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俠是怎樣煉成的

大俠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文化中最具傳奇精神、最為人樂道的人物莫過於俠,武俠小說於是成為了最暢銷的閱讀文本。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俠客夢,俠客,尤其是大俠,是普通人心中的救世主。大俠們武藝高強,敢於挑戰任何權威和惡勢力,所有壓迫性的力量最終都被大俠所擊潰。大俠們解決的正是人們存在於現實中的不滿、恐懼和擔憂,而這種恐懼擔憂又不是統治階層能夠解決的,不但解決不了,而且統治階層常常就是惡勢力的背後支柱。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大俠的出現,人們的生活將陷於長期黑暗、絕望的狀態。

韓非子說過:什麼是儒,儒就是以文亂法,什麼是俠,俠就是以武犯禁。俠客是以自己的規則來解決世間事的,俠客的這套規則同時又是觸犯統治規則的。俠客不會依法辦事,不會遵循法律程序和制度流程,他憑藉的是自己的價值觀,而俠客的價值觀又是和老百姓嚮往的大道、天道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老百姓渴望的公道公理,正是俠客的日常行事規則。

俠既然是以武犯禁,那他就是官方的對立面,他早晚有一天會被官方抓住正法,即便幸運的話,也是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武俠小說中的那種無敵大俠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再高的武藝也不可能對抗官府。那麼真實的大俠是什麼樣的呢。

俠這個字產生於商代,而盛行於戰國時代。原本儒和俠是不分的,俠是儒的一支,儒重名譽,俠重意氣。最初的儒家都是文武兼修的,他們奉行的一套思想準則,是和官方的王道所對立的,所以儒和俠是又近似於一種宗教的信仰和組織。孔子和他的一些弟子也都是武術高手,墨子和他的墨家門徒更是以武道解決人間問題的著名組織,電影《墨攻》講的就是墨家子弟的故事。

進入戰國時代以後,俠客這一支被單獨分立出來。隨著各國政治鬥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平民加入俠的陣營,比如著名的要離、專註、聶政、荊軻等,這些最著名的頂級刺客,都是當時著名的大俠,他們最後的結果自然都是以身殉道了。他們能夠成名是因為敢於挑戰當時最暴虐、最有權力的人,他們克服了人性的心理障礙、憑藉的是震撼人心的膽魄而為人稱頌。所以俠其實是一種精神氣概的象徵,這種精神氣概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的,以至於讓人們常常幻想自己的生活中會有俠的出現。比如把見義勇為當成一種俠義,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俠之所以有超越於常人的精神氣概,這和他的武功是沒有任何關係的,聶政、荊軻他們都不是武功高手。但他們的價值觀顯然不同於常人,他們的心中沒有貴賤之分,沒有功名利祿的概念,當然也沒有尊卑之分,皇帝和老百姓在俠的心中是一樣的地位,正是由於這種平視萬事萬物的價值觀,使得大俠能夠平心靜氣、從容不迫的應對各種變故。

俠的氣概表現為一劍酬恩、九死不悔,俠的臨危不懼是源於他心中充斥著這種意氣,這種意氣不是因為他有什麼樣的愛國情懷、理想報復,而是因為他要用行動來回報他的知己,荊軻刺秦王不是為了天下,而是為了燕太子丹和樊無忌,是他們的知遇之情,這種情義在俠客看來,是超越於親情和愛情之上的,這種情義的相許,值得俠客願意為對方作任何事情,而且唯有捨生取義之舉,才能平復俠客的情義追求,也就是說,決定俠客捨身的最主要因素是他的回報動機,而不是他名垂青史的願望。

聶政在刺殺韓傀之後,發現自己突圍無望,為防止自己的身份被認出而連累家人,先用匕首把自己的臉劃個稀爛,繼而切腹自殺。然而即便如此,他的姐姐還是在刑場上抱出了他的屍體,在她看來,他弟弟的壯舉,是需要被人永遠記住的,為此株連九族又有何妨。這就是俠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惜一切的回報。所以俠客震撼人心之處,就在於他死的壯舉,不管行動是否成功,俠客的結局都是必死無疑。

俠為了一種情義,敢於面對任何暴力、壓力,面對任何毀滅性的打擊,俠最高的價值就凝結在他的死上,這種主動選擇死亡、視死如歸的思想,是俠能夠世代為人稱頌的主要原因。俠實際上是每個人心中一個超我的夢,俠可以把一份簡單的情義看得比生命、名譽都重要的多,這種單純的行動力量超越了所有的教化、權威、名譽、財富、地位,這種力量是普通人嚮往但卻得到不了的,也正因為稀有,俠才變得彌足珍貴。

劉胡蘭慷慨赴死是一種俠的氣概,她的目的是為了救助鄉親們,因為在她十六歲的年齡上,不可能對共產主義政治理想有什麼具體理解的。而汪精衛刺殺袁世凱則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汪不能算是俠。俠不但和政治無關,而且常常是反政治的,俠的行為對應的不是組織使命,而是個人,是人與人之間的情義。

俠通常有兩種核心元素,視死如歸的膽量和無價的情義。要想成為一個大俠,首先要選擇干一件挑戰最高權威的大事,其次是要有一份為之赴死的情義。俠通常盛產於亂世,威權統治下的社會,俠只能隱形的身份存在,比如某種黑社會組織。俠名以及俠的故事,又因為政治意識形態的不同,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來的版本又是眾說不一的。

譚嗣同的名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其中之一的崑崙就是大刀王五。譚嗣同在和大刀王五交往之後,深為其身上那種蔑視貴賤、生死相托的氣概所感染,這也促成了他後期和康有為、梁啟超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譚的精神超越了君主意識、超越了國家民族意識,而彙集成了他所感悟的一種大道、一種天道,他死前曾派人捎話給大刀王五,不要設法救他,務必使他成就自己的精神歸宿。

俠是為一種精神而活的,生死對他來說,只是一種精神存在的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廖爆料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誰是贏家

TAG:老廖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