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解暑的方式叫「瑞典」
在瑞典瑟德港市和耶夫勒市之間的一段海岸公路,無意間發現這座湖心小島。
攝影:Torsten Muehlbacher
框哥說:瑞典著名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從1991年開始,她的肖像出現在瑞典貨幣20克朗鈔票上),曾憑藉一部名叫《騎鵝旅行記》的兒童讀物,便摘得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騎鵝旅行記》講述一個不愛學習、喜歡惡作劇的頑皮孩子尼爾斯,因為一次捉弄了狐仙,而被狐仙用魔法變成了一個跟老鼠差不多大的小人。他騎在他家的大白鵝背上,跟著一群大雁長途旅行,遍覽瑞典的奇偉大地。而通過這次奇異的旅行,小男孩也在種種困難和危險中受到了鍛煉,最後尼爾斯回到了家中,恢復原形,變成了一個好孩子。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曾幾何時,
幼年的框哥還在閱讀這部小說,
那時多希望自己也能身騎白鵝,
「一飛衝天」,
俯瞰斯堪的納維亞,
飛掠整個北歐瑞典。
北歐有一句諺語:
「在能看見極光的地方,家鄉便不再遙遠。」
瑞典拉普蘭德的冬夜,寒冷而漫長,攝影師Johannes Kormann在自家後院,偶見絢麗的北極光。
攝影:Johannes Kormann
瑞典哈蘭,零星的小雪和知更鳥。
攝影:Tommy Eliasson,你來掌鏡
而在瑞典有一個叫Tobias Hgg的攝影「小網紅」,
他的ins粉絲帳號超過40萬,
並且是《國家地理》「你來掌鏡「社區攝影師。
平素看來,他只是一名看似普通的航拍攝影師,
拍攝對象無外乎瑞典的湖泊,小屋,島嶼以及森林...
但他的作品卻總能讓人感到直指人心的「靜謐」、「舒展」。
而當你「俯瞰」過瑞典王國的恬然景色,
一定會覺得這將是炎炎苦夏中,
那套「心靜自然涼理論」的最完美「圖解」。
真·《騎鵝旅行記》
「在上一個冰河時期,瑞典全境覆上了一層冰。隨著冰雪消融,大地復甦,這裡出現了無數的小溪、河流、湖泊。在瑞典境內,有將近10萬座湖泊。這座小島與一個小停船場相連,卻讓我聯想到自己未來的家。」
攝影:Tobias Hgg
「那天迷霧懸浮在離地面80米的高度。當我通過無人機發現自己終於被濃霧籠罩,一股神奇的肅穆感突然從心中升起,我便站在原地且一言不發。」
攝影:Tobias Hgg
一個漁夫
攝影:Tobias Hgg
瑞典群島日落時分。
攝影:Tobias Hgg
「這是我在瑞典目睹過的最美麗的日落,一整天都很完美。」
攝影:Tobias Hgg
瑞典f?rnebofj?rden國家公園
攝影:Tobias Hgg
瑞典入秋
攝影:Tobias Hgg
瑞典Hj?lmaren湖
攝影:Tobias Hgg
「這個小木屋被深邃的森林和滿覆白雪的湖泊包圍著,此情此景,你想和誰呆在一起?」
攝影:Tobias Hgg
如果Tobias Hgg的作品
能讓你感受到的是一種恬淡的「心靜自然涼」,
那麼假若來到瑞典最北部——
你會見到這群
在冰天雪地中,
與馴鹿同行的薩米人,
他們與「因紐特人」類似,
只要提到他們,
你就會聯想到一陣徹骨的寒冷。
視馴鹿為生命的薩米人
薩米人稱自己為「馴鹿牧人」,如果放牧馴鹿的習俗消失,薩米人的傳統也將隨之滅亡。薩米人的語言中就反應了這種緊密的聯繫:「鹿群」 在薩米語中是 eallu,而「生命」是 eallin。
瑞典北部拉普蘭德,一群馴鹿尋找著新的草場。這群馴鹿屬於一隊薩米族人,它們朝著北方進發。有時,牧人還會利用河流來幫助它們遷徙。
攝影:Adam Cunningham-White
薩米人分布圖
製圖:國家地理
在歐洲北部的北極地區居住著一些居民,薩米人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歐洲最大的少數民族群。薩米人分居在4個國家裡:芬蘭、挪威、瑞典和俄羅斯。薩米人(Sami,Samit或Samek),亦稱拉普人(Lapp)。
照片左側的是Sarek國家公園,也是瑞典拉普人居住區(Laponian Area)世界遺產地的六個保護區之一。Sarek國家公園下方,紛繁雜亂的拉帕河(Rapa River)緩緩流過。
攝影:OrsolyaHaarberg
挪威雲杉被積雪壓彎了腰。
攝影:ErlendHaarberg
約克莫克鎮(Jokkmokk)的作家John Utsi曾說過:
「孤獨與奇觀,才是拉普蘭的本質。」
現在的薩米人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牧鹿為生的傳統下長大,瑞典約克莫克鎮女孩埃拉-利·施皮克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懷抱著上大學的理想,想去看看這世界,但又捨不得與馴鹿為伴,安靜的冰雪生活。
在一個寒冷刺骨的日子裡,陽光照亮了Muddus國家公園裡的一縷冰晶。位於瑞典最北部。
攝影:ErlendHaarberg
薩米族詩人Nils-AslakValkeapa?a?曾寫道:
「樺木向天搖,萬物皆無言。」
14歲的薩拉· 高普與父親尼爾斯·佩德·高普身上的民族服飾,表明他們的故鄉是 挪威的凱於圖凱努。他們的馴鹿皮靴前端翹起,以便嵌入滑雪板。
馴鹿有時會突然受驚,因此尼爾斯靜靜地蹲坐在他心愛的鹿群中央,吟唱起傳統的薩米歌謠。這些生靈是維繫其生計的關鍵所在。
一名薩米人潛入狂奔的鹿群,把懷孕的母鹿(頭上仍然長著角的)與其他的鹿隔離開。他一把抓住一頭母鹿的後腿,把它帶出油布圍起的畜欄。 往年裡,通常每年會有 80% 左右的雌鹿產下後代,而近年來這一比例只達到 50%。但牧人們並不會因為繁殖率低而揪心。他們堅信大自然會控制鹿群的規模。
薩米人的日常餐食——風乾的馴鹿肉、自製麵包和咖啡。
鹿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會浪費。家裡人把鹿肉、內臟、脂肪、 血液甚至蹄子進行冷凍、熏烤或風乾。有些薩米人把鹿角做成工藝品,把鹿骨做成工具和玩具,用筋腱制線,用鹿皮做包和服裝。他們花費數月時間處理鹿皮——刮擦、浸泡、風乾,然後手工拉展。
類似圓錐形帳篷的支架在薩米人的院子中十分常見,人們常在這裡熏烤鹿肉。長久以來,薩米人把這種帳篷當作機動的避難所——寬闊的底部和插入地下的支架使它足以抵擋北極凍原上的疾風。
在瑞典北部,斯文 · 斯卡爾特耶悲傷地發現兩頭母鹿的屍骸,它們在領地爭奪戰過程中不小心鹿角糾纏在了一起。他估計兩頭鹿可能僵持了三天,直到餓死。把屍體分開後,他根據鹿耳上的特殊記號辨認出,其中一頭鹿屬於他家,另一頭是他表親家的。
斯卡爾特耶在其牧區的年輕薩米人中頗具威望,但對於他教給他們的技藝是否能夠流傳下去,他也沒有把握。
「其他一些文化,比如羅馬文化和印加文化,在當年都曾舉足輕重,但最後都消失了。」他說,「這就是生活。」
攝影師埃麗卡· 拉森自2008年起居住在挪威凱於圖凱努的一個薩米人群落中,同時也對瑞典的牧人生活進行記錄。
2018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5月17日正式開啟!
※世界盃捧紅了這些有顏有品的「足球先生」
※各國慶典煙火絢爛,哪個會讓你驚嘆不已?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