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存在?
有學者解釋「道」,認為道是虛無的。
道如果空幻無實,虛無飄渺,我們就會問,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不是虛無的呢?我們活在世界上是不是虛無的呢?
虛無飄渺(資料圖)
道家本來要解決存在上的虛無主義,這樣理解道,似乎不僅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反而變本加厲,使人更覺得生命的毫無意義,因為一切都是虛無,都不存在嘛。
其實,說道是虛無並不是這個意思。
道是真實的存在。
《道德經》說「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這種東西,是恍恍惚惚的。恍恍惚惚是什麼狀態?《道德經》說「湛兮似或存」,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但是,在這樣的狀態中,裡面有物質,有形象,有精氣,而且是可以驗證的。如何驗證呢?老子沒有說,對於哲學界討論的最高本源,本來就不適用經驗界的方法去探求,只能通過直覺去想像它,把握它。
所以強調悟,你覺悟了就沒問題,你悟不到別人也幫不上忙。
與道同體(資料圖)
萬物的本源就是這樣的狀態,恍恍惚惚之中有真實的存在,它是亘古長存的,它永恆不變。它似一個整全的東西,萬物皆在其中,所以,假如你能覺悟到與道同體的話,人就獲得了一種永恆的寧靜,這樣的狀態就如滴水回歸大海。
那麼,道是虛無該如何理解?
說道是虛無的時候,一是講它的形態。
道的形態是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觸之不可及,故曰虛無。你是不可能通過經驗界的方式、方法去了解它。
二是說它的包容性,它能包容一切,故虛無。
萬物無限,道如果是「有」的話,「有」的東西一定有邊界,有範圍,如此,道如何包容萬物?
道外無物,因此,道一定是虛無。不是說道不存在,而這只是道的表現形式而已。道不離物,物不離道,道似整全,不可能整全之外還有別的東西,所以,道一定是虛無。
道不離物(資料圖)
三是說它的自足性。
道似整全,自無不足,所以是虛。如果是實的話,說明不能全有。比如一個杯子,再怎麼裝,水滿了就會溢出來。但假如這個杯子是無形的話,怎麼裝也裝不滿,怎麼裝也容得下。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學習經驗界的知識,是越積累越多,但是,再多又怎樣呢?圖書館的書籍汗牛充棟,你一眼就掃過去了。
但為道不一樣,為道是越來越減少,減少到沒有的程度,就是虛無。你沒有了自私、自我的意念,當然就無為,無為反而無不為。因為你並沒有刻意的目的,自私的目的,只是以「百姓心為心」而己,只是隨緣應時而已,就如不系之舟,所到皆岸,到哪裡都是目的,都可以接受,所以無為而無不為。
四是講道的絕對性,虛無不是沒有,而是萬有、全有、所有。
當你講到虛就有實相對,但道家概念的虛,不是通常意義「沒有」的概念,恰恰是「全有」的概念,既然是全有,就沒辦法以實相對。但道雖然全有,但不把執,不佔有,好像一無所有。所以,道不是有,不是無,是有又是無,是無又是有,佛家講空中生妙有,可以參考。
道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存在。所以學道家,沒有一點悟性,實在不容易領悟它的最高境界。
翱翔於江河大地,萬水千山(資料圖)
五是說道的永恆性。
世界上一切有形可見的東西,都處在不停的生滅變化之中,道無形,所以不會變化,道無實體,所以不會消亡,它的形是無形之形,它的體是無體之體,它超出了經驗界的範疇,自古就有,萬世長存。
莊子說,「惟道極虛」,「精神生於道」,「虛室生白」,由此看來,「道」對我們而言,它可以是一種精神境界。
這個境界就是「虛」。
虛的妙用在於開啟生命智慧,從繁複萬象中解脫出來,從慾望掙扎中解脫出來,從人我分別中解脫出來,直透生命的真實,翱翔於江河大地,萬水千山。
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編輯:西銘)
聲明
※鏡中黃老,清靜無為:天津博物館藏「弈棋人物故事」銅鏡賞析
※世奉天師道,他卻為何認定「三張」是偽法?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