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鷹道 老死的柯達

鷹道 老死的柯達

文/寧向東

一家企業一旦成為大型公眾公司,治理結構、運營要逐步規範化,這也意味著對創業型企業家的出現形成壁壘。

作為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中國的國際品牌,無數人的青春年華都是由柯達膠捲記錄的。儘管業內人士早就不看好柯達,但當它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傳來時,人們還是忍不住長吁短嘆。

一個有著131年歷史的公司,符合中國人「百年老店」的理想。這樣一家公司轟然倒下,自然就呈現出極大的悲劇色彩。不少人都感嘆柯達轉型的不成功,以及戰略上出了問題,沒有未雨綢繆。我不否認上述解釋,但我更以為是柯達的生命力已盡,死,只是早一天和晚一天的事。

一個企業,是有其內在生命力的。外在的收益、利潤,或是經營年頭,都是這種內在生命力的折射。而內在生命力的核心,是公司領導層所具備的企業家精神。企業初創期,企業家精神通常是以企業家個人為載體的。比如,柯達創始人,也是其歷史上的第一位企業家伊士曼先生,就深具這種企業家精神。伊士曼是便攜膠片的創始人,是技術專家,也是管理專家。1889年,他把自己所有的發明匯聚到一塊,研發出可以大規模生產的透明膠片,之後,他又研發出便於攜帶的照相機,由此,他開創了一個產業、一個時代。可以說,他不僅創建了一個公司,也把這個企業變成了一條順風船。

伊士曼身後的柯達,一直順風順水。柯達的事業,幾乎所有的業務領域,都沒有遇到顛覆性的衝擊,直到數字時代來臨,好景不再。當柯達需要重新找到以個人為載體的企業家精神時,企業卻沒有相應的機制,也沒有好運氣碰到這樣的人。於是,企業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些年,我研究過不少大型公司轟然倒下的案例。有些企業是因決策失誤,屬於找死的;而柯達,卻是老死的。我不太相信大型公眾公司就可以長生不老,像柯達這樣的企業,我以為它已經算很長壽了。

如果希望柯達能夠成功轉型,那就需要喬布斯一樣的企業家,在一個幾乎全新的行業里繁衍出一套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品、新的組織。而原有業務只是支撐新行業競爭的現金牛。這一切,可遇不可求,更不容易出現在上市公司之中。

在我看來,一個企業一旦成為大型公眾公司,治理結構上、運營上也要逐步規範和制度化,而這也意味著對創業型企業家的出現形成了壁壘。四平八穩的運行風格下,通常不適合創新者出現。除非這個人大有來頭,比如喬布斯。

1997年,喬布斯回歸併拯救蘋果。可是,當董事會討論喬布斯的計劃後,卻打電話告訴他,一些董事會成員並不喜歡他的方案,他們感覺好像被喬布斯的手槍頂在腦袋上。強勢的喬布斯回敬道:我沒時間陪著董事會玩,所以,我需要你們全都辭職,要不然我就辭職。

喬布斯後來重組了董事會,請了像戈爾這樣的名人。但他卻一直確保董事們對他是忠誠的,即使他是錯的。

《喬布斯傳》寫道:「雖然他們都身居要職,但有時他們似乎對喬布斯滿心敬畏,而且很渴望取悅於他。」喬布斯曾邀請過美國證監會前任主席萊維特到公司擔任董事。但是,當他聽了萊維特關於公司治理的演講後就打電話收回了邀請。萊維特後來寫道,「我受打擊,顯然,蘋果的董事會不是為了獨立於CEO行事而設計的。」

柯達董事會十幾號人,大多六十歲開外,還有就是抄底的資本家以及教書匠。很難想像這樣一群人可以有助於柯達鹹魚翻身。柯達破產的事情還沒有大張旗鼓地傳開時,董事會卻先辭職了三個人。這一點,格外耐人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鷹實業 的精彩文章:

處世 幕僚把關

TAG:三鷹實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