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將李靖文武雙全,為何一上朝就木訥不善言辭?原因四個字
李靖,字藥師,是唐朝的開國名將。在效忠李唐前,李靖官任隋朝馬邑郡丞,由於出生在官宦之家,李靖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從小就文武雙全,他的舅父隋朝名將韓擒虎每次和他談論兵法都讚不絕口,當時的吏部尚書牛弘也稱讚他有「王佐之才」。
李靖仕唐後,曾率軍平定蕭銑,由於久攻不下,唐高祖認為他故意滯留不前,就密令許紹處死他,許紹愛惜的他的才幹,為他求情才倖免一死。武德四年,李靖鑒於敵我雙方的情勢,果斷抓住戰機,上陳了攻滅蕭銑十策,最終帶兵一雪前恥,滅掉了南梁。此後李靖又率兵安撫嶺南,平定輔公祏,消滅東突厥,遠征吐谷渾,為唐朝邊疆的安定留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曾高興的讚歎他說「得李靖為帥,快哉!」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無論是指揮戰爭還是處理戰後事務,都有獨到高超的見解。然而在朝堂之上,這位文武全才的老將卻表現的行為木訥,恭謹溫順,就像不會說話一樣。比如在李靖消滅東突厥後,御史大夫彈劾李靖治軍無方,在襲破頡利可汗牙帳時,一些珍寶文物,都被兵士搶掠一空,李世民聽後也比較生氣,就狠狠的責怪李靖,李靖此時不會說話的毛病又犯了,他慌忙的叩首謝罪,一句辯解的話也講不出來。過了很久,李世民才知道李靖被冤枉了,又向李靖道了歉。
李靖在李淵起兵前,曾想去江都告發李淵,結果中途耽誤了行程被李淵捉住,李淵打算殺掉他。但在刀斧手揮刀前的那一刻,李靖大呼:「您興起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正是這句不同凡響的話觸動了李淵的內心,李淵遂認為他是一個人才,就赦免了他。由此可見,李靖絕不是一個言行木訥之人,那麼他為什麼要在朝堂上表現出不一樣的性格特徵呢?
其實答案只有四個字:明哲保身。李靖作為一個軍功卓著的名將,其高超的軍事才能和功勛勢必會引來統治者的不安,一旦帝國外部的敵對勢力被肅清,帝國處於穩定狀態,外部鬥爭就會轉化為內部鬥爭,這往往也是古代帝王除掉功臣的開始。所以功高蓋主的李靖就選擇了不多說話,不亂說話,甚至不說話,不辯解,不參與政事的低調姿態。
這也正如漢朝時期,戰功顯赫,地位尊崇的衛青面對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從來不去進諫,只是一味的聽從命令,執行命令。很多人都不解,但衛青卻樂在其中,一如既往,其實衛青的聰明之處正在於此,一個手握兵權,戰功赫赫的將軍再去插手朝政,那又怎麼能讓皇帝安心呢?李靖的做法便與衛青的處事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李靖做了四年的丞相,執行了四年的命令,任期滿後,就言辭懇切的辭去丞相職務,很少有過鮮明的建樹。
另外李靖在朝堂上遇事不多辯解低調的姿態也可以少樹敵人,雖然李世民是一位仁君,但對於危及皇權的事情,李世民也是毫不心慈手軟的。比如唐朝的名將李君羨因為一句毫無根據的謠言「唐三代後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就被李世民找借口抄家滅門,開唐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和張亮也皆因意圖謀反被腰斬於市。
胸懷韜略的李靖也深知盈滿則虧,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道理,所以他一直謹小慎微,低調內斂,即便如此,謀反的罪名仍舊被扣到了他頭上。李靖在進擊吐谷渾時,鹽澤道總管高甑生未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的責備。高甑生心懷不滿,戰事結束後,即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李世民下令徹查此事,最終事情真相被弄清,高甑生被判以誣陷罪流放邊疆,但假若此事有仇人從中做下手腳,那麼倒霉的可能就是李靖了,
經過此事之後,史載「李靖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從此遠離了朝堂和權力中心,也遠離了政治上的是是非非,這也讓他安安靜靜的過了個晚年。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情惡化,溘然長逝,享年七十九歲,李世民冊封他為司徒,陪葬昭陵。
※李世民不誅殺功臣是因為仁慈嗎?他臨終前的一句話卻充滿了殺機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