛亮不可能故意失荊州啊!諸葛亮不可能故意失荊州嗎?如果諸葛亮有隱藏著一點點的私心呢?如果是這樣,那一切就很好解釋了。雄據荊州為劉備肱骨的關雲長,就是諸葛亮第一個要除去的對象。除掉關雲長,失去荊州,對諸葛亮來說,不僅無損,而且有益。要知道,雖然是孫吳據有荊州,可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是在孫吳的。而且諸葛亮當時(公元220年)並無親生子嗣,養子諸葛喬,16周歲,本是諸葛瑾的二兒子。

一方面,劉備雖然對諸葛亮的能力信任有加,但並不是事事由著諸葛亮。在橫跨荊、益兩州之後,荊州,是關雲長坐鎮,東川,由魏延負責。兩方大員,都不是諸葛亮可以輕易駕馭的。即使在白帝城臨終託孤,劉備的布置也還是很周全的。對諸葛亮從道義、情理和實力進行了約束。先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逼諸葛亮表態;次讓劉禪「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此時諸葛亮仍然沒有親生兒子)」,後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

另一方面,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四年(公元227年)親生兒子諸葛瞻才出生,再一年,養子諸葛喬卒。諸葛亮五十三歲去世的時候(公元234年),諸葛瞻才剛七周歲。正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諸葛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為什麼說諸葛亮故意失荊州,首先,很難用過失來形容諸葛亮的失策。諸葛亮是守過荊州的,出山輔佐劉備前更是長期呆在荊州。對荊州的局勢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在孫曹兩家聯合圖謀荊州之際,諸葛亮獻策讓關雲長離開根據地去攻曹而不作任何支援,犧牲關雲長的意圖十分明顯。事實上,此前馬超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也正是這些個馬良伊籍,在荊州之戰整個過程中,不發一言,不出一計,堪比「徐庶進曹營」。而他們,卻是諸葛亮非常信任的人,是諸葛亮留下來輔佐關雲長的文官,是荊州本地人。馬良是伊籍推薦給劉備的,馬良之弟馬謖,與諸葛亮親如兄弟。此外,象傅士仁,糜芳酒後誤事,費詩回去,沒有報告嗎?關雲長沒有得力下屬守衛荊州,連隨軍司馬王甫都擔心,諸葛亮不考慮嗎?關雲長久攻樊城不下,二受箭傷,「撤荊州大半兵赴樊城聽調」,諸葛亮會不清楚嗎?如果劉備可能被表面戰果迷惑,難道作為軍師甚至可能是情報部門負責人,經常以夜觀天象掩飾的諸葛亮也如此大意嗎?

所以,諸葛亮在失荊州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絕對不是簡單的過失,而是有明顯的故意。《三國演義》在敘述中,對此也似埋有伏筆。關雲長兵取樊城之前,「假寐於帳中。忽見一豬,其大如牛,渾身黑色,奔入帳中,徑咬雲長之足。雲長大怒,急拔劍斬之,聲如裂帛。霎然驚覺,乃是一夢」。「豬」與諸葛亮的「諸」是同音的,「帛」與「葛」是同類的。

所以諸葛亮成為輔臣後,一方面要處理好和劉禪的君臣關係,另一方面更要處理好自己與蜀漢政權當中他的同僚們——那些來自不同陣營、代表不同政治派別和集團利益的人之間的關係。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了諸葛亮和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之間的嚴重分歧,最後導致李嚴被廢。所以,諸葛亮無論如何是不能把政權交給劉禪的。而李嚴的被廢則成為劉備遺囑破產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劉備的政治遺囑並沒有達到他預想的目的。也許,劉備讓李嚴輔助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本身就是一個錯。李嚴是南陽人,曾經在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下面做官,幹練精明,很得劉表和劉璋的信任,是一個老於世故、才能出眾的官僚。

212年,劉備準備進攻成都,但軍事實力不夠。213年,劉璋派李嚴指揮駐紮在綿竹的各路軍隊,抵禦劉備的進攻。誰想,這位一向以「忠心」著稱的前線指揮官卻率領軍隊和一些官員投降了劉備。劉備經過幾次大戰,最終攻佔了成都。李嚴的投降對劉備集團取得最後勝利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李嚴得到劉備的信任是理所應當的。但這的確不是他成為劉備託孤大臣的主要原因。而真正讓他成為輔臣的原因是他作為劉璋根據地的舊人這一身份,劉備為了籠絡劉璋集團,擴大新建立的蜀漢政權的基礎,只能對李嚴另眼相看。就在他死的前一年,他任命李嚴為尚書令,死時,又讓李嚴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可是,他同時又讓李嚴擔任中都護,駐守永安。也就是說,李嚴名義上是託孤大臣,但他最主要的職責是鎮守邊疆。從古到今,沒有一個輔臣是在中央之外的。僅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對於後主劉禪的影響似乎都是間接的,從難以接近皇帝而言,李嚴確實是空有託孤虛名,並無照顧劉禪之實。那麼,是他不想照顧嗎?是他真的不想有託孤實名嗎?

