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錢幣——形制和特點獨特 別具風格

明代錢幣——形制和特點獨特 別具風格

重新統一中國的明王朝無論從政治領域,對外交往還是經濟領域都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其長達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里,社會經濟有了顯著發展,貨幣的鑄造與流通也有其特點,明朝前期,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八年正式發行了「大明寶鈔」,重新統一了紙幣的發行流通。

朱元璋在稱吳國公的時候,就設立了寶源局,鑄造大中通寶,以四百文為一貫,四十文為一兩,四文為一錢。在打敗陳友諒之後,又在江西設立了寶泉局,鑄造五種大中通寶錢,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並在各省分設寶泉局鑄造。這次鑄的錢,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計有北平、豫、洛、京、浙、福、鄂、廣、桂等,每局有五等。小、錢背面多只有局名,折二以上還有數目字,如廣西鑄的折二錢稱桂二,福建鑄的折三錢則叫做三福。

正式繼統後,定年號為洪武。於洪武八年定洪武錢制,也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 ,五種。除南京寶源局外,各省都設寶泉局來鑄造。小平錢在背面穿孔右邊有「一錢」兩字,這是紀重。折二為二錢、折三為三錢、折五為五錢,當十為一兩,這當十錢的背面,除有「一兩」二個字外,穿上面還有一個「十」字,讀起來就是十一兩。這是脫胎於元代的至正錢。這種紀重的錢,只為京師所鑄,其它各省鑄幣,只鑄局名和紀值。

永樂年間鑄永樂通寶。永樂錢只有小平錢,沒有折二以上的大錢。而且不論是京師還是各省所鑄,都是光背;錢的製作精整劃一,版別少。但也因為國力過於昌盛,又遠洋交流頻繁,所以引得周圍鄰居都在鑄永樂錢,尤以日本居多。以現在的出土量來看,反而國內版不多見,常見的倒有日本版和越南版,國內鑄永樂相對於國外的要大一些,字口也要深俊一些。

宣德年間也只鑄小錢,數量和版別都比較多,但精整不如永樂錢。宣德以後由於寶鈔的跌值和私鑄的盛行,民間使用白銀流通,官錢反而流通不暢,所以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四朝都沒有鑄錢。弘治年間才恢復鑄幣,鑄造弘治通寶。鑄錢的地區除了南京、北京、山東外,還有湖廣、福建、貴州共十三省,弘治錢都是小錢,版別多。弘治以後,明錢都是黃銅錢。

天啟七年,明熹宗去世,思宗即位,於崇禎元年開鑄「崇禎通寶」,開始規定每鑄錢一文,用銅兩錢。力圖恢復嘉靖,隆慶舊制,但並沒有維持下去,因為明朝末期社會弊端嚴重,朝廷財政幾近崩潰。各地錢局大肆濫鑄,所鑄之錢、文字、大小、輕重不一,相差很大,背文更為繁雜多樣,比天啟猶有過之。因此崇禎錢為我國古錢中最為複雜的一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可玩性低的區塊鏈遊戲存在的意義
互聯網免費模式的真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