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看完三千年書法簡史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今天
你還會寫字嗎
這個原本不成問題的問題
在今天卻成了問題
戊戌年
五月廿一
編輯: 雲上文化
高山流水
箏
林玲
00:00/07:09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近日,一組工整漂亮、風格端正的小學生硬筆書法作品刷屏網路,網友讚歎:寫字堪比印刷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鍵盤成為辦公標配,手機代替了書信,提筆忘字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現象。
今天,讓我們重新認識中華文字,了解三千年書法簡史!
先秦
1、甲骨文
傳說中的倉頡造字以後,漢字產生。
在先秦時期的出土文物中,我們可以看到早期書法的面貌。
刻有文字的龜甲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字,即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已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商
2、金文
商朝時,金文也開始萌芽。
金文即青銅器上的銘文,又叫鐘鼎文,在周朝達到鼎盛。
西周,大盂鼎,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到了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春秋戰國
3、大篆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書體也出現了蝌蚪文、鳥書等等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書寫載體更加多樣,出現了竹木簡牘、帛書、石刻等,其中刻在石頭上的石鼓文,是迄今所知傳世的最早的石刻文字,為大篆書體,為秦朝的官方字體小篆的前身。
秦石鼓拓片,故宮博物院
秦
4、秦篆、隸書
秦朝很短暫,卻是字體發展演變的重要時期。秦滅六國後規定「書同文」,官方文字為小篆(秦篆)。
小篆由李斯等人改造。小篆,呈長方形,線條圓潤流暢,疏密勻停,給人以端莊穩重的感受。
李斯 泰山刻石(明拓本)故宮博物院藏
由於篆書書寫複雜,更加簡便的隸書出現了。隸書由秦朝程邈從篆書簡化而成,秦隸將篆書的圓變方,筆畫更簡便。
雲夢睡虎地秦簡,湖北省博物館
漢
5、草書
小篆、隸書為漢代通行文字,為了進一步「偷懶」,書寫更便捷的草書也出現了。
草書就是草率的隸書,東漢張芝創今草,世稱張芝為"草聖"。
草書出現意味著人們的書寫達到高度自由,可以通過筆墨隨性地表達個性,抒發情感。
東漢 張芝(傳)《冠軍帖》
三國
6、楷書
三國時期,楷書逐漸從隸書中演化出來,成為書法的又一主要字體。
曹魏書法家鍾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
鍾繇《宣示表》
兩晉
7、行書
兩晉時期書法家輩出,王氏家族佔據半壁江山,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
這一時期最流行行書,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代表作有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以及「三希」《快雪時晴帖》《伯遠帖》《中秋帖》。
王羲之《蘭亭序》(唐摹本)故宮博物院藏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故宮博物院藏
至此,書法界的五大主流書體: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都已經登上了歷史舞台且都不乏神作。
南北朝
8、隸楷、行草
南北朝時代最為矚目的屬魏碑,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上承漢隸、下啟唐楷的過渡時期書法。
北朝書法以碑刻為主,尤以北魏、東魏最精,字體多為介於隸書和楷書之間的過渡體。代表作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敬使君碑》。
《鄭文公碑》
南朝書法繼承東晉風氣,行草是書寫時的主要字體,推崇王獻之的書風,書寫介質以尺牘為主,代表人物依然是王家人,如王獻之之甥羊欣、王羲之七世孫智永。
此外還有些優秀的匿名碑刻作品如《爨(cuàn)龍顏碑》、《瘞(yì)鶴銘》。
智永,真草千字文
隋唐
9、唐楷、狂草
隋唐時期,書法藝術在社會上普及,從帝王權貴、文人士大夫,到平民階層,都不乏書法高手,楷書、草書的成就最為突出,對日本等東亞國家也有深遠影響。
隋朝統一南北後,書風擺脫前代的粗獷,逐漸趨向規範。
唐代楷書的法度逐漸完備,進入了完全成熟期,出現了許多楷書大家,如「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顏筋柳骨」顏真卿、柳公權等。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多寶塔碑》
草書在唐代也出現了創新,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兩人被稱為「顛張狂素」。
張旭《古詩四首》其一
懷素《自敘帖》
五代
10、行書、瘦金體
五代到宋初時期,書法上承襲唐代遺風,代表書法家有楊凝式、南唐後主李煜等。
楊凝式《韭花帖》
宋
11、瘦金體
北宋中後期,出現了宋代書法F4: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他們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宋徽宗趙佶也是位傑出書法家,以瘦金體著稱。
唐代書法尚「法」,宋朝書法則尚「意」,注重風格,表現意境。南宋書法大都跳不出黃庭堅、米芾的藩籬。
蘇軾《寒食帖》局部
元
12、楷書、行書、草書
時尚是一個輪迴,元代書法沒有按照時間線型發展,又開始復古,上追晉唐了。
提出復古的便是元代藝壇領袖趙孟頫,為避免宋代書家筆下呈現的縱肆躁露的書風,力主宗學晉人的姿韻和唐人的法度。
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顏體、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
趙孟頫小楷《洛神賦》
趙孟頫草書千字文
在元朝書壇也享有盛名的還有鮮於樞、鄧文原,雖然成就不及趙孟頫,然在書法風格上也有自己獨到之處。
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
明
13、楷書
明代書法在宋元帖學基礎上發展繼續,明初期台閣體盛行一時。
書法里的台閣體就好比科舉的「八股文」,是一種明代官場書體,科舉時規定皆用楷書答試卷,字寫得不好即使再有才也會落榜,導致讀書人寫字力求工整,雖然端正好看但阻礙了個性發展。
「台閣體」代表人物沈度作品
明中期出現了吳門三家: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寵,徹底擺脫了台閣體的流弊,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影響甚廣。
祝允明手札
文徵明行書詩卷局部
明晚期畫家陳淳、徐渭的書風獨具一格,個人風格突出。
董其昌主張學習古人,但提倡師其意而不師其跡,建立了清雅疏秀的書風,對明末清初影響極大。
陳淳《白陽山詩》局部
董其昌行書詩軸局部
清
14、篆書、隸書
清代書法大體可分為兩大流派:學帖的和學碑的。
帖學承接晉唐以來的書法傳統,追摹鐘王、顏體、趙體,還有董其昌的帖子。比如康熙就推崇董書,乾隆酷愛趙體。
明末清初 王鐸草書
康熙《行書五絕詩軸》,上海博物館藏
清代書法的復古可以說是一個猛回頭,由於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熱衷於金石考據,碑學便是借鑒鐘鼎、秦篆、漢隸和六朝石刻的書風。
著名的書家如金農、鄧石如、吳昌碩、康有為等。
金農隸書軸
鄧石如篆書軸
從古至今,許多書畫家藉此賦情詩文,寄情山水;流傳千年的書法作品,人們即可從中欣賞到高古神韻,又可以用作臨摹、學書。
梁啟超曾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今日起,提筆練習吧!
編輯排版 | 雲上文化
說不完的畫里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TAG:雲上文化 |