第二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讓李嚴負責供應軍需物資。但事情就出來了,有人告李嚴施展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手段,企圖誣陷諸葛亮。李嚴的「罪行」被揭露後,諸葛亮「當機立斷」,聯合高級官員二十二人上表給劉禪,將李嚴削職為民,流放外地。老於世故、才能出眾的李嚴會犯這樣愚蠢的錯誤,簡直是扯淡。接著,諸葛亮奪去了江州都督李豐的兵權,重新任命了江州最高指揮官,從此後,江州這個戰略要地才真正回到了蜀國政府的掌握之中。而隨著江州的歸來,劉備的政治遺囑也宣告了破產。這個中國歷史上表面看上去最溫和實質卻最狡詐的皇帝的政治遺囑從開始就註定要破產,他讓李嚴作為輔臣之一,不過是想安撫劉璋的舊部,但諸葛亮徹底打破了這種安排。後來,蜀漢政權的滅亡仍舊是由新人(劉備這一面的人)和舊人(劉璋那一面的人)的矛盾激化所導致的。

名人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煌煌京洛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

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

大憤不收,褒衣無帶。多言寡誠,抵令事敗。

蘇秦之說,六國以亡。傾側賣主,車裂固當。

賢矣陳軫,忠而有謀。楚懷不從,禍卒不救。

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謂得臣。

峨峨仲連,齊之高士,北辭千金,東蹈滄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夭夭園桃⑴,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淮陰⑵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⑶。大憤不收⑷,褒衣⑸無帶。多言寡誠,抵令事敗。蘇秦之說,六國以亡。傾側賣主,車裂固當⑹。賢矣陳軫⑺,忠而有謀。

楚懷不從,禍卒不救。禍夫吳起⑧,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謂得臣。峨峨仲連⑼,齊之高士,北辭千金,東蹈滄海。

注釋

⑴園桃:《詩》云:人之雲亡,邦國殄猝。漢室滅矣,園桃無子,所為作也。

⑵淮陰:指淮陰侯韓信。"漢初三傑"之一,為漢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後被呂雉殺害。

⑶子房:即張良,"漢初三傑"之一,功成隱退,身名全保。

⑷大憤不收:此指三大憤不收:何進欲盡誅宦官而敗,何進被殺;袁紹發病捕諸宦者,無長幼,皆殺之,得一時之快而至董卓得肆其毒;王允既誅董卓,使皇甫嵩領其眾,因李傕等求赦而赦,終至兵連禍結。⑸褒衣:褒,大裾,言著褒大之衣、廣博之帶。

⑹蘇秦:,戰國人,合縱六國,為縱約長。《戰國策》記載,蘇秦封武安侯,相燕,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奔,入齊,齊王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

⑺陳軫:戰國時期楚國人。秦王使張儀說楚王,秦願以商於六百里地與楚國交好,使楚與齊絕交。楚懷王非常高興地答應了。群臣皆賀喜楚王,唯獨陳軫看出這是秦的反間計,不主張接受秦商於之地。楚王不聽。後秦齊共攻楚國,楚大敗,不得已割兩城以求和。此處暗喻陳琳。

⑧吳起:戰國時期法家、軍事家。初事魯,後事魏。魏武侯即位後,吳起因不受信任又投奔楚國,被楚悼王任用為相,僅一年便創造了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顯赫成就。楚悼王剛死,吳起便被眾多宗室大臣追殺。儘管他臨危仍顯智謀,趴在按禮教神聖不可侵犯的故王遺體上,還是死於雨點般射來的亂箭之下。此處暗指何進,參考曹操薤露行。⑼仲連:即魯仲連,齊國高士。幫助田單攻下聊城卻拒絕田單給他封爵,遂逃隱於海上。

【作品鑒賞】

《煌煌京洛行》是曹丕對戰國和漢初的人物進行評價的一首詩歌,表明了詩人的立場和觀點

孟子云,不信仁賢,則國空虛。此則詩人詠京洛之微意也。《魏風》園桃,尚有實可食,本詩園桃,並無子而空長。憂心歌謠,亦魏文篡漢,托為《黍離》之作也。通過評價歷史人物,表明了詩人的立場和觀點。前四句直言虛美者多敗,表明人才應具有真才實學,而不應徒有華麗的外表。

五至八句論韓信與張良之事,通過對比表達讚賞張良的態度。九至十二句言行事不能太極端,物極必反,反則受其亂。十三至二十四句通過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從不同的側面補足前意。末尾句讚揚魯仲連,與前面讚揚張良形成了呼應之勢,至此也表明了詩人的人生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360網 的精彩文章:

沈郎的腰瘦是怎麼回事?古代五大美男之沈約:星漢空如此,寧知心有憶?
抗倭陣法何時能夠重現?戚繼光的鴛鴦陣?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TAG:語文360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