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走下神壇」,職稱也別在神壇上坐著
「論文走下神壇」,職稱也別在神壇上坐著
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不將論文、外語、專利、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近日,《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發布,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
論文終於走下了神壇。這是職稱改革的巨大進步,也是現實需要,更是對職稱評定門檻的公平回應。新時代,就需要將論文等職稱評定標準拉下神壇。
論文的好孬確實體現著一個人的水平,說明這個人有思想,有思考,有思索,有見地。然而,僅僅憑藉一篇論文,就左右一個人的職稱,也是不科學的,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因為,一篇論文不能完全說明一個人的水平。而且,還有一種情況:「會幹的人不一定會寫」,「會寫的人不一定會幹」。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發表了論文,論文寫得頭頭是道,然而一到實踐的時候,「會寫論文的人」,還不如「不會寫論文的人」有經驗,一些「會寫論文的人」處於紙上談兵的尷尬境地。
論文已經被極端化,被異常化。一篇論文能不能發表,左右的力量很難是「論文的水平」,而是「寫論文的人」是誰?在學術期刊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不是好論文都有發表的機會,也不是所有的學術期刊發表出來的都是好論文。甚至衍生出了灰色產業鏈,想發表論文需要花錢買版面。一些人發表的論文也不是自己寫的,而是花錢找人代筆的,而是東拼西湊出來的。論文已經淪為了名利場。
依據論文發表的級別,來確定職稱的級別更加不科學。國家級刊物發表的論文,就一定比省級刊物發表的論文優秀?省級刊物發表的論文就一定比市級刊物發表的論文優秀?沒有發表出來的論文就一定是垃圾?顯然不是這樣的。
「不以論文左右職稱」是對的。然而,將論文拉下神壇之後,更需要思考職稱該不該在神壇上坐著?其實,職稱也不能完全證明一個人的水平,「職稱高的人」不一定比「職稱低的人」水平高。「職稱低的人」也不一定比「職稱高的人」水平低。而「職稱高的人」也不見得就比「職稱低的人」付出多。然而,目前工資的核算,職稱起到了不小作用。「職稱高的人」工資就高,這是不科學的。以往的時候有八級工、七級工說法,工人就是幹活的,誰的質量好,誰的效率高,誰的工資就應該高,而不是誰的級別高誰就得多拿錢。如今企業市場化之後,哪家企業會依據「工人級別」發薪水?
道理是一樣的,職稱的高低,不應該決定薪酬的高低,不應該成為加分項。工資多少,應該依據實際工作情況,實際崗位情況決定。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就是要不簡單以學術頭銜、人才稱號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論文走下神壇」,職稱也別在神壇上坐著,不以論文左右職稱,也別以職稱左右薪酬。
TAG:與鵬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