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尺寸相當於人類頭髮絲直徑,中國研究人員設計出細胞運輸機器人

尺寸相當於人類頭髮絲直徑,中國研究人員設計出細胞運輸機器人

智能菌

機器人的魅力在於,其功能大小全有人類設計,但是能做的事情一件不落。一直以來,我們很多的注意力都在類人機器人上面,今天來看看一款可以運送細胞的微米機器人。

1、前幾天,香港城市大學孫東課題組在美國的《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一種通過3D激光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具有球形孔狀結構的微型機器人,其尺寸相當於人類頭髮絲直徑,吸引了無數媒體的目光。

2、納米機器人一直是AI和生物領域最為關注的研究對象,越往小,就越困難,但其在醫療方面的應用價值,使得無數科學家把時間投入到裡面,以希望取得有效的突破。

3、孫東博士及其團隊,這次的科研成果主要有兩個特點:1、設計並製備出具有高細胞運載能力的磁控微型機器人;2、利用磁控微型機器人首次實現功能細胞的體內輸運及精準遞送。

4、資料顯示,這款機器人以SU-8光刻膠作為原材料,利用Nanoscribe 3D激光列印設備成功製備出類似骨架球的微型機器人結構。然後在其表面上濺射一層金屬鎳及鈦,可以達到可磁控及增加生物相容性的目的。

5、這個時候,把它和幹細胞及成骨細胞共培養後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其很好的負載於磁控微型機器人上。

6、接下來要考慮它的可驅動性的問題,孫東團隊利用自主設計的磁控操作平台,在多種體液環境下完成體外控制實驗。同時,還專門用了一條與人類基因高度相似的斑馬魚作為實驗對象,將負載有幹細胞的微型機器人用微操作平台注射到斑馬魚的卵黃內部,首次實現負載幹細胞微型機器人在複雜生物體內部的磁場控制。

7、與此同時,孫東團隊成功的在微流晶元及老鼠體內驗證了磁控微型機器人的細胞釋放能力,也就是說,它不但善於搞運輸,卸貨能力也比較強大,通過它來運輸細胞是靠譜的。

8、這意味,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大膽設想將攜帶功能細胞的微型機器人通過血管注射進入人體,並在磁場的幫助下到達體內指定位置,最終釋放功能細胞穿過血管進入組織發揮作用。

9、這其實是一個良好的突破,雖然不可能這麼快應用到手術台上,但進一步推動了納米機器人的發展。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大潛力,例如微型機器人能把可分化的幹細胞運送到損傷的組織上進行修復。

10、最後順便介紹下孫東博士,這位大神目前是香港城市大學機械與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系主任及,及香港城市大學機器人與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還擔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委生物醫學學部的學部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髮 的精彩文章:

簡單又省時的扎頭髮教程,你不來看看嗎?
王俊凱又染頭髮了,這次是為了新代言

TAG:頭